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药方>补脾丸

补脾丸

《百一选方》卷六:补脾丸别名

缩脾丸(《景岳全书》卷五十八)。

处方

白术 赤石脂 肉豆蔻(面裹,煨)川厚朴(去粗皮,姜汁涂炙)川白姜(炮)各30克 荜茇(炒)神曲(炒)麦芽(炒)附子(炮,去皮、脐)各15克

制法

上为细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温脾祛寒,涩肠止泻。主脾阳虚弱,滑泄不禁。

用法用量

早、晚食前各服50丸,陈米饮送下。

摘录《百一选方》卷六《寿世保元》卷三:补脾丸处方

白术(去芦)300克(分四份:一肉蔻,二五味子,三故纸,四吴茱萸各60克拌炒,去四味,只用白术)莲肉(去心,炒)人参各30克 甘草 白芍(炒)各15克 木香(煨)12克 山药(炒)陈皮各21克 干姜(炒)9克

制法

上为细末,煮粥加炒神曲末打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温中理气,健脾止泻。主肠胃虚寒,滑泄不禁,日夜无度。

用法用量

每服100丸,空腹时用淡姜汤送下。

摘录《寿世保元》卷三《幼科发挥》卷三:补脾丸处方

人参1两,白术1两,茯苓1两,炙粉草1两,白芍(酒炒)1两,黄耆(蜜炙)1两,陈皮1两,当归身1两,山药1两,莲肉1两,神曲5钱,肉桂2钱5分。

制法

上为末,荷叶水煮粳米糊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

小儿脾虚。

用法用量

米饮送下。

摘录《幼科发挥》卷三《医学纲目》卷二十三引丹溪方:补脾丸处方

白术半两,白芍药2钱。

制法

上为细末,饭为丸。

功能主治

脾虚泄泻。

用法用量

口服。

冬月,去芍药,加肉豆蔻、泽泻服之;又不止者,加飞矾1钱半。

摘录《医学纲目》卷二十三引丹溪方《证治宝鉴》卷八:补脾丸处方

破故纸3两(用薏苡仁炒,去苡仁不用),白茯苓2两5钱,肉果4两(纸包,煨)(或加香椿根皮)。

制法

上为末,加大枣半斤、生姜半斤,砂锅内煮熟,用枣肉为丸。

功能主治

五更久泄不愈。

用法用量

每服80丸,清晨枣汤送下。

注意

忌生冷、鱼腥、房事。

摘录《证治宝鉴》卷八《丹溪心法》卷三:补脾丸处方

白术半斤,苍术3两,茯苓3两,陈皮3两。

制法

粥为丸。

功能主治

伤食。

用法用量

口服。

摘录《丹溪心法》卷三《外台》卷二十五引《集验方》:补脾丸处方

附子(炮)1两,蜀椒(汗)1两,桂心2两,赤石脂2两,黄连2两,人参2两,干姜2两,茯苓2两,大麦糵2两,陈面(炒)2两,石斛2两,当归2两,钟乳3两(研)。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脾滑,胃虚弱,泄下不禁,饮食不消,雷鸣绞痛。

用法用量

每服10丸,酒送下,日3次。稍稍加之。

摘录《外台》卷二十五引《集验方》《圣济总录》卷一七八:补脾丸处方

肉豆蔻(炮,去壳,为末)1枚,龙骨(烧,研)1钱,乳香(研)1钱,芜荑仁(炒,研)1钱,麝香(研)1钱。

制法

上为末,软饭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

小儿冷痢,或下青白,或下瘀黑,或如凝脂。

用法用量

每服5-7丸,陈米饮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八《杨氏家藏方》卷六:补脾丸处方

丁香1两,人参(去芦头)1两,胡椒1两,木香1两,茴香1两,肉桂(去粗皮)1两,干姜(炮)1两,附子(炮,去皮脐)1两,缩砂仁1两,神曲(炒)3分,大麦糵(炒)3分,木瓜3分,甘草(炒)3分,白术3分,乌梅肉(炒)3分。

制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每1两作11丸。

功能主治

中焦不和,脾胃虚弱,心腹冷痛,泄利不时,不思饮食,呕吐痰逆,面色痿黄,肌肉消瘦,怠惰嗜卧,噎塞不通。

用法用量

每服1丸,细嚼,食前米饮送下。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六《鸡峰》卷十四:补脾丸处方

厚朴(去皮)1两(生姜1两,同杵令烂,焙干),白术1两,石脂1两,肉豆蔻1两,麦糵半两,荜茇半两,诃子半两,附子半两,神曲半两,干姜1两。

制法

上为细末,醋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久痢不止,体重羸瘦,腹中胀急,饮食不化,遇寒则极,脉弦而迟,此脾胃素弱,为风冷则谷不化而水胜,久久不止,成虚劳。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饮送下。未知,加至50丸。

摘录《鸡峰》卷十四《百一》卷六:补脾丸处方

白术1两,赤石脂1两,肉豆蔻(面裹,煨)1两,川厚朴1两(去粗皮,姜汁涂炙),川白姜(炮)1两,荜茇(炒)半两,神曲(炒)半两,麦糵(炒)半两,附子(炮,去皮脐)半两。

制法

上为细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滑泄。

用法用量

本方方名,《景岳全书》引作“缩脾丸”。

摘录《百一》卷六

猜你喜欢

  • 艾馄饨

    处方干姜末、熟艾各等分。制法以白面作馄饨,如酸枣大。功能主治脾虚有寒,泻痢。用法用量每服40-50个,煮熟,空心服;腹胀者,炒厚朴煮汁熟,即煮馄饨食之。摘录《鸡峰》卷十四

  • 艾麦丸

    处方艾叶(糯米糊蘸过,大火焙干)、麦糵(炒)各等分。制法上为细末,米醋打糯米粉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虚羸,久不进食,脏腑不固,小便常多。用法用量每服30-50丸,空心醋汤、温酒或米饮送下。摘录《魏氏家藏方》卷七

  • 阿伽陀药

    处方紫檀5两,小柏5两,茜根5两,郁金5两,胡椒5两。制法上为末,水和,入臼中,更捣一万杵为丸,阴干。功能主治久服益人神色,无诸病。主诸种病。先吐血,后嗽血。临床应用诸咽喉口中热疮者,以水煮升麻,取汁半合,研一丸,如梧桐子大,旦服之,二服止

  • 阿胶鸡子黄汤

    组成陈阿胶(烊冲)二钱(6克)、生白芍三钱(9克)、杵石决明五钱(15克)、双钩藤二钱(6克)、大生地黄四钱(12克)、清炙草六分(2克)、杵生牡蛎四钱(12克)、络石藤三钱(9克)、茯神木四钱(12克)、鸡子黄(先煎代水)两枚(2个)。用

  • 阿艾丸

    处方白姜(盐、酒或米醋炒)8钱,香附子(童便浸,炒)1两,玄胡索(炒)8钱,真阿胶(炒成珠)1两,艾叶1两(制成炙艾,用糯米糊作饼,瓦上炕干,勿令焦,研为细末)。制法上为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血崩,老妇尤效。用法用量每服30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