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冬季须防季节病

冬季须防季节病

一年四季,气候变化,对人体健康会产生不同影响,人体的生理活动也应随季节替,呈现出周期性节律,若节律破坏就会形成疾病。诸如患有精神抑郁症者的疾病程度会加深;心血管的发病率、死亡率在冬季最高;慢性肾炎、溃疡病,多发于11月至次年初春;幼年型糖尿病亦是从11月始显著增多;另外,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也由深秋起,随天气渐冷而发作的可能增加。此类现象,医学上称季节病或气象病症。

谨防肺炎

肺心病的高发季节是每年12月至次年3月的寒冷季节,老年性肺炎在冬季的发病率最高,约占全年的60%~70%,80岁以上的老人的死亡病因肺炎为第一位。

老年人的各脏器功能衰退,免疫功能低下,尤其是免疫球蛋白A随年龄增长而下降,所以极易患呼吸道感染继发肺炎。由于老年人潜在疾病的并发症多,所以老年性肺炎死亡率极高。另外,许多老年人患有慢性疾病,如贫血病、糖尿病、心脏病或肿瘤等,常容易引发肺炎,加之近年的大气污染严重,也对肺脏造成伤害。

预防肺炎最重要的是冬季要注意防寒保暖;合理地锻炼身体,使机体能适应天气冷热变化;居室要经常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清新,还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不吸烟、不酗酒等;注意饮食清洁和多饮水,以利痰液稀释排出;积极治疗慢性病,尤其是呼吸道疾病。

中老年人应注意中风

每年入冬以后,各医院急诊科的中风患者骤然增多,据医生介绍,人体受冷空气刺激后,常导致交感神经异常兴奋,全身毛细血管痉挛性收缩,易引起血压升高,再加上中老年人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性、应激性和抵抗力降低,因此,极易导致中风的发生。

中老年人从生理上逐年趋于衰老,体温调节及血管弹性反应性降低,对于外界寒冷气候的适应性降低,适当增加室外活动时间,从夏季开始就坚持抗寒能力的锻炼是十分有益的。动物实验证明,在寒冷环境中生活组动物,当再次受到寒流刺激时,无明显的不良反应,而未经过寒冷训练组动物,突然受到寒冷刺激,就会出现冻伤、体温降低等不适反应。因此,积极主动地参加体育锻炼,增强抗寒能力,是预防和降低脑卒中发病的有效措施之一。

预防流行性感冒

流感病毒普遍存在于人的鼻咽部,在正常情况下由于人体对病毒有一定的抵抗能力下降,时病毒就会经过一系列变化进入鼻粘膜上皮细胞,在细胞内大量繁殖,产生毒素,造成人体中毒症状,也就是患上流感。

据统计,14岁以下儿童的发病率高达65%,其次是老年人及体弱多病者容易患流感。这主要原因是这部分人群自身免疫功能较差。另外,从事服务性行业的人容易得流感,如商店营业员、银行职员、浴室服务员等,据统计,有的发病率高达70%以上。主要原因是与人流接触比较多,难免接触流感病人(向外排毒时间可长到7天,尤其是3天之内传染性最强)或带病的隐性感染者。

预防流行性感冒,应于平时加强体育锻炼,做好防寒保暖工作,合理增减衣服,少到公共场所去。减少发生流感的诱因。如有患病并高热不退、神志昏迷、抽搐者,应送医院救治。

猜你喜欢

  • 小儿惊厥中医诊疗技术

    小儿惊厥是脑功能暂时紊乱导致神经元导常放电所致,为儿科常见症。一般以1~5岁小儿为多见。临床表现现为突然意识丧失,全身痉挛性或强直性、限局性抽搐,发作时间过久,可因缺氧引起脑组织不可逆性损害。中医学称之为“惊风”,由于发病有急有缓,证候表现

  • 决明子治石淋

    王业龙 安徽省岳西县王业龙中医诊所决明子味微苦微甘,性平,微凉。归肝、肾、大肠经。功能清热明目,润肠通便。《神农本草经》将决明子列为上品,谓其“主青盲、目淫、肤赤、白膜、眼赤通、泪。服益精光,轻身”。《日华子本草》言其“助肝气,益精;用水为

  • 倒换法治顽固性鼻衄

    魏文浩 魏斋 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县中医医院倒换法,以金元刘河间(《宣明论方》卷十五)的倒换散为代表方。此方治癃闭不通,小腹急痛,无问久新。亦属关格之病。《诸病源候论·关格大小便不通候》指出:“关格者,大小便不通也。大便不通谓之内关,小便不通谓

  • 失瘖辨治

    郭俊田 河南省西华县人民医院失瘖有虚实之分。《景岳全书》曰:“喑哑之病当知虚实;实者其症在标,因窍闭而瘖也,虚者其症在本,因精气内夺而瘖也。”《张氏医通》曰:“失音大都不越于肺,然须以暴病得之,为邪郁气逆,久病得之为津枯血槁……”实证 实证

  • 辨证分型不容否定

    皋永利 山东中医药大学关于“辨证分型”,中医界又有争论,反对意见认为,“辨证分型”会固化辨证论治的灵活性,有违辨证论治的根本精神,不利于中医临床思维的发展。笔者以为这是对“辨证分型”的误识。“辨证分型”对中医贡献巨大,不容否定。是对疾病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