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药方>麻黄桂枝汤

麻黄桂枝汤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麻黄桂枝汤处方

柴胡(三钱) 芍药(二钱半) 桂枝(去皮.一钱半) 甘草(炙.一钱半) 黄芩(一钱半) 半夏(一钱三分) 人参(一钱)

功能主治

治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有恶寒,表证未解者。

用法用量

上作一服,水二钟,生姜五片,大枣二枚,煎至一钟,食远服。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卷中:麻黄桂枝汤别名

麻黄黄芩汤(《校注妇人良方》卷十四)

处方

麻黄30克(去节)甘草9克(炙)桃仁30个(去皮、尖)黄芩15克 桂枝9克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发散血中风寒。治疟病头痛项强,脉浮,恶风无汗,发于夜间者。

用法用量

每服15克,用水230毫升,煎至150毫升,候发前温服。

备注

疟发于夜间,此邪气浑入阴血。故方中以麻黄、桂枝发散风寒,黄芩清泄伏热,桃仁引药入血,散血缓肝。诸药相伍,共奏发散血中风寒之功。

摘录《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卷中《三因》卷九:麻黄桂枝汤别名

加味麻黄汤

处方

麻黄(去节,汤浸,焙干)3分,桂心3分,白芍药3分,细辛(去苗)3分,干姜(炮)3分,甘草(炙)3分,半夏(汤洗7次)半两,香附(炒去毛)半两。

制法

上为锉散。

功能主治

外因心痛,恶寒发热,内攻五脏,拘急不得转动。

用法用量

加味麻黄汤(《得效》卷四)。

摘录《三因》卷九《普济方》卷一四七引《保生回车论》:麻黄桂枝汤处方

麻黄2两(去根节),桂枝1两,葛根3两,芍药3两,甘草1两(炙紫色)。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伤寒。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盏半,加生姜5片,大枣2枚,同煎至7分,去滓温服,日3服,夜1服。

摘录《普济方》卷一四七引《保生回车论》《医方类聚》卷五十三引《神巧万全方》:麻黄桂枝汤处方

麻黄1两(去根节),桂枝1两,赤芍药1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杏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痛,8-9日不解,表证仍在,复发汗,服汤已微除,其人发烦目瞑,剧者必衄。又大汗后似疟者。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枚,煎至5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医方类聚》卷五十三引《神巧万全方》《保命集》卷中:麻黄桂枝汤别名

麻黄黄芩汤

处方

麻黄1两(去节),甘草3钱(炙),桃仁30个(去皮尖),黄芩5钱,桂枝3钱。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疟病,头痛项强,脉浮,恶风无汗,发于夜间者。

用法用量

麻黄黄芩汤(《校注妇人良方》卷十四)。

摘录《保命集》卷中《痘疹仁端录》卷十三:麻黄桂枝汤处方

麻黄、桂枝、赤芍、杏仁、甘草、当归、牛蒡、黄连、黄芩、川芎、蝉蜕、蚕蜕。

功能主治

发汗。主痘疹,身痒咳嗽。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录《痘疹仁端录》卷十三《幼幼集成》卷三:麻黄桂枝汤处方

净麻黄2钱,柳枝1钱2分,桂枝1钱2分,片黄芩1钱,光桃仁15粒,炙甘草1钱,大生地1钱,鲜红花5分,葱白1茎。

功能主治

发散血中风寒。主夜疟,血分有邪。

用法用量

水煎,热服。

摘录《幼幼集成》卷三

猜你喜欢

  • 保阴煎

    《景岳全书》卷五十一:保阴煎处方生地 熟地 芍药各6克 山药 川续断 黄芩 黄柏各4.5克 生甘草3克功能主治主妇带浊遗淋,色赤带血,脉滑多热,便血不止,及血崩血淋,或经期太早,一切阴虚内热动血。用法用量水400毫升,煎至280毫升,空腹时

  • 保阴生化汤

    处方川芎2钱,当归4钱,桃仁10粒,炙甘草5分,炮姜5分,稆豆皮5钱,清炙绵耆8分,琥珀5分,银胡8分。功能主治产后盗汗。用法用量加藕节3个,水煎服。摘录《医方简义》卷六

  • 保魂丸

    处方黑锡1两,铅丹半两(2味一处炒令烟绝为度),丹砂3钱,桑螵蛸(炒)1两,铅白霜(研)1两,王瓜(焙)1两,乌梅(大者)1枚。制法上为末,醋煮饭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风痫。用法用量每服2丸,食后温水送下,1日3次。摘录《圣济总录》卷十

  • 倍力丸

    《魏氏家藏方》卷八:倍力丸处方牛膝(去芦,酒浸)1两,羌活(生)1两,巴戟(去心)1两,官桂(去粗皮,怀干)1两,天麻(酒浸)1两,狗脊(生,去毛)1两,萆薢(生)1两,杜仲(去皮,姜汁制,炒去丝)1两,茴香(淘去沙,炒)1两,桐皮1两,附

  • 倍参生化汤

    处方川芎3钱,当归4钱,荆芥4分,桃仁10粒,人参3钱,肉桂5分(2帖后去之),炙甘草5分,枣2枚。功能主治产后血崩,形脱汗多,气促。用法用量水煎,热服。汗多,加黄耆、人参各3钱;渴,加麦冬、五味;泻,加茯苓、莲子。摘录《梅氏验方新编》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