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药方>加减柴胡汤

加减柴胡汤

《医略六书》卷二十三:加减柴胡汤处方

柴胡8分,黄芩钱半,枳壳钱半(炒),牡蛎3钱,半夏1钱半(制),甘草5分,生姜3片,大枣3枚。

功能主治

伤寒少阳证,胁痛痞硬,脉弦数者。

用法用量

水煎,去滓温服。

各家论述

柴胡疏少阳之邪,黄芩清在里之热,枳壳破滞气以消痞,牡蛎涤邪热以软坚,半夏醒脾却饮,甘草和胃缓中,生姜、大枣调和营卫以退寒热也。水煎温服,使外邪解散,则里热自化,而经府清和,安有寒热胁痛痞硬之患乎?此分解之剂,为少阳伤寒胁痛之专方。

摘录《医略六书》卷二十三《幼科金针》卷上:加减柴胡汤处方

柴胡、黄芩、连翘、牛蒡、桔梗、山栀、甘草、干葛、荆芥、木通。

功能主治

伤寒热不退,而发汗粟,形如芝麻,细细白泡,痒痛全无,惟胸腹胫内居多者。

摘录《幼科金针》卷上《简明医彀》卷五:加减柴胡汤处方

柴胡、黄芩、半夏、麦冬、黄连、青皮、胆草、当归、骨皮、白芍药各等分。

功能主治

口苦及口酸。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录《简明医彀》卷五《古今医鉴》卷十:加减柴胡汤处方

柴胡1两,黄芩7钱半,半夏7钱半,枳壳1两,赤芍1两,山栀子(去壳)4两(半生半炒)。

功能主治

实热凑上,心腹作痛,发热不止。

用法用量

上锉1剂。加生姜3片,水煎服。

摘录《古今医鉴》卷十《辨证录》卷一:加减柴胡汤处方

柴胡1钱,白芍5钱,茯神2钱,甘草1钱,栀子2钱,陈皮1钱,当归3钱,枳壳5分,大黄5分。

功能主治

冬月伤寒,身热3日,腹满自利,病在少阳者。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录《辨证录》卷一《医学传灯》卷上:加减柴胡汤处方

柴胡、黄芩、半夏、甘草、当归、川芎、白芍、熟地、玄胡、木香、麦冬、杏仁。

功能主治

气怒之后,气逆膻中,血亦留滞。人事清白,但觉胸中刺痛,喘急不安,能坐不能卧者。

摘录《医学传灯》卷上《古今医鉴》卷十二:加减柴胡汤处方

柴胡、黄芩、川芎、干葛、当归、紫苏、葱白、陈皮。

功能主治

妊娠伤寒,头痛壮热,腰痛体重,甚至坠胎。

摘录《古今医鉴》卷十二《普济方》卷一三四引《经验良方》:加减柴胡汤处方

柴胡(去芦)8钱,半夏(姜制)2钱半,黄芩(去心)3钱,人参(去芦)3钱,甘草(炙)3钱,生熟地黄共半两。

功能主治

伤寒鼻衄。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服2钱,水1盏半,加生姜2片,枣1枚,煎至7分,去滓温服。大人倍加,煎服。

摘录《普济方》卷一三四引《经验良方》《辨证录》卷五:加减柴胡汤处方

柴胡1钱,黄芩1钱,知母1钱,炙甘草1钱,茯苓5钱,枳壳5分,神曲5分,萝卜子3钱。

功能主治

伤风发潮热,大便溏,小便利,胸膈满,为春温之热留于阳明者。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录《辨证录》卷五

猜你喜欢

  • 不换金散

    《易简方》:不换金散别名不换金正气散、真方不换金正气散处方藿香、厚朴、苍术、陈皮、半夏、甘草等分。功能主治辟岚气,调和脾胃,美饮食。解散寒邪。主四时伤寒,瘴疫时气,霍乱吐泻,肠风便血;外伤湿邪,关节疼痛。久在卑湿,或为雨露所袭,身重脚弱,关

  • 不换金正气散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不换金正气散处方苍术、橘皮、半夏曲、厚朴(姜制)、藿香,各二钱。炙甘草,一钱。功能主治解散寒邪。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生姜五片,红枣二个,煎至一钟,食前服。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不换

  • 不泻内消丸

    《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不泻内消丸处方橘皮96两,砂仁16两,厚朴(炙)32两,麦芽(炒)32两,山楂64两,三棱(炒)16两,神曲(炒)30两,莪术(炙)16两,枳壳(炒)64两,香附(炙)32两,木香8两,青皮(炒)16两,莱菔子(炒)

  • 不灰木散

    《圣惠》卷十:不灰木散处方不灰木1两(用牛粪火烧通赤),延胡叶半两,子芩半两,黄药半两,甘草3分(炙微赤,锉),甘菊花半两,羌活半两。制法上为细散。功能主治伤寒得汗及未得汗,烦躁闷乱。用法用量每服2钱,用淡浆水1中盏,煎至6分,和滓温服,不

  • 不老丸

    处方川厚朴(去皮,姜制,炒)1两半,川白姜(湿纸煨)1两半,肉豆蔻1两半,(面裹煨)1两半,白术(炒)1两半,附子(去皮脐,切小块,姜汁罨1宿,炒)1两,肉桂(去粗皮)1两,丁香1两,荜茇7钱半。制法上为细末,神曲、生姜汁煮糊为丸,如梧桐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