送王给事中贤归山东
北阙辞时清漏彻,东蒙望处白云飞。
秋晴驿路砧声远,露冷关河树影稀。
悬想焚黄先垄日,森森宰木倍生辉。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王给事中贤归乡的场景,充满了浓郁的情感与深沉的意境。
首联“几年簪笔侍彤闱,此日承恩衣锦归”,开篇即点明了主人公多年在朝廷为官,今日得以衣锦还乡,荣归故里的情景。其中,“簪笔”是古代官员上朝时的一种仪式,象征着忠诚与勤勉。“彤闱”则指皇宫,这里借以形容朝廷的庄严与神圣。这两句通过对比的手法,既展现了主人公的仕途成就,也表达了他内心的喜悦与自豪。
颔联“北阙辞时清漏彻,东蒙望处白云飞”,进一步描绘了主人公离开朝廷时的景象。北阙,即皇宫的北门,是臣子们向皇帝辞行的地方。清漏,指的是滴漏计时器,古人以此来计算时间,此处用来形容时间的流逝和辞别时的庄重氛围。东蒙,可能是指东方的山岳,这里用以象征故乡的方向。白云飞,则是天空中的云彩飘动,象征着主人公即将踏上归途,向着家乡的方向飞驰而去。这两句通过细腻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既庄重又充满期待的氛围。
颈联“秋晴驿路砧声远,露冷关河树影稀”,转而描绘主人公归途中的景象。秋日晴朗的驿路上,远处传来捣衣声,这是游子归家前常见的情景,象征着对家的思念与期盼。露冷,指的是清晨的露水在寒冷的空气中凝结,给人一种清冷的感觉,同时也暗示着旅途的艰辛。关河,指的是边关与河流,这里泛指旅途中的艰难险阻。树影稀,意味着随着归途的深入,树木逐渐稀疏,仿佛预示着离家越来越近。这一联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既表现了旅途的不易,也寄托了主人公对家乡的深切思念。
尾联“悬想焚黄先垄日,森森宰木倍生辉”,最后两句则想象主人公在家乡祭祖时的情景。焚黄,指的是烧香祭祖的传统习俗,这里象征着对祖先的敬仰与怀念。先垄,即祖先的坟墓。森森宰木,形容家乡的树木茂盛,生机勃勃。倍生辉,则是说在这样的背景下,家乡的一切都显得更加美好。这两句通过想象中的场景,表达了主人公对家乡深深的眷恋之情,以及对家族传统的尊重与传承。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主人公归乡过程中的场景描绘,展现了其内心的情感变化,从对朝廷的忠诚与自豪,到对家乡的思念与期待,再到对家族传统的敬仰与怀念,情感丰富,意境深远,是一首富有深意的送别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