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高血压患者护理中药药液浴足

高血压患者护理中药药液浴足

浴足法属中医外治、护理方法之一,许多中医工作者发展了中药浴足方法,用于治疗、护理高血压,疗效稳定比较。在家庭护理时,也不妨采用,药品采买、置备方便,效果不错。现介绍如下:

1.药用茺蔚子、桑树枝、桑树叶各10~15克,煎汤约1500毫升,俟稍凉即倒入盆内,泡脚30分钟,洗后上床休息。收缩压降低2.67kPa 以上,舒张压降低1.33kPa 以上。一般泡脚后30分钟 降压,1小时后作用最强,维持4~6小时,经1~2次即可恢复基础血压。茺蔚子有散瘀消肿利尿之功效,桑枝、桑树叶可散瘀通络,三药合用可增强利尿消肿作用,降低有效血循环量,从而达到降压目的。

2.用钩藤浸液浴足

药取钩藤20克 剪碎,布包冰片少许,于每日晨起和晚睡前放入盆内并加温水浴足。每次30~45分钟,早晚各1次,10天为一个疗程。结果总有效率82%,见效后续治2~3个疗程以巩固疗效。钩藤性味甘苦微寒,清热平肝,熄风止痉。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所含的钩藤碱、异钩藤碱以及18、19-去氢钩藤碱等具有降压、镇静作用。主要作用于中枢,与交感神经的阻断有关。但其有效成分在煎煮时极易损失,故采用浸泡外用,既能充分保留有效成分,又同样能发挥其药理作用。加入冰片,意在有助挥发、渗透。

3.药用牛膝、钩藤各30克,水煎,每日晨起和晚睡前浴足,每次30~40分钟,以不适症状减轻或消失为1疗程。总有效率为88%。取牛膝入肝肾并引血下行,用钩藤清肝热平肝阳,二药合用使上亢之阳得以平降,虚损之阴得以调补。认为高血压病乃人体阴阳失调所致,此方浴足可调人体阴阳,使阴平阳秘,疾病可除。

4.用磁石、石决明、党参、黄芪、当归、桑枝、枳壳、乌药、蔓荆子、白蒺藜、白芍、炒杜仲、牛膝各6克,独活18克,煎汤浴足,降压效果很好。

5.用吴茱萸15~30克,茺蔚子、益母草各60克,牛膝30克,水煎20分钟,乘热熏洗双足,每次30分钟,每日2次。吴茱萸之辛温通达,茺蔚子、益母草活血通脉; 牛膝引血下行,引阳下达。对于治疗高血压之头痛、眩晕、面红目赤,对缓解症状及降低血压均有效。

猜你喜欢

  • 清寒之燥案——王和伯治疗秋燥胜气病医案(1)

    编者按:王和伯(1891-1970年),海盐石泉人。17岁从师于晚清名医金子久先生,是金氏二百多弟子中的佼佼者,1912年在石泉悬壶开业,1918年即名噪乡里,声誉鹊起。1934年,迁硖石行医。1963年3月被浙江省卫生厅评定为海宁最早的“

  • 久病重病当辨奇经

    秦淑芳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奇经八脉学说自古迄今,一直是中医学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内经》以来,历代医家论著虽代有疏发,但多散在而不详,一些医家在临床实践中,往往把奇经理论归属为十二经或脏腑理论的从属部分而存在,把它在理、法、方

  • 四磨汤治胃脘痛

    王金亮 山西平遥中医院四磨汤出自宋代严用和之《剂生方》,方精药专,由人参、槟榔、沉香、乌药四药组成,具有破滞降逆,补气扶正之功,主治正气不虚,肝气横逆,上犯肺胃所致之气逆喘息,胸膈不适,烦闷不食之证。观当今之世人,多精神压力大,或见情绪失调

  • 扶阳复阴治虚痞

    潘树和 河北省承德市中医院《伤寒论》曰:“满而不痛者,此为痞。”痞即闭塞不通,心下(胃脘部)有堵塞不适之感。《景岳全书·痞满》:“痞者,痞塞不开之谓;满者,胀满不行之谓,盖满则近胀,而痞则不必胀也。所以痞满一证,大有疑辨,则在虚实二字。”“

  • 贮存好 防霉变——提高膏方疗效八步走(7)

    庞国明 河南省开封市中医院膏方要长期服用,膏方的包装储存直接影响膏方的疗效。如果膏方贮存不当,服膏时就会存在安全隐患问题。为了使膏方在服用期间保质而充分发挥药力以达到调补的目的,膏方的存放方法至关重要。在膏方制作后,首先让其充分冷却,才可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