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药材>八角乌

八角乌

拼音注音Bā Jiǎo Wū别名

活血莲[湖北、湖南]、金杯盂、独脚莲[福建]、橐吾、铁冬苋、大马蹄、大马蹄香、马蹄当归、一叶莲

来源

为菊科大吴风草属植物大吴风草Farfugium japonicum (L)Kitam.[Liguaria Kaempferi Kino].以全草入药。野生于深山、溪谷、石崖下等处。我国东南部各省有分布。夏、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生境分布

野生于深山、溪谷、石崖下等处。我国东南部各省有分布,也有栽培。

原形态

常绿多年生草本,高30~70厘米。根状茎短细,且生条状枝根。基生叶有长柄,丛生,叶片肾形,长4~15厘米,宽6~30厘米,厚而有光泽,边缘波状,具凸头状细齿。花葶直立,高30~75厘米,幼时具密毛,渐脱落,有疏生苞叶,苞叶长椭圆形或长椭圆状披针形,无柄,基部多抱茎。10~12月开花,头状花序成疏生的伞房状,直径4~6厘米,有梗,长1.5~7厘米。总苞筒形,苞片长椭圆形,先端尖锐,稍有细毛;缘花舌状,长3~4厘米,宽5~6毫米,中央花管状,黄色。瘦果圆筒形,长5~6.5毫米,具有纹和短毛,冠毛长8~11毫米,棕褐色。

化学成分

叶含挥发油约1%,油中主成分为己烯醛(β-α-hexenal C5H9CHO)具特有臭气,并有较强的抗菌作用。根含千里光酸(senecionic acid,为二甲基丙烯酸dimethyl-acrylic. C5H8O2)。

性味

辛、甘、微苦,凉。

功能主治

活血止血,散结消肿。用于咳嗽咯血,便血,月经不调,跌打损伤,乳腺炎,痈疖肿毒。

用法用量

0.5~1两;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

复方

咯血、吐血、尿血、便血:八角乌叶7~8片(鲜干均可),鸡肉或猪瘦肉半斤。放在没煮过盐的瓦罐内,加水煮熟,临睡前半小时吃肉喝汤。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猜你喜欢

  • 白扁豆皮

    拼音注音Bái Biǎn Dòu Pí别名扁豆壳来源即白扁豆的种皮性味甘,微温。功能主治性味功能,主治用法和白扁豆基本相同,能健脾利水,但无壅滞之弊。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白托柄菇

    别名托柄菇、平缘托柄菇、蘑菇来源真菌类担子菌纲伞菌目伞菌科白托柄菇Amanitopsis volvata Sacc.,以子实体入药。生境分布夏秋两季生于林内地上。分布于河北、陕西、江苏、安徽。性味苦,温。功能主治追风,散寒,舒筋,活络。备注

  • 白接骨

    《全国中草药汇编》:白接骨拼音注音Bái Jiē Gǔ别名接骨草、玉接骨、接骨丹、金不换、橡皮草、白龙骨、六厘草、猢狲节根、血见愁[浙江]来源爵床科白接骨属植物白接骨Asystasiella chinensis (S. Moore) E.

  • 白暨豚

    拼音注音Bái Jì Tún别名白旗、白鳍、白鳍豚、白江猪英文名suckling pig出处始载于《中国药用动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淡水豚科白暨豚的脂肪。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ipotes Vexillifer Miller采收和储藏:白

  • 白木

    《中药大辞典》:白木拼音注音Bái Mù别名野黄皮、鸡卵黄(《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小柑、小郎伞、搽散、野辣椒(《广西药植名录》)。出处《陆川本草》来源为芸香科植物大管的根或根皮。生境分布生于旷野,丛林。分布广东、广西、云南等地。原形态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