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药方>茵陈五苓散

茵陈五苓散

《金匮要略》卷中:茵陈五苓散处方

茵陈蒿末30克 五苓散15克

制法

上二味,和匀。

功能主治

治湿热黄疸,湿重于热,小便不利者。

用法用量

每次6克,空腹时用米饮送服,一日三次。

摘录《金匮要略》卷中汉·《金匮要略》:茵陈五苓散组成

茵陈五两三钱(160克)、泽泻一两(30克)、猪苓三钱(9克)、茯苓三钱(9克) 、白术三钱(9克)、桂心二钱(6克)。

用法

上药共研细末。每服9克,每日2~3次。水调服。也可改用饮片作汤剂,水煎服,各药用量须酌减至汤剂常规剂量。

功效

清热利水退黄。

主治

主治湿热黄疸,湿重于热,身目俱黄,小便不利,头重身困,胸脘痞满,口淡不渴,或便溏腹胀,舌苔厚腻或淡黄,脉濡、稍数或缓。

临床应用

临床主要用于治疗新生儿黄疸、急性甲型肝炎、痛风关节炎等病症。

1.新生儿黄疸:加味茵陈五苓散治疗新生儿黄疸100例,疗程为3~11日,疗效评价以黄疸完全消退、血清总胆红索恢复正常为治愈。结果:治愈9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8%。(《河北中医》2008年第8期)

2.急性甲型肝炎:加味茵陈五苓散联合西药治疗急性甲型肝炎合并黄疸患者28例,与西药组对照,疗程为9日,以治疗后的临床症状消失、肝功能、总胆红素恢复正常为治愈标准。结果:治愈率治疗组71.4%,对照组44.4%;总有效率治疗组92.8%,对照组74.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0年第2期)

3.痛风关节炎:本方加减治疗痛风关节炎60例,与别嘌醇作对照,疗程4周,以症状完全消除、血尿酸、血沉检查恢复正常为痊愈。结果:痊愈率治疗组61.67%,对照组23, 33%;总有效率治疗组95%,对照组7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治疗组未出现不良反应,别嘌醇组出现头晕3例,恶心呕吐1例,停药后消失。(《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年第4期)

方解

本方主要用于治疗湿热蕴结肝胆,湿重于热,身目俱黄,小便不利。方用茵陈清热利湿退黄,合以五苓散利水渗湿,佐以桂心,除水湿之力增强。

临床应用于黄疸,兼有小便不利、胸脘痞满、口淡不渴、舌苔厚腻为辨证要点。临床如见寒热往来、头痛口苦者,加柴胡、黄芩、龙胆草;胁痛、脘腹胀满者,加郁金、枳实、川楝子、延胡索;恶心呕吐、食少纳呆者,加竹茹、半夏、焦山楂、焦六曲;倦怠乏力较明显,加党参、生薏苡仁。

现代研究

临床报道也常见于肝硬化腹水、高脂血症、药物性肝病、糖尿病、湿疹、甲状腺功能亢进等证属湿热内蕴的病症。实验研究表明,茵陈五苓散具有清除体内自由基、降低脂质过氧化物水平、提高SOD活性、降低黄嘌呤氧化酶水平、减少炎性细胞因子、减轻胰岛素抵抗、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等作用。

方歌

疸病传来两解方,茵陈末入五苓尝,五苓五分专行水,十分茵陈却退黄。 

摘录汉·《金匮要略》

猜你喜欢

  • 北庭丸

    处方北庭半两(飞过,煎成霜),附子1两(研为末)。制法上药以生薯蓣于砂盆内研,调前药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凡梦鬼交者,盖由肾气虚,为客邪所乘,入于脏则喜梦,肾既虚不能制于精,因梦感而动泄,久不止,则令人枯瘁不泽,少力。用法用量仍用禹余粮

  • 北杏炖雪梨

    处方北杏10个 雪梨1个 白砂糖30~50克制法将北杏、雪梨、白砂糖同放炖盅内,加清水半碗,隔水炖1小时。功能主治化痰止咳,清热生津,润肺平喘。适用于慢性支气管炎以及肠燥便秘等。用法用量每日2次,食雪梨,饮汤。摘录《民间方》

  • 北枣丹

    别名金枣散处方北枣1枚,真砒1黑豆大。制法大枣去核,纳真砒于枣内,外面纸裹讫,泥固济烧存灰,研极细。功能主治走马牙疳。用法用量金枣散(《疡科纲要》卷下)。摘录方出《幼幼新书》卷二十五引《张氏家传》,名见《医统》卷六十四

  • 北枣散

    处方北枣1枚(去核,入鸭嘴胆矾1片在内,纸裹火煅通红,出火毒)。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小儿走马疳。用法用量敷牙左右。摘录《医方大成》卷十引《幼幼方》

  • 北梗散

    处方北梗、天花粉、干葛、川升麻、川芎、赤芍药、独活、柴胡、甘草。制法上锉散。功能主治热毒与血相击,而风乘之,而致赤游肿者。用法用量每用1钱,加生姜2片,井水煎服。摘录《普济方》卷四○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