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卢公武兼问殷孝伯安信
郡乘手挥狐史笔,斋居头戴鹿皮冠。
草生林馆皆书带,竹老溪园可钓竿。
独念咸阳殷博士,有无黄耳报平安。
鉴赏
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谢应芳所作的《寄卢公武兼问殷孝伯安信》。诗中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回忆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首句“忆昔雨别去涂难”描绘了昔日雨中分别的艰难情景,暗示了友情深厚。次句“喜得云归旧谷盘”则以云归比喻友人归来,如同谷盘中的粮食回归,充满了喜悦。
“郡乘手挥狐史笔”一句,通过“狐史笔”这一典故,形容卢公武在官府中勤奋工作,如狐狸般机敏且富有文采。而“斋居头戴鹿皮冠”则描绘了殷孝伯的隐逸生活,以鹿皮冠象征其清高品格。
“草生林馆皆书带,竹老溪园可钓竿”两句,进一步渲染了友人生活环境的宁静与书香气息,以及他们各自的生活情趣。最后,“独念咸阳殷博士,有无黄耳报平安”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朋友的牵挂,希望他们平安,同时也借“黄耳”(古代传信的犬名)表达了期待得到他们的消息。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典故的运用,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思念和对他们生活的关切。
词语解释
博士的意思:[释义](名)学位的最高一级。 [构成]偏正式:博(士 [例句]博士学位。(作定语)他是个博士。(作宾语)〈外〉日语。...
钓竿的意思:◎ 钓竿 diàogān[fishing rod] 一根逐渐变细的细长杆,尖端系线用来钓鱼...
耳报的意思:比喻暗中报告消息者。即暗探。《西游记》第八二回:“ 孙大圣 ,他却变得轻巧,在耳根后,若像一个耳报;但他説话,惟 三藏 听见,别人不闻。”《醒世姻缘传》第三二回:“您不合奶奶説,奶奶有耳报么?”亦称“ 耳报神 ”。《红楼梦》第四七回:“这又不知是来做耳报神的,也不知是来做探子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六回:“你又是那里来的耳报神?我昨夜当面的还没有知道,你倒知道的这么详细?”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十八章:“‘他妈的,真快!’ 献忠 骂了一句,看着 自成 说,‘可是, 张大经 的耳报神虽然很灵,...
黄耳的意思:(1).狗的别名。 晋 崔豹 《古今注·鸟兽》:“狗一名黄耳。” 唐 元稹 《友封体》诗:“樺烛焰高黄耳吠,柳堤风静紫騮声。”(2). 晋 陆机 所饲名犬名。《晋书·陆机传》:“初 机 有骏犬,名曰黄耳,甚爱之。既而羈寓京师,久无家问,笑语犬曰:‘我家絶无书信,汝能齎书取消息不?’犬摇尾作声。 机 乃为书以竹筩盛之而繫其颈,犬寻路南走,遂至其家,得报还 洛 。”后即以“黄耳”喻指信使。 金 元好问 《怀益之兄》诗:“黄耳定从秋后到,白头新自夜来生。” 清 顾炎武 《自笑》诗:“黄耳不来 江 表信...
郡乘的意思:郡志,郡史。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玉壶遐览四》:“以神仙著郡中,则 张玄真 其人,舍是渺不復闻,即郡乘纪载亡几。” 清 周亮工 《与王隆吉书》:“顷 汪舟次 来索愚在 广陵 诸诗文,欲入郡乘。”...
林馆的意思:林园馆宇。 唐 韩愈 《独钓》诗之一:“侯家林馆胜,偶入得垂竿。”...
鹿皮的意思:(1).鹿的皮。古代用作酬宾的礼物。《管子·大匡》:“诸侯之礼,令 齐 以豹皮往,小侯以鹿皮报, 齐 以马往,小侯以犬报。”《国语·齐语》:“ 桓公 知诸侯之归己也,故使轻其币而重其礼。故天下诸侯罢马以为币,缕纂以为奉,鹿皮四个。诸侯之使垂櫜而入,稛载而归。”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马介甫》:“呜呼!百年鸳偶,竟成附骨之疽;五两鹿皮,或买剥牀之痛。” 吕湛恩 注:“ 陈祥道 《礼书》:纳徵玄纁束帛儷皮,如纳吉礼。 郑氏 曰:束帛,十端也。儷,两也。皮,鹿皮。” 何垠 注:“五两鹿皮,婚礼所用币也。”(...
皮冠的意思:古代打猎时戴的帽子。加于礼冠之上,用以御尘,亦以御雨雪。《左传·襄公十四年》:“不释皮冠而与之言。” 杜预 注:“皮冠,田猎之冠也。”《孟子·万章下》:“﹝ 万章 ﹞曰:‘敢问招虞人何以?’曰:‘以皮冠。’”...
平安的意思:[释义](形)没有事故或危险;侧重指平稳而安全。 [构成]并列式:平+安 [同义]安全[反义]危险...
史笔的意思:(1).历史记载的代称。指史册。 三国 魏 曹植 《求自试表》:“使名挂史笔,事列朝荣,虽身分 蜀 境,首悬 吴 闕,犹生之年也。” 宋 王禹偁 《郑善果非正人论》:“史臣谓 郑善果 幼事贤母,长为正人。予以 善果 行事验之,见史笔之失。” 清 昭槤 《啸亭续录·古史笔多缘饰》:“古今所谓忠臣孝子,皆未足深信,乃史笔之缘饰,欲为后代美谈耳。”(2).指修史之笔。《晋书·文苑传·曹毗》:“既登 东观 染史笔,又据太学理儒功。” 明 宋濂 《吴公行状》:“他时执史笔者,尚有考於斯焉。”(3).指执史...
书带的意思:(1).束书的带。 唐 李白 《题江夏修静寺》诗:“书带留青草,琴堂幂素尘。” 唐 皎然 《哭吴县房耸明府》诗:“书带变芳草,履痕移緑钱。”参见“ 书带草 ”。(2).犹书绅。 唐 白居易 《叙德书情四十韵》:“佩德潜书带,铭仁闇勒肌。”参见“ 书绅 ”。...
喜得的意思:犹幸亏,幸喜。《古今小说·沉小霞相会出师表》:“喜得堂上官是个有主意的人。”《儿女英雄传》第十六回:“喜得先从 褚大娘子 口里得了那 邓九公 的性情,因此顺着他的性情,一见面便合他欢饮雄谈。”...
咸阳的意思:指 秦桧 。《战国策·秦策四》载, 齐 、 韩 、 魏 攻 秦 , 昭王 割三城以求和,且曰:“寧亡三城而悔,无危 咸阳 而悔也。” 南宋 丞相 秦桧 割地媚 金 以求偏安,事类 昭王 。 秦 都 咸阳 而 桧 姓 秦 ,故时人以“咸阳”称之。 宋 陆游 《跋李庄简公家书》:“﹝ 李光 ﹞每言 秦 氏( 秦檜 ),必曰‘咸阳’。愤切慨慷,形於色辞。” 清 唐孙华 《题吴长卿先生宋相谱册子》诗:“妆点 钱唐 作 汴州 ,君臣燕喜竟忘讎。 咸阳 巧为 金源 计,良将先教死 杜邮 。”原注:“ 秦檜 当国,...
有无的意思:亦作“ 有亡 ”。1.有或无。《文选·司马相如<子虚赋>》:“臣 楚国 之鄙人也,幸得宿卫,十有餘年,时从出游,游於后园,览於有无,然犹未能徧覩也。” 李善 注:“览於有无,谓或有所见,或復无也。” 汉 扬雄 《羽猎赋》:“驰弋乎神明之囿,览观乎羣臣之有亡。” 唐 贾岛 《送僧》诗:“言归文字外,意出有无间。”《水浒传》第三九回:“这个不难,只取牢城营文册一查,便见有无。”(2).指家计的丰或薄。《礼记·檀弓上》:“ 子游 问丧具。夫子曰:‘称家之有亡。’ 子游 曰:‘有亡恶乎齐?’” 陆德明 释文:...
雨别的意思:谓离散。 唐 独孤及 《海上寄萧立》诗:“契阔阻风期,荏苒成雨别。” 元 陈樵 《垂丝海棠赋》:“方梅蘤之雨别,属杏艷之云乖。” 清 孤 《指南梦·计脱》:“诸君皆雨别,一士独星言。”...
云归的意思:乘云归去。谓仙逝。 宋 苏轼 《过永乐文长老已卒》诗:“初惊鹤瘦不可识,旋觉云归无处寻。”...
斋居的意思:(1).斋戒别居。《明史·左懋第传》:“三月,大风霾。帝布袍斋居,祷之不止。” 清 钮琇 《觚賸续编·芙蓉阁》:“时 世宗 斋居西宫,建设醮坛,勅大臣製青词一联,悬于坛门。”(2).家居;闲居。 宋 王安石 《送郓州知府宋谏议》诗:“坐镇均劳逸,斋居养智恬。” 清 黄景仁 《荻港舟次》诗:“纷纷宾从厌粱肉,公也斋居饱饘粥。”(3).家居的房舍;书房。 清 吴嘉宾 《得一斋记》:“吾宗继之,以 颜氏 子得一之义,名其斋居。”...
鹿皮冠的意思:古代隐士所戴的帽子。用鹿皮做成,故名。《后汉书·杨震传》:“乃授光禄大夫,赐几杖衣袍,因朝会引见,令 彪 著布单衣、鹿皮冠,杖而入,待以宾客之礼。” 宋 米芾 《画史》:“耆旧言:士子国初皆顶鹿皮冠,弁遗制也,更无头巾掠子,必带篦,所以裹帽,则必用篦子约髮。”亦省称“ 鹿皮 ”、“ 鹿冠 ”。 唐 皮日休 《临顿为吴中偏胜之地陆鲁望居之不出郛郭旷若郊墅余每相访疑然惜去因成五言十首奉题屋壁》之七:“玄想凝鹤扇,清斋拂鹿冠。” 宋 陶穀 《清异录·器具》:“谁知鹿冠叟,心地如虚空。” 明 谢肇淛 《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