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药材>地稔根

地稔根

别名

地菍根、山地菍根、山地稔根、铺地锦根、地茄根、火炭泡。

英文名

Twelve stamen Melastoma Herb

药用部位

野牡丹科植物地菍Melastoma dodecandrum Lour.的根。

植物形态

披散的匍匐状亚灌木。茎多分枝,近地面匍匐生长,长10~30厘米。叶对生,卵形、倒卵形或椭圆形,长1~3厘米,宽8~20毫米,顶端短尖,基部浑圆,有3~5条主脉,只在叶面边缘和叶背脉上有稀疏的粗毛;叶柄长2~4毫米。夏、秋季开花;花两性,1~3朵生于枝端,直径约2.5厘米;萼管长约5毫米,被短粗毛,萼片披针形,比萼管短;花瓣5片,倒卵形,紫红色,长1~1.4厘米;雄蕊10枚,花药顶孑L开裂,有延长且2裂的药隔,子房下位,5室。浆果圆球形,直径约7毫米,成熟时紫黑色,被粗毛。

生境分布

生于山野草坡、林缘及灌木丛中的酸性土上。分布于广东及长江流域以南等地。

采收加工

全年可采收。挖取根部,洗净,切短段,晒干。

性状

地菍根呈不规则圆柱形短段,常弯曲,有分枝,长3~6厘米,直径4~12毫米,表面灰白色或黄白色,光滑或有细皱纹,栓皮剥落后呈淡红色。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淡红棕色,略显放射状纹理,中心有红棕色小髓。气微,味淡微涩。

性味归经

性平,味微甘、苦。归肺经、脾经、肝经。

功能主治

活血通络、收敛止血。属止血药分类下的收敛止血药。

临床应用

用量5~30克,煎服;或捣汁。外用:煎汤洗或捣敷。用治风湿痹痛、腰腿痛、产后腹痛、崩漏带下、外伤出血。

药理作用

地稔根煎剂在体外对伤寒、痢疾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的功效与作用。

化学成分

含酚类、鞣质、氨基酸及糖类。

注意

孕妇慎用。

相关药方

1.治久嗽不止:地菍根、百合、桑根各30克,猪肺1只煎服。(《闽东本草》)

2.治黄疸:鲜地茄根90克,白茅根30克,白糖30克,甜酒30克。先将地茄、白茅根煎水,加白糖冲甜酒服。(《湖南药物志》)

3.治疝气:地菍根60克,加桂圆肉15克(或橘核15克),炖服。(《福建民间草药》)

4.治久疟不愈:地菍根30克,凤尾草全草60克,鹅不食草全草15克。白糖为引,水煎2次分服。每日1剂

5.治滞产:地菍根60克~120克,切碎,加水3-4碗,文火煎至八分碗,去渣顿服。(《福鼎本草》)

摘录

其他

摘录其他

猜你喜欢

  • 刺萼悬钩子

    拼音注音Cì è Xuán Gōu Zi别名黄琐梅、小红袍英文名Spinycalyx Raspberry出处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补编》。来源药材基源:为蔷薇科植物刺萼悬钩子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ubus alexeterium F

  • 刺葡萄

    拼音注音Cì Pú Tɑo别名山葡萄来源葡萄科刺葡萄Vitis davidii (Roman.)Foex,以根入药。生境分布中南和西南地区。功能主治祛风湿,利小便。主治慢性关节炎,跌打损伤。用法用量鲜根4两,水煎或泡酒服。摘录《全国中草药汇

  • 刺葡萄根

    拼音注音Cì Pú Tɑo Gēn来源药材基源:为葡萄科植物刺葡萄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Vitis davidii(Roman.)Foex.[Spinovitisdavidii Roman.;Vitisarmata Dielset Gi

  • 刺蒺藜

    《中药大辞典》:刺蒺藜拼音注音Cì Jí Lí别名茨(《诗经》),蒺藜(《毛诗传》),蒺藜子、旁通、屉人、止行、豺羽、升推(《本经》),即藜(《别录》),白蒺藜(《药性论》),杜蒺藜(《圣惠方》),休羽(《纲目》),旱草(《本草经解》),三

  • 刺蓬花

    拼音注音Cì Pénɡ Huā别名铁海棠、番鬼刺、万年刺、虎刺来源为大戟科植物铁海棠Euphorbia milii Ch.des Moulins的茎叶。全年可采,晒干或鲜用。生境分布多栽培于庭圃。分布于广东、广西、福建、贵州。原形态多年生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