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药方>骨碎补散

骨碎补散

《圣惠》卷六十九:骨碎补散处方

骨碎补1两,当归3分(锉,微炒),白蒺藜3分(微妙,去刺),羌活3分,海桐皮1两,芎藭1两,桂心3分,仙灵脾1两,侧子1两(炮裂,去皮脐),木香3分,桃仁3分(汤浸,去皮尖双仁,微妙),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

制法

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

妇人血风,身体骨节疼痛,腰脚无力。

用法用量

每服1钱,以豆淋酒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六十九《圣惠》卷六十七:骨碎补散处方

骨碎补1两,蒲黄1两,木香半两,延胡索1两,当归半两(锉,微炒),桂心半两,芎藭半两,槟榔1两。

制法

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

一切磕损、落马辗着伤折,有恶血者。

用法用量

每服2钱,以温酒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六十七《圣惠》卷六十八:骨碎补散处方

骨碎补半两(去毛,麸炒微黄),自然铜半两(研细),虎胫骨半两(涂酥,炙令黄),败龟半两(涂酥,炙微黄),没药1两。

制法

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

金疮,伤筋断骨,疼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

每服1钱,以胡桃仁半个,一处烂嚼,用温酒1中盏下之,日3-4次。

摘录《圣惠》卷六十八《圣惠》卷七十一:骨碎补散处方

骨碎补1两,萆薢1两,牛膝1两(去苗),赤芍药3分,海桐皮1两,当归1两,芎藭3分,附子3分(炮裂,去皮脐),桂心1两,槟榔1两,桃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枳实半两(麸炒微黄)。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妇人血风气攻,腰脚疼痛,腹胁拘急,肢节不利。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食前稍热服之。

摘录《圣惠》卷七十一《圣济总录》卷一二○:骨碎补散处方

骨碎补(炒黑色)2两。

制法

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

肾虚气攻,牙齿血出,牙龈痒痛。

用法用量

盥漱后揩齿根下,良久吐之,临卧再用,咽津不妨。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二○《圣济总录》卷一四五:骨碎补散处方

骨碎补(去毛)1两,当归(切,焙)1两,芎藭(锉)1两,桂(去粗皮)1两,蒲黄1两,蜀椒(去目并闭口者,炒出汗)1两,泽兰叶半两,没药(研)半两。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腕折,手足热肿疼痛。

用法用量

每服2钱匕,温酒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四五《普济方》卷三○九:骨碎补散处方

乳香1钱半,没药1钱半,骨碎补1两(燎去皮)。

制法

上为细末,和匀。

功能主治

接骨。主

用法用量

分作3服,用童便调下,酒亦可。

摘录《普济方》卷三○九《中医皮肤病学简编》:骨碎补散处方

骨碎补9g,萆薢9g,牛膝9g,桃仁3g,海桐皮9g,当归9g,桂心6g,槟榔3-9g,赤芍3g,附子3g,川芎3g,枳壳3g。

功能主治

足跟溃疡。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录《中医皮肤病学简编》《圣惠》卷六十七:骨碎补散处方

骨碎补1两,当归1两半(锉,微炒),牡丹1两,虎胫骨1两(涂酥,炙令黄),白芷1两,芎藭1两,赤芍药1两,败蒲1两(烧灰)。

制法

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

马坠车辗,踠折,呼叫疼痛,声音不绝。

用法用量

每服2钱,以温酒调下,日4-5次。

摘录《圣惠》卷六十七

猜你喜欢

  • 安睡散

    处方辰砂(研,水飞)1钱,乳香1钱,血竭1钱(并细研),麝香半钱(研),人参5钱,酸枣仁(炒)5钱,南星(炒)5钱,白附5钱,蜈蚣1条(酥炙,黄酒浸1宿),全蝎21枚。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小儿急慢惊风潮搐,不得安睡。用法用量1岁1字,薄荷汁

  • 安石榴汤

    《外台秘要》卷二十五引陈癛丘:安石榴汤处方干姜6克(或用生姜12克)黄柏3克(细切)石榴1枚(小者2枚)阿胶6克(另研,渍之)制法上四味,切。功能主治下痢白滞,久治不愈,困笃欲死。用法用量以水600毫升,煮取220毫升,去滓,入阿胶烊化,顿

  • 安神丸

    《兰室秘藏》卷下:安神丸别名朱砂安神丸(《东垣试效方》卷一)、黄连安神丸(《保婴撮要》卷十三)。处方黄连4.5克(酒洗.)朱砂3克(水飞)酒生地黄 酒当归身 炙甘草各1.5克制法上药除朱砂水飞外,余四味捣为细末,同和匀,汤浸蒸饼为丸,如黍米

  • 安神丹

    处方朱砂2钱半,南乳香半两,酸枣仁(炒,去皮)1两,人参2钱半,远志(去心)1钱半。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榛子大,每两作30丸,金箔为衣。功能主治小儿心神不宁,困卧多睡,及痰涎壅塞,恍惚不定。用法用量每服1丸,人参汤化下。摘录《御药院方

  • 安神代茶饮

    处方龙齿3钱(煅),石菖蒲1钱。功能主治宁心安神。主心经病。用法用量水煎,代茶。各家论述方中石菖蒲入心、脾经,具开窍安神之作用,《本经》称本药可“开心孔,补五脏”;龙齿归心、肝经,可镇惊安神、平肝潜阳,治心悸、惊痫诸证。摘录《慈禧光绪医方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