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医学的本质是人学——国医大师裘沛然人学思想初探

医学的本质是人学——国医大师裘沛然人学思想初探

王庆其 上海中医药大学裘沛然名师工作室

国医大师裘沛然是我国著名的中医学家,他热爱中华文化,对儒学钻研尤深,其晚年的力作《人学散墨》,在学术界获得了很高的评价。他认为医学就是人学,世界上人是第一可宝贵的,无论做什么工作,首先要做好人,这是一切事业的根本。从早年沉潜医学到晚年关注人学,彰显了这位鸿儒大医的心路历程。

在整个人类的认识中,人对自己的认识是最落后的,尽管两千多年前希腊人就提出过“认识你自己”的课题,但对人的综合认识迟迟未能形成严整的科学。有观点认为“人学是关于人的存在、本质及其产生、运动、发展、变化规律的新兴科学。”还有观点认为人学是以整体的人的本质及其生活世界为研究对象的学问。人学主要研究内容有两方面:人的本质,包括人的地位和人的发展问题;人的生活世界,包括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的历史、人的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问题。

医学就是人学

复旦大学医学院王卫平说:“医学所研究的对象是人类本身;导致人类疾病或影响人类健康的因素不仅涉及自然科学领域,而且也紧密联系到社会和人文科学等领域,通俗地讲,医学是人学。”美国生命伦理学家佩雷格里诺《医疗实践的哲学基础》也说:“医学不是纯科学,也不是纯艺术,医学是艺术与科学之间一门独特的中间学科”,“医学是人文科学中最科学的,是科学中最人道的”。

中医一向认为,医学就是“活人之学”,“人命至重,贵于千金”,“医乃仁术”,为医者最重要的是应有仁爱之心。明·龚廷贤在《万病回春》中说:“医道,古称仙道,原为活人。”晋·杨泉《物理论·论医》说:“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德国柏林大学教授胡佛兰德在《医德十二箴》中指出:“医生活着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别人,这是职业的性质所决定的。”医生的道德水平是为医者必备条件,医生的道德修养集中体现在以人的价值为核心价值的职业精神,这种精神专注于生命的价值和对个体自由及尊严的尊重,并处处体现在医疗实践活动中人性化的处理方式。

裘沛然从事中医教育工作近五十年,他认为培养选拔医学人才的原则是德才兼备,然德才之间,德是首位的。因此,无论是培养学生,还是评价良医和良师,首先要衡量他的德性,只有先做好一个人,才能做好应做的事情。为此,先生常以《论语》“为政以德“,“道之以德”,以及《道德经》“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重积德则无不克”等先贤名句来教导学生。

以仁为本 以礼为节 以义为衡

裘沛然说:“我从事医疗事业已七十五年,向以疗病为职。但逐渐发现,心灵疾病对人类的危害远胜于身体疾患。由此萌生撰写《人学散墨》之念,希望为提高精神文明道德素养,促进经济发展,略尽绵薄之力。”他在《自序》中,阐明了自己撰写此书的缘由:中国在几千年前,人早已自称为万物之灵,在西方,也早有称“人为万物之尺度”之说。然而,人虽然贵为万物之灵,却“对自己的形体、心理、情感的调控和人与人之间的人际关系的处理显得异常笨拙,从历史记载到现状目睹,人群之间,总是那么难以和谐,小则尔虞我诈,明争暗斗,大则白骨千里,尸山血海,引发无数大大小小的惨剧”。这巨大的反差引发他的思考,由此开始了人学探究的道路。

裘老是一个富于社会责任感和善于思考的人,他思维的触角早已经超越了单纯医学的范围,对于现实生活中的情况,先生保持了高度的关注,特别有感于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中存在许多不良现象,“仓廪实”却没有“知礼节”,这些促使他开始思索“做人”与“健康”之间的关系。

裘沛然认为,真正的儒学就是“人学”,并以“人学”立言,提出“天人合一”的思想有助于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和而不同”的思想有助于促进文化的多样性发展;“以义制利”的思想有益于化解人与人、人与群体间的矛盾;“成人之道”的思想有利于理想人格的培养,认为这四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

2008年岁末出版的《人学散墨》,是裘沛然多年思考、研究的成果。《人学散墨》“是专门论述如何能做一个‘合格’的人而写的”。他发现孔孟所倡导的儒家学说“既发现了人的可贵,又提示我们做人以和为贵的具体规范”,“以人为本”、“以和为贵”等人学思想超越时代,是做人应遵循的标准,对于个人在社会上生存、进取,国家间和谐相处,乃至于人类未来的创造都具有极大裨益。先生为了阐发其“人学”思想的内涵,在先哲时贤众多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及对社会人情的思索,形成了一系列自己关于人学的观点。他结合自己对儒学的研究,提出了“以仁为本,以礼为节,以义为衡”的为人三大絜矩。

关于仁,孟子说:“仁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仁为人的本性,是一切道德的纲领或最高的道德原则。“仁者,爱人。”仁的涵义,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此乃立身之本。以爱人作为仁的基本规定主要有两方面的内涵:一是从人和物的关系而言,前者比后者更为重要;二是从人与人的关系而言,应当互相尊重和互相敬爱。这两方面的内涵凝结成普遍的人道原则: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先生认为,医学是一种仁术,只有有德之人,才能尊重生命的价值和患者的尊严。林通《省心录·论医》说:“无恒德者不可以作医,人命死生之系。”医学是治病、救人、济世三位一体的仁术。

礼,不仅是指礼制、法制等,也是人的行为规范,为实践“仁”的具体措施,是维护社会有序﹑和谐所必不可少的。礼的精神是永恒的,是人作为智慧的理性产物。今天我们仍需用法制、规章制度来约束人的欲望,规范人的道德行为。“礼之用,和为贵”,用礼的最终目的要达到普世的和美,人们能和睦相处,这是礼用的最高境界。

义者,宜也,指处理事物至当不易。孟子说“义,人之正路。”“义”的含义一指“道义”,即仁义之道,孔子把义规定为人的生活意义和一切行为的根据所在,要求人们必须“行义以达其道”,“君子义以为上”,“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二指“义者宜也”(《中庸》),即行而宜之谓之义。行义就是为所当为,《孟子》说:“人皆有所不为,达于其所为,义也。”

人学研究关系到每个个体的思想、感情、智慧、才能和品格形成,对于每个人正确选择自己的道路和发展自己的潜能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整个社会精神文明的构建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倡导“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裘沛然关于人学的研究与探索寓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 扶阳燠土治腹泻

    苏辉  安徽省亳州市观堂镇苏氏中医诊所陈某,女,34岁。2011年7月8日初诊。慢性肠炎病史1年余。曾用西药止泻剂、柳氮磺胺等药,泻止,但停药后3天症状如前。刻诊:肠鸣辘辘,泻如骛溏,日7~8次,便时腹部隐痛不休,食冷物或外受寒冷加重,伴纳

  • 补阳还五汤合八珍汤加减治中风后遗症

    张红光 张微微 河南省汤阴县伏道乡西水磨湾村张国兴诊所“脑血管疾病”在中医上属“中风病”范畴,其本病发生的病因主要以内因为主,内虚为本,加以七情、饮食、劳倦等因素,以致肝风、肝火內动,或痰湿、瘀血内阻而发病。对于症见“半身不遂,言语不利,口

  • 新生儿败血症诊疗技术

    新生儿败血症是指病原体侵入婴儿血液循环,并在其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造成全身感染性疾病,本病病死率高,合并症多,是严重危害新生儿健康的疾病。早产儿、男孩、胎膜早破>24小时、母产时发热、羊水有腐败恶臭味的婴儿发病率高。病因病机内因多与新生婴

  • 阴囊潮湿治验一则

    吕波 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张某,男,47岁。阴囊潮湿反复数年,春夏较重,秋冬较轻,内裤每日一换,但阴囊潮湿依旧,食纳不佳,体胖腹大,平素喜饮酒,舌体胖大,苔黄白,舌根腻,脉滑。中医辨证:湿热下注。处方:萆薢20克,黄柏15克,苍术15克,石菖

  • 应用经方须注意药量配比

    毛进军 河南省驻马店市第四人民医院中医自古流传一句话:“中医的不传之秘在于药量”,就是说中医治病,在辨证准确的前提下,必须药量轻重适宜,才能取得良好的疗效。笔者认为,这里所说的“药量”,不仅仅是指方剂中药物的剂量,更重要的是指药量间的配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