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宿定陵寺赏析

宿定陵寺

唐 · 卢纶
古塔荒台出禁墙,磬声初尽漏声长。
云生紫殿幡花湿,月照青山松柏香。
禅室夜闻风过竹,奠筵朝启露沾裳。
谁悟威灵同寂灭,更堪砧杵发昭阳。

注释

古塔:年代久远的佛塔。
荒台:荒废的高台。
禁墙:宫禁的围墙。
磬声:佛教仪式中的敲击乐器声音。
漏声:古代计时器漏壶滴水的声音。
云生紫殿:云雾缭绕在宫殿之上。
幡花:寺庙中装饰的旗帜和花朵。
青山:指山峰青翠的山。
禅室:僧人打坐修行的地方。
奠筵:祭祀时摆放祭品的桌子。
露沾裳:露水打湿了衣服。
威灵:神灵的威严。
寂灭:佛教术语,指一切事物的消亡。
昭阳:古代宫殿名,此处代指皇宫。

翻译

古老的佛塔矗立在荒废的高台上,宫禁的围墙内钟声刚停,漏壶的滴水声却绵长不绝。
云气升腾在紫色的宫殿中,湿润了飘动的幡花,月光洒满青山,松柏散发着清香。
禅房的夜晚,只听见风吹过竹林的声音,清晨的祭奠仪式上,衣裳被露水打湿。
谁能领悟到神灵的威严与寂静同样消亡,更何况远处传来的捣衣声在昭阳宫中回荡。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幽静古朴的画面,充满了对佛教禅修生活的描写和赞美。开头两句“古塔荒台出禁墙,磬声初尽漏声长”设置了一个时间和空间的背景,古老的塔台在废弃的城墙中露出来,远处传来了磬石敲击的声音,而钟声刚好结束,接着是悠长的漏水声,这里既有物质文明的遗迹,也有自然界的节律。

第三句“云生紫殿幡花湿,月照青山松柏香”则描绘了一幅天然与人造和谐共存的画面。紫色的殿宇在云雾中若隐若现,而幡花(可能是指佛教中的经幡)因露水而湿润;夜幕降临,明月照耀着青翠的山峦以及松树和柏树散发出的清香。

第四句“禅室夜闻风过竹”深入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空灵之境。夜晚,在禅房中,只能听到风穿梭于竹叶之间的声音,营造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心境。

第五句“奠筵朝启露沾裳”则转向日常生活的描写。早晨,诗人在简陋的床褥上起身,衣裳因露水而湿透,这一幕展现了禅者的简单与自然。

最后两句“谁悟威灵同寂灭,更堪砧杵发昭阳”表达了一种对佛法深入理解和修行的赞叹。诗人提到,能够领悟到“威灵”(可能指的是佛教中的智慧与精神力量)与“寂灭”(即涅槃,佛教中指达到最高境界的状态)的同一境界,这是一种难以忍受的精神挑战,而能够不断敲击木鱼(砧杵),发扬光大(昭阳),则是对修行者的极高赞誉。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与佛教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示了诗人对于禅宗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内心的平静与宁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