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药方>大正气散

大正气散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六:大正气散处方

附子(炮,去皮、脐)厚朴(姜汁制)桂心 甘草(炙)干姜(炮)陈皮各30克 茱萸15克(微炒)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主瘴疟,霍乱吐泻。

用法用量

每服6克,用水230毫升,加生姜5片,大枣1枚,同煎至160毫升,热服,不拘时。

摘录《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六《重订严氏济生方》:大正气散处方

厚朴(姜制,炒)藿香叶 半夏(汤泡七次)橘红 白术各30克 甘草(炙)槟榔 桂枝(不见火)枳壳(去瓤,麸炒)干姜(炮)各15克

制法

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

主脾胃怯弱,风寒湿气内侵,心腹胀满,有妨饮食。

用法用量

每服12克。用水230毫升,加生姜5片,枣子2枚,煎至16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重订严氏济生方》《朱氏集验方》卷三引陈必胜方:大正气散处方

当归半两,香附子(炒)半两,陈皮(去白)半两,甘草(炙)2钱,木香2钱,白姜3钱,白术3钱,缩砂仁3钱,桂心3钱,大附子1枚(炮)。

功能主治

补虚,快气。主腹胁疼痛。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服3钱,水1盏半,加生姜5片,大枣1枚,煎至8分,去滓,空心热服。

摘录《朱氏集验方》卷三引陈必胜方《医方类聚》卷一三○引《济生》:大正气散别名

大正气汤

处方

厚朴(姜制炒)1两,藿香叶1两,半夏(汤泡7次)1两,橘红1两,白术1两,甘草(炙)半两,槟榔半两,桂枝(不见火)半两,枳壳(去瓤,麸炒)半两,干姜(炮)半两。

功能主治

脾胃怯弱,风寒湿气伤动冲和,心腹胀满,有妨饮食。

用法用量

大正气汤(《赤水玄珠》卷五)。

摘录《医方类聚》卷一三○引《济生》《魏氏家藏方》卷四:大正气散处方

白茯苓(去皮)4两,黄耆(蜜炙)4两,陈橘皮(去白)4两,白术(麸炒)4两,川芎(炒)2两,甘草(炙)2两,附子(炮,去皮脐)2两,干葛(生)2两,乌药(去心)2两,肉桂(去粗皮,不见火)2两,山药(炮)2两,白姜(炮,洗)1两,红豆(炒)1两。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补壮脾元,平顺胃气,调和脏气。主真阳不足,脏气虚弱,荣卫损耗。头目昏暗,耳鸣重听,四肢瘦倦,胸膈痞满,面色萎黄,畏风怯冷,肚腹时痛,噫气吞酸,恶心呕逆,不进饮食,心松盗汗;或阴伏下焦,足胫如冰,血气虚竭,阴阳失守,冷热相搏,四肢烦疼,或发寒热;及阴证伤寒,气虚感冷等症。

用法用量

若空腹常服,令人饮食进美,血气充盛。

自汗,加小麦百余粒同煎。

摘录《魏氏家藏方》卷四《三因》卷六:大正气散处方

附子(炮,去皮脐)1两,厚朴(姜汁制)1两,桂心1两,甘草(炙)1两,干姜(炮)1两,陈皮1两,茱萸半两(微炒)。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山岚瘴气,发作寒热,遂成疟疾;霍乱呕泻,一切气疾。

用法用量

每服2大钱,水1盏半,加生姜5片,大枣1枚,同煎至7分,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三因》卷六

猜你喜欢

  • 八圣散

    《寿世保元》卷二:八圣散处方黄芩5钱,黄连5钱,黄柏5钱,蒲黄5钱,雄黄2钱,蛇蜕(炒)2钱,鸡内金2钱,白丁香2钱。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大头瘟病,额大项肿。用法用量每服1钱,用蓝靛根煎汤送下。摘录《寿世保元》卷二《仙拈集》卷四:八圣散处方

  • 八妙丸

    处方香附(便制)2两,丹皮2两,川芎(酒炒)2两,延胡索(炒)2两,归身(酒洗)2两,生地(姜汁炒)2两,白茯苓2两,赤芍药(酒炒)1两半。制法上为细末,酒糊为丸,如绿豆大。功能主治经脉不调,湿气白带,腹痛胃弱。用法用量每50丸,空心滚水送

  • 八威灵散

    处方大附子1钱,川乌1钱,草乌1钱,雄黄5分,朱砂5分,红砒4分,硫黄3分,麝香2分。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紫、白癜风。用法用量用鸡子清调稀,浆小麻布手中2条,阴干,用河水、姜汁、米醋3味,和1处,以药手中蘸湿擦患处。待行动汗出时擦之。夏月

  • 八子丸

    处方青葙子1两,决明子(炒)1两,葶苈子(炒)1两,车前子1两,五味子1两,枸杞子1两,地肤子1两,茺蔚子1两,麦门冬(去心,焙)1两,生干地黄(洗,焙)1两,细辛(去苗叶)1两,肉桂(去粗皮)1两,赤茯苓(去黑皮)1两,泽泻1两,防风(去

  • 八宝丸

    处方琥珀(别研)半两,没药半两(研),赤芍药半两,当归(酒浸,去芦)半两,细辛(去叶)半两,硇砂半两,龙骨、麝香少许。功能主治血晕。用法用量上为细末,醋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丸,空心醋汤送下。摘录《普济方》卷三四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