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药材>天竺子

天竺子

拼音注音Tiān Zhú Zǐ别名

天竹子、南竹子、白天竹

英文名Fructus Nandinae Domesticae来源

为小檗科植物南天竹Nandina domestica Thunb.的果实。果实于11~12月或2月采收,晒干。

生境分布

生于湿润山谷、山坡杂林下;或栽培于庭园。产于长江中下游各地。

原形态

常绿灌木,高约2m。茎直立,幼枝黄色。叶互生,集生茎端,为三回羽状复叶,小叶革质,椭圆状披针形,长3~7cm,先端渐尖,全缘,深绿色,冬季常变红色;小叶下方及叶柄基部有关节。圆锥花序顶生;花被片多轮,每轮3片,外轮小,内轮大;雄蕊6,花瓣状;子房上位。浆果球形,熟时鲜红色。花期5~6月,果期9~10月。

性状

果实球形,直径7~9mm。表面黄红色或红紫色,光滑,微具光泽,有时稍凹陷,顶端宿存微突起的柱基,基部有细果柄或其断痕。果皮质脆易碎,种子两粒,略呈半球形,内面凹下,黄棕色。味酸涩。

化学成分

含异紫堇啡碱(isocorydine)、原阿片碱(protopine)、0-甲基南天竹碱(0-methyldomesticine)、 氢氰酸等。

性味

性平,味酸、甘。

功能主治

敛肺镇咳。用于久咳气喘、百日咳。

摘录《中药大辞典》

猜你喜欢

  • 柴桂

    《全国中草药汇编》:柴桂别名臭马桂、三条筋、桂皮香来源樟科樟属植物川桂Cinnamomum wilsonii Gamble,以树皮入药。立春至处暑期均可采剥,以夏初最宜。炮制选树干径达15厘米以上的桂树(过嫩则质量差,不宜砍伐),将树干锯成

  • 柴胡

    《中国药典》:柴胡拼音注音Chái Hú英文名RADIX BUPLEURI来源本品为伞形科植物柴胡Bupleurum chinense DC.或狭叶柴胡Bupleurum scorzonerifolium Willd.的干燥根。按性状不同,

  • 柴胡叶链荚豆

    拼音注音Chái Hú Yè Liàn Jiá Dòu英文名Bupleurum-leaf Alysicarpus出处始载于《中国主要植物图说》。来源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柴胡叶链荚豆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lysicarpus bupl

  • 柽乳

    拼音注音Chēnɡ Rǔ出处《开宝本草》来源为柽柳科植物柽柳、桧柽柳或多枝柽柳的树脂。功能主治合质汗药,治金疮。摘录《中药大辞典》

  • 柽柳

    《中药大辞典》:柽柳拼音注音Chēnɡ Liǔ别名柽(《诗经》),河柳(《毛诗传》),殷柽(《尔稚》郑玄注),雨师(陆玑《诗疏》),赤杨(崔豹《古今注》),人柳(《三辅旧事》),赤柽(《日华子本草》),三春柳(《开宝本草》),春柳(《本草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