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药材>小红人

小红人

《中药大辞典》:小红人拼音注音Xiǎo Hónɡ Rén别名

土三七、大碎米草(《贵州药植目录》)。

出处

《云南思茅中草药选》

来源

为蓼科植物粗毛火炭母块根。全年可采。切片晒干。

生境分布

生于山坡、略旁。分布云南、贵州等地。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20~40厘米。根块状,外表红色,内黄色。茎多节,红色。叶具短柄,叶柄基部各有一舌状裂片抱茎;叶片卵形戌矩圆状卵形,长3~6厘米,宽2~3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心形,两面密被粗毛;幼叶沿主脉有黑褐色斑块;托叶鞘膜质。花序头状,由数个头状花序排成伞房花序;花白色。瘦果。

性味

《云南思茅中草药选》:"味酸,性平。"

功能主治

《云南思茅中草药选》:"通经活血,止血,解毒。治肠炎,痢疾,月经不调,血崩,产后流血过多。"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

摘录《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小红人拼音注音Xiǎo Hónɡ Rén别名

一条龙、火炭草、火炭菜、老鼠蔗、红崩砂草、黄平藕、土三七、酸广台、大碎米草、野辣子草、辣野蓼、接骨丹、大红袍

出处

出自《云南思茅中草药选》

来源

药材基源:为蓼科植物粗毛火炭母的块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lygonum chinense L.var.hispidum Hook. F.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挖,洗净,切片,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山坡、路旁。

资源分布:分布湖北、湖南、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20-40cm。根块状,外表红色,内黄色。茎多节,红色,枝上密被褐色粗毛。叶互生;叶柄短,基部各有一小舌状裂片抱茎;托叶鞘股质;叶片卵形或长圆状卵形,长3-6cm,宽2-3cm,先端渐尖,基部心形,两面密被褐色粗毛;幼叶沿主脉有黑褐色斑块。数个头状花序排成伞房状;花被5深裂;白色,裂片在花果期稍增大,并成肉质;雄蕊8;花柱3。瘦果具3棱,黑色有光泽。花、果期7-10月。

性味

酸;性凉

功能主治

清大肠热毒;活血止血。主泄泻;痢疾;月经不调;崩漏;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

各家论述

《云南思茅中草药选》:通经活血,止血,解毒。治肠炎,痢疾,月经不调,血崩,产后流血过多。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柽柳花

    拼音注音Chēnɡ Liǔ Huā出处《岭南采药录》来源为柽柳科植物柽柳、桧柽柳或多枝柽柳的花。功能主治治中风,又清热毒,发麻疹。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钱。摘录《中药大辞典》

  • 椿叶

    《中药大辞典》:椿叶拼音注音Chūn Yè别名椿木叶(《唐本草》),春尖叶(《重庆草药》)。出处《纲目》来源为楝科植物香椿的叶。化学成分叶含胡萝卜素及维生素B、C。性味苦,平。①《唐本草》:“味苦,有毒。“②《医林纂要》:“甘苦辛,平。“注

  • 椿树花

    拼音注音Chūn Shù Huā别名椿花、椿芽树花、春尖花。来源药材基源:为楝科植物香椿Toona sinensis(A.Juss.)Roem.的花。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oona sinensis(A.Juss.)Roem.[Cedrel

  • 椿白皮

    《中药大辞典》:椿白皮拼音注音Chūn Bái Pí别名香椿皮(《经验方》),春颠皮(《分类草药性》)。出处《食疗本草》来源为楝科植物香椿树皮或根皮的韧皮部。全年均可采收,但以春季水分充足时最易剥离。干皮可径从树上剥下;根皮须先将树根挖出,

  • 椿皮

    拼音注音Chūn Pí别名臭椿、椿根皮、樗白皮、樗根皮英文名CORTEX AILANTHI来源本品为苦木科植物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 (Mill.)Swingle的干燥根皮或干皮。全年均可剥取,晒干,或刮去粗皮晒干。性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