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药方>干葛汤

干葛汤

《仁斋直指》卷二十三:干葛汤别名

葛根汤(《普济方》卷二九八)

处方

白干葛 枳壳(炒)半夏(制)茯苓 生干地黄 杏仁各15克 黄芩 甘草各7.5克

制法

上药锉碎。

功能主治

治酒痔。

用法用量

每服9克,用黑豆100粒,生姜5片,白梅1个,水煎服。

摘录《仁斋直指》卷二十三《症因脉治》卷四:干葛汤处方

干葛、知母、石膏、大黄、枳壳。

功能主治

温热便结,发热自汗,汗出热仍不减,不恶寒而渴,或壮热唇焦,口渴引饮,谵语神昏,大便不通,脉尺寸洪数,为正阳阳明症者。

摘录《症因脉治》卷四《证治要诀类方》卷一:干葛汤处方

干葛2钱,枳实(麸炒)1钱,栀子仁1钱,豆豉1钱,甘草5分。

功能主治

消瘅,口渴咽干。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录《证治要诀类方》卷一《直指》卷二十三:干葛汤别名

干葛散、葛根汤

处方

白干葛半两,枳壳(炒)半两,半夏(制)半两,茯苓半两,生干地黄半两,杏仁半两,黄芩1分,甘草1分。

制法

上锉。

功能主治

酒痔。酒痢便血。

用法用量

干葛散(《普济方》卷二一二)、葛根汤(《普济方》卷二九八)。

摘录《直指》卷二十三《鸡峰》卷十八:干葛汤处方

干葛3两,甘草3分,半夏3分。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邪热蓄于胃中,胃中得热则气不清,气不清则阴阳浑,以致心下微烦,恶闻热物,得热即呕,时时喜渴,其脉虚数或细而疾。

用法用量

每服5钱,水2盏,加生姜3片,竹茹枣许大,煎至1盏,去滓温服。

摘录《鸡峰》卷十八《普济方》卷一三六引《经验良方》:干葛汤处方

石膏2两,麻黄(去根节)1两,干葛1两,川芎1两。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伤寒头痛不可忍者。

用法用量

每服4钱,加生姜3片,水1盏,煎至7分,温服。

摘录《普济方》卷一三六引《经验良方》《症因脉治》卷一:干葛汤别名

葛根汤

处方

干葛、桂枝、麻黄、白芍药、甘草。

功能主治

伤寒阳明经表证,目痛,鼻干,不眠,脉弦长。

用法用量

里有热,加石膏;时寒时热,加柴胡;恶寒身痛,加羌活;头痛,加川芎。

摘录《症因脉治》卷一

猜你喜欢

  • 半枝莲饮

    《本草纲目拾遗》卷五引《百草镜》:半枝莲饮处方鼠牙半支莲30克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散肿消痈。主发背,对口,痈肿,疔疮。用法用量上药一味捣汁,陈酒和服。渣敷留头,取汗而愈。摘录《本草纲目拾遗》卷五引《百草镜》《纲目拾遗》卷五引《百草镜》:半枝莲

  • 半桂汤

    处方半夏2钱,桂枝2钱,甘草2钱,生姜5片。功能主治少阴客寒下利,脉微弱而咽痛。用法用量水1盏半,煎至7分,徐徐咽之。摘录《医学入门》卷四

  • 半消丸

    处方半夏2两,风化消1两。制法上为末,生姜自然汁打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中脘停伏痰饮,致臂痛不能举,左右时复转移。用法用量每服50丸,生姜汤送下。摘录《医学入门》卷五

  • 半温半热汤

    别名半湿半热汤处方半夏7分,茯苓7分,白术7分,前胡5分,枳壳(麸炒黄色)5分,甘草(炙)5分,大戟5分,黄芩3分,茵陈3分,当归3分。制法上切细,作1服。功能主治酒疸,身黄无热,靖言了了,腹满欲呕,心烦足热,或有症瘕,心中懊憹,其脉沉弦紧

  • 半瓜丸

    处方半夏 瓜萎仁各150克 贝母 桔梗各60克 枳亮45克 知母30克制法上药为末,生姜汁浸蒸饼糊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化痰止嗽。主治痰嗽。用法用量每服30~50丸,姜汤下。摘录《医学入门》卷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