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至日题于至诚不息轩
清 · 胤禛
殿角星疏报曙钟,乾乾无逸每忧农。
葭灰协律云占岁,粉絮翻阶雪应冬。
时对神明持敬念,日临兆庶用中庸。
愿言四海升平共,莫道尊安属九重。
葭灰协律云占岁,粉絮翻阶雪应冬。
时对神明持敬念,日临兆庶用中庸。
愿言四海升平共,莫道尊安属九重。
鉴赏
这首诗是清朝胤禛皇帝在长至日题于“至诚不息轩”所作,体现了其对国家、农业和民众深切的关注与关怀。
首联“殿角星疏报曙钟,乾乾无逸每忧农”,描绘了清晨景象,星辰稀疏,曙光初现,殿角的钟声响起,表达了皇帝勤勉不懈,时刻担忧农事的心情。这里运用了“星疏”、“曙钟”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庄严而肃穆的氛围,同时也暗示着时间的紧迫和责任的重大。
颔联“葭灰协律云占岁,粉絮翻阶雪应冬”,进一步阐述了对自然界的观察与理解。通过“葭灰协律”(葭灰是古代用来预测节气的一种方法)和“云占岁”(观察云彩来预测年景),以及“粉絮翻阶雪应冬”(雪花飘落,预示着冬天的到来),展现了皇帝对自然规律的尊重和对农业生产周期的深刻认识。这种对自然的敬畏与顺应,体现了中国古代君主对于国计民生的重视。
颈联“时对神明持敬念,日临兆庶用中庸”,表达了皇帝对神明的敬畏之心,以及在日常治理中遵循中庸之道的原则。这里的“敬念”不仅指对神明的尊敬,也暗含了对道德规范和社会秩序的坚守。“日临兆庶用中庸”则强调了皇帝在处理政务时,应当秉持中正平和的态度,以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尾联“愿言四海升平共,莫道尊安属九重”,表达了皇帝的愿望——希望天下太平,共同繁荣,不应只关注自身或宫廷的安乐。这句诗体现了其胸怀天下的理想和对人民福祉的深切关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思考,展现了清朝皇帝对于国家、农业、自然和民众的全方位关怀,以及其在治国理政上的高瞻远瞩和道德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