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解表类[药对]的临床鉴用

解表类[药对]的临床鉴用

中药学上习惯把两种性能类似,常配对使用以增强疗效的药物称为“药对”。药对是古今医家通过临床实践得出的经验,但药对中的每味药又有其特殊的性能。为帮助临床鉴用,现撷解表类常用药对予以甄别。

一、麻黄和桂枝 二者均辛温入肺、膀胱经,有发散解表疗水肿之功。但麻黄长于宣透毛窍而发汗,解表力强,又能宣肺平喘利水,故多用于治疗无汗表实证、肺气壅遏之咳喘及水肿因于上者。此外,麻黄还用于治疗阴疽、痰核和风湿痹痛等。而桂枝长于通阳解肌而发汗,解表力弱,又能助心阳通胸阳,故多用于治疗有汗表虚证、胸痹心悸及水肿因于下者,还用于治月经不调、奔豚气和寒凝血滞诸痛等。

二、荆芥与防风 二者均属辛温解表药,能驱风发表,炒炭入血分止血,疗上焦头目疾病。但荆芥发表力较强,且能清头目、利咽喉、透疹,偏散瘀止血,故主要用于治疗风寒感冒、产后痉厥、上焦头目诸疾及口鼻出血、尿血、便血、呕血有瘀滞者,还用于治疗中风不语和肾肿(外肾)等。而防风祛风力较强,且能胜湿止痛、升阳举陷、疏肝固崩,故多用于治疗风寒湿痹、破伤风、脱肛及便血、肠风下血、崩漏属肝经有热有风者,还治偏正头痛和肝郁泄泻等。

三、羌活与独活 二者(古代混用)均辛苦温、祛风寒湿止痹痛、解表。但羌活气香雄烈,发散力强,主表兼里,偏祛上半身之风寒湿,故可畅通血脉,宣通脑络,善治头、项、脊、背的疼痛,并长于治疗感冒头痛、痹痛、中风口歪、破伤风等,也用于治疗风水浮肿和产肠脱出。而独活气浊善下行,主里兼表,偏祛下半身之风湿邪,也能达肌腠深层并搜其间之风,故可温通下肢经络,善治腰、腿、足、胫的疼痛,并长于治疗少阴外感头痛、产后风、鹤膝风等,也用于治疗小儿风痫和慢性气管炎。

猜你喜欢

  • 应用经方须注意药量配比

    毛进军 河南省驻马店市第四人民医院中医自古流传一句话:“中医的不传之秘在于药量”,就是说中医治病,在辨证准确的前提下,必须药量轻重适宜,才能取得良好的疗效。笔者认为,这里所说的“药量”,不仅仅是指方剂中药物的剂量,更重要的是指药量间的配伍比

  • 芍药汤加减治痤疮

    李军 四川省巴中市中医院痤疮,俗称青春痘、粉刺、暗疮,是青春期常见的皮肤病,痤疮是一种发生于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皮肤病。中医学称之为“粉刺”、“面粉渣”、“酒刺”、“风刺”等,并认为素体阳热偏盛是痤疮发病的根本;饮食不节,外邪侵袭是致病的条件;

  • 宣肺通腑法治疗咳喘验案

    刘某,女,53岁,2010年10月24日就诊。患者既往有支气管哮喘病史30余年,两日前因接触油漆,出现气紧喘息,自行吸入布地奈德和沙丁胺醇后,未见明显缓解,遂到门诊就诊。刻诊见患者气促,呼吸困难,面色发绀,喉间痰鸣,诉夜间喘息不得平卧,咯白

  • 高氏揉捏法治小儿伤食泻

    孙亚威 江苏省新沂市中医院乔某,女,1岁,2011年8月15日初诊。患儿腹泻5天,一日4~5次,大便酸臭如败卵。夹有奶瓣,含少量黏液,神疲,伴呕吐,食欲不振,哺乳后即泻。笔者采用“高氏揉捏法”治疗一次泻止,巩固3次而愈。具体操作如下:揉腹:

  • 月经不调针灸治疗技术

    月经不调是以月经周期异常为主症的月经病,临床有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几种情况。月经周期缩短,经行提前7天以上,甚至10余日一行者,称月经先期。月经周期延长,经行错后7天以上,甚至3~5个月一行者,称月经后期。月经周期延长或缩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