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药材>走马胎叶

走马胎叶

《中药大辞典》:走马胎叶拼音注音Zǒu Mǎ Tāi Yè出处

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来源

为紫金牛科植物走马胎叶片

原形态

植物形态详"走马胎"条。

性味

《陆川本草》:"味淡,性寒。"

功能主治

①《陆川本草》:"去腐,生肌,消炎。治痈疽发背,溃疡。"

②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鲜叶捣烂外敷疮疖肿痛,下肢溃疡,跌打扭伤。"

用法用量

外用:捣敷或煎水洗。

摘录《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走马胎叶拼音注音Zǒu Mǎ Tāi Yè出处

出自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来源

药材基源:为紫金牛科植物走马胎的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rdisia gigantifolia Stapf[A.Pseu-doverticillata Merr.」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叶,多为鲜用。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300m以下的山林下阴湿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西、福建、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原形态

大灌木,高约1-3m。具粗厚的匍匐根茎;茎粗壮,通常无分枝,幼嫩部分被微柔毛。叶通常簇生于茎顶端;叶柄长2-4cm,具波状狭翅;叶片膜质,椭圆形至倒卵状披针形,长25-48cm,宽9-17cm,先端钝急尖或近渐监,基部楔形,下延至叶柄,边缘具密啮蚀状细齿,齿具小尖头,背面叶脉上被细微柔毛,具疏眼点,以近边缘较多,不成边缘脉。由多个亚伞形花序组成的大型金字塔状或总状圆锥花序,长20-35cm,宽约10cm或更宽,每亚伞形花序有花9-15朵;花梗长1-1.5cm;萼片狭三角状卵形或披外形,长1.5-2mm,被疏微柔毛,具腺点,缘毛不明显;花瓣白色或粉红色,卵形,长4-5mm,具疏腺点;雄蕊为花瓣长的2/3,花药卵形;雌蕊与花瓣几等长,子房被微柔毛。果球形,直径约6mm,红色,具纵胁,多少具腺点。花期4-6月,有时2-3月,果期11-12月,有时2-6月。

性味

微辛;性寒

功能主治

解毒去腐;生肌活血。主痈疽疮疖;下肢溃疡;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煎水洗。

各家论述

1.《陆川本草》:去腐,生肌,消炎。治痈疽发背,溃疡。

2.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鲜叶捣烂外敷疮疖肿痛,下肢溃疡,跌打扭伤。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扁豆藤

    《中药大辞典》:扁豆藤拼音注音Biǎn Dòu Ténɡ出处《纲目》来源为豆科植物扁豆的藤茎。功能主治①《滇南本草》:“治风痰迷窍,癫狂乱语,同朱砂为末姜汤下。“②《纲目》:“治霍乱,同芦萚、人参、仓米等分煎服。“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

  • 扁豆衣

    《中药大辞典》:扁豆衣拼音注音Biǎn Dòu Yī别名扁豆皮(《本草便读》)出处《安徽药材》来源为豆科植物扁豆的干燥种皮。性状干燥种皮呈不规则卷缩片状,大小不一,厚不到1毫米,光滑,乳白色或淡黄白色,种阜半月形,类白色。质坚,易碎。气味皆

  • 扁轴木

    拼音注音Biǎn Zhóu Mù英文名root of Jerusalemthorn出处始载于《海南植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扁轴木的枝树皮或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arkinsonia aculenta L.采收和储藏:四季均可采

  • 扁青

    《中药大辞典》:扁青拼音注音Biǎn Qīnɡ别名白青(《本经》),碧青(《唐本草》),石青,大青(《纲目》)。出处《本经》来源为碳酸盐类矿物蓝铜矿的矿石。原形态产于铜矿氧化带中。单斜晶系。晶体短柱状或板状。通常星粒状、肾状、散射状、土状等

  • 扒地蜈蚣

    别名扛棺回来源萝藦科娃儿藤属植物扒地蜈蚣Tylophora renchangii Tsiang.,以叶入药。随时可采,晒干,一般鲜用。性味微酸、涩,平。功能主治活血散瘀,解毒。用于各种毒蛇咬伤及跌打损伤。用法用量1~2两,捣烂取汁冲白酒内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