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药方>蛤蚧丸

蛤蚧丸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蛤蚧丸处方

蛤蚧1对(去口、足,温水浸,去膜,刮了血脉,用好醋炙)诃子(煨,去核)阿胶(炒)熟地黄 麦门冬(去心)细辛(去苗)甘草(炙)各15克

制法

上药研末,蜜丸如皂子大。

功能主治

润肺止咳。治积劳,久咳,失音。

用法用量

每次服1丸,含化,不拘时候服。

备注

方中蛤蚧补肺润肺为君;熟地、麦门冬、阿胶滋阴养血,助蛤蚧以润肺,诃子养肺敛肺,共为臣;细辛辛以散肺,使收中有散,并防熟地辈滋腻太过,甘草调和诸药而为佐使。诸药合用,共奏润肺止咳之功。

按:本方原名“蛤蚧散”,与剂型不符,现据《普济方》卷二三一改作“蛤蚧丸”。

摘录《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圣济总录》卷六十五:蛤蚧丸处方

蛤蚧(酥炙)1对,葶苈子(纸上炒,别研)2两,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2两,款冬花1两,贝母(去心)1两,诃黎勒皮1两,甘草(炙,锉)半两。

制法

上除葶苈、杏仁外,为末,别研2味再研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咳嗽喘急。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食后煎桑白皮汤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五《圣惠》卷三十一:蛤蚧丸处方

蛤蚧1枚(涂酥,炙微黄),人参半两(去芦头),白前1两半,杏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猪牙皂半两(去黑皮,涂酥,炙微焦,去子),汉防己1两半,紫菀1两(洗去苗土),甘草3分(炙微赤,锉),羚羊角屑3分,槟榔2两,贝母1两(煨,微黄),甜葶苈2两(隔纸炒令紫色),郁李仁2两(汤浸,去皮尖,微炒)。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骨蒸劳,咳嗽,涎唾稠粘。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以桃仁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三十一《圣济总录》卷八十七:蛤蚧丸处方

蛤蚧(去鳞,酥炙)1对,桂(去粗皮)1两,木香1两,五灵脂1两,乌梅(去核)20枚,甘草(炙,锉)1分。

制法

上为细末,煮枣肉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风虚劳气,肢体无力,吃食减少,心胸不利,咳嗽涎唾;兼妇人血气风劳,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盐汤送下,妇人醋汤送下,1日3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七《圣惠》卷四十六:蛤蚧丸处方

蛤蚧1对(头尾全者,涂酥,炙令微黄),汉防己半两,贝母半两(煨令微黄),甜葶苈半两(隔纸炒令紫色),桑根白皮1两(锉),蝉蜕半两,猪苓半两(去黑皮),赤芍药半两,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人参3分(去芦头),甘草1分(炙微赤,锉),五味子半两。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久肺气咳嗽,涕唾稠粘,上气喘急。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食后以温粥饮送下。

摘录《圣惠》卷四十六《圣济总录》卷一二五:蛤蚧丸处方

蛤蚧(全者,酥炙)1对,琥珀(研)半两,珍珠末1分,海藻(洗去咸,焙)1分,肉豆蔻(去壳)1枚,大黄(锉碎,醋炒)1分,昆布(洗去咸,焙)半两。

制法

上为末,枣肉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瘿气肿塞。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木通汤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二五《圣惠》卷七十:蛤蚧丸处方

蛤蚧1对(涂酥,炙令黄),紫菀1两(洗去苗土),款冬1两,鳖甲1两(涂醋,炙令黄,去裙襕),贝母1两,皂荚子仁1两(微炒),杏仁1两半(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制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妇人咳嗽不止,渐成劳气。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生姜汤送下。

摘录《圣惠》卷七十《圣济总录》卷六十五:蛤蚧丸处方

蛤蚧1对(雌雄头尾全者,酥炙),人参半两,半夏(汤洗7遍,切,焙)1分,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蜜拌炒黄,研)1两,栝楼(大者)2枚(去皮子,取肉蒸熟,研),阿胶(炙燥)半两,青橘皮(汤浸,去白,焙)1分,干枣(煮熟,去皮核,研)2两。

制法

上药除研者外,为细末,合研匀,入生蜜少许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久咳嗽。

用法用量

每服10丸,空心、临卧以糯米饮或熟水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五《圣济总录》卷六十六:蛤蚧丸处方

蛤蚧2对(涂酥,炙),人参1两半,芸苔子1两半,桔梗(炒)1两半,知母(焙)1两半,紫苏茎叶1两半,猪牙皂荚(酥炙)1两半,鳖甲(去裙襕,醋炙)1两半,槟榔(锉)1两半,白前1两半,柴胡(去苗)2两,防己1两半,杏仁(汤去皮尖双仁,炒)1两半,羚羊角(镑)1两半,郁李仁(炒,去皮)1两半,紫菀(去苗土)1两半,猪苓(去黑皮)1两半,甜葶苈(隔纸炒)半两。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咳嗽唾脓血,及肺痿羸瘦,涎涕稠粘。

用法用量

每服10-15丸,食后煎人参汤送下,1日3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六《圣济总录》卷八十六:蛤蚧丸处方

蛤蚧(炙)1对,天门冬(去心,焙)1两,麦门冬(去心,焙)1两,生干地黄(焙)1两,贝母(去心,焙)4两,款冬花(焙)2两,紫菀(取须,焙)2两,杏仁(去皮尖双仁,炒)300枚(研)。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肺劳咳嗽。

用法用量

每服10-15丸,食后煎淡生姜汤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六《济生》卷四:蛤蚧丸处方

蛤蛤1枚(酥炙),皂角(不蛀者,酥炙,去皮子)2锭,款冬花1两,木香(不见火)1两,杏仁(去皮尖,童便浸1昼夜,控干,蜜炒)1两,天麻1两,半夏(汤泡7次)1两,熟地(酒蒸,焙)1两,五味子1两,丁香半两。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积劳咳嗽,日久不愈。

用法用量

每服15-20丸,食后生姜汤送下。

摘录《济生》卷四《圣惠》卷二十七:蛤蚧丸处方

蛤蚧1对(头尾全者,涂酥,炙令黄),贝母1两(煨微黄),紫菀1两(去苗土),杏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鳖甲2两(涂醋,炙令黄,去裙襕),皂荚仁1两(炒令焦黄),桑根白皮1两(锉)。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虚劳咳嗽,及肺壅上气。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以大枣汤送下,1日2-3次。

注意

忌苋菜。

摘录《圣惠》卷二十七《三因》卷十:蛤蚧丸处方

蛤蚧1对(去口足,温水浸,去膜,刮了血脉,用好醋炙),诃子(煨,去核)半两,阿胶(炒)半两,熟地黄半两,麦门冬(去心)半两,细辛(去苗)半两,甘草(炙)半两。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皂子大。

功能主治

积劳,久咳失音。肺间邪气,胸中积血作痛。

用法用量

本方原名“蛤蚧散”,与剂型不符,据《普济方》改。

摘录《三因》卷十《圣济总录》卷八十七:蛤蚧丸处方

蛤蚧(酥炙)1对,胡黄连半两,知母(切,焙)半两,鳖甲(去裙襕,酥炙)半两,紫菀半两,桑根白皮(锉)半两,天门冬(去心,焙)半两,人参半两,黄耆(锉)半两,甘草(炙)半两,柴胡(去苗)半两,地骨皮半两,生干地黄(焙)半两,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1分,细辛(去苗叶)1分。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热劳烦躁,面赤口干,骨节酸痛,夜多盗汗,咳嗽痰壅,力乏气促。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食后卧时生姜汤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七

猜你喜欢

  • 半星丸

    处方南星4两,半夏4两。制法上为末,烂姜半斤研捣,锉半、星为丸,以楮叶裹缚却,于草中罨之,曲法候干,入去皮香附子4两为末,姜汁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痰。用法用量每服30-40丸,食后生姜汤送下。摘录《普济方》卷一六五引《经效济世方》

  • 半杏丸

    处方半夏 杏仁(去皮、尖)各等分制法上药研末,姜汁为丸,绿豆大。功能主治化痰止嗽。主小儿咳嗽。用法用量每服3克,生姜汤送下。摘录《仙拈集》卷三

  • 半枝莲饮

    《本草纲目拾遗》卷五引《百草镜》:半枝莲饮处方鼠牙半支莲30克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散肿消痈。主发背,对口,痈肿,疔疮。用法用量上药一味捣汁,陈酒和服。渣敷留头,取汗而愈。摘录《本草纲目拾遗》卷五引《百草镜》《纲目拾遗》卷五引《百草镜》:半枝莲

  • 半桂汤

    处方半夏2钱,桂枝2钱,甘草2钱,生姜5片。功能主治少阴客寒下利,脉微弱而咽痛。用法用量水1盏半,煎至7分,徐徐咽之。摘录《医学入门》卷四

  • 半消丸

    处方半夏2两,风化消1两。制法上为末,生姜自然汁打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中脘停伏痰饮,致臂痛不能举,左右时复转移。用法用量每服50丸,生姜汤送下。摘录《医学入门》卷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