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循经感传的形成机理

循经感传的形成机理

胡翔龙 许金森 吴宝华 杨广应 张福强 福建省中医药研究院循经感传现象是古人创立经络学说的一个重要根据,因而深入研究循经感传现象及其形成机理也是我们今天探讨经络实质的重要依据和切入点。笔者应用大脑皮层体觉诱发电位地形图技术,观察刺激穴位时感传显著者和无感传者的皮层体觉诱发反应的分布,压迫阻滞感传对皮层体觉诱发反应的影响,以及模拟感传时皮层体觉诱发反应分布的变化,为判断“中枢兴奋扩散”和“外周动因激发”这两种因素在形成循经感传过程的作用提供实验根据。此研究观察了27名循经感传显著的志愿者和54名无感传者。以直径为7mm的氯化银圆盘电极自颅骨外记录大脑皮层体觉诱发电位。由15个电极组成的矩阵(5×3)覆盖相当于中央后回皮层第一体觉区(SI)的全部区域,同步记录。以体觉诱发反应的C4-C5成分为指标,平均加算256次。刺激的穴位主要为侠溪穴(GB43)和合谷穴(L14)。以弹簧压力计加压阻滞感传,压力为500~800g/cm2。模拟感传则以一宽约lcm的柔软画笔从刺激的穴位开始,沿所观察经脉的路线轻轻刷动,直至其终点。

此研究结果提示:①在无感传的受试者,刺激侠溪穴、合谷穴和颊车穴所引起的诱发反应,与各穴位所在的体区在SI的位置一致。②刺激无感传者的侠溪穴,只能在SI中线附近的下肢代表区记录到一个诱发反应。而刺激感传显著者的侠溪穴,当感传上达面部时,在SI的外侧端的面部代表区还出现了另一个诱发反应。③在感传显著者的胆经循行线上施加压迫,把感传阻滞,使之不能上达面部,SI面部代表区的诱发反应即消失。解除压迫,感传上达面部,该诱发反应又复出现。④刺激无感传受试者的侠溪穴,并模拟胆经的感传,在SI的面部代表区即可记录到一个诱发反应。停止模拟感传,该诱发反应又消失。⑤刺激无感传受试者的侠溪穴,并以毛刷刺激模拟胆经的感传,但至肩部,先绕行上肢的外侧,手指和上肢内侧,然后再经肩、颈,上行至面部。这时,大多数受试者在SI的下肢,上肢和面部代表区都同时出现了诱发反应。它的分布与模拟感传路线所经过的体区一致。说明经脉线上的附加刺激的确可改变针刺穴位时皮层诱发反应的分布。

由此,笔者得出结论:以上结果说明循经感传并不是由于“中枢兴奋扩散”所引起,“外周动因激发“才是产生循经感传的决定性因素,此结论为“以外周循经过程为主导的外周中枢统一论”的假说提供了重要的实验证明。中国中医药报

猜你喜欢

  • 冬病夏治三伏贴穴位有哪些?

    冬病夏治是中医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治疗方式,主要是在冬天容易发作的疾病,等到了夏天进行治疗,这样反而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效果。冬病夏治是在中医理论下获得好的效果的,因此跟中医中的穴位是分不开的,这些穴位也是大家比较关心的。那么,冬病夏治三伏贴穴位有

  • 女性内裤总是发黄?主要原因在这里!

    内裤使我们日常生活中最贴身的衣物,他是最贴近身体私处的地方,但是很多时候不经意间就会带来细菌继而引发疾病,内裤穿了一天,上面总会有或多或少的异物,或黄,或似痰,那么那些到底是什么东西呢?是否有危害?说到这里不必害羞,为了自己的健康,你真的需

  • 葛根的养生作用和做法

    葛根,为豆科植物野葛,是中国南方一些省区的一种常食蔬菜,其味甘凉可口,常作煲汤之用。其主要成分是淀粉,此外还含有约12%的黄酮类化合物,包括大豆(黄豆)甙、大豆甙元、葛根素等10余种;并含有胡萝卜甙、氨基酸、香豆素类等。葛根老少皆宜,特别适

  • 桑叶的毒副作用和用药禁忌

    桑叶用药禁忌1、不良反应机制:桑椹中含有胰蛋白酶抑制物,致使肠道内的消化酶不能破坏C型产生荚膜杆菌B毒素,而引起出血性肠炎。桑椹含脂肪酸,过量食用对消化道可产生刺激症状。2、不良反应:过量服用中毒后,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腹胀、大便呈果酱

  • 僵蚕桑叶的功效分别是什么?

    说到蚕宝宝这种小虫子,我们也会联想到桑叶,因为蚕就是吃桑叶的动物,蚕这种动物对于我们人体来说好处非常多,比如蚕本身是一种药材,而且拉的大便,也是一种药材;僵蚕就是得病死的蚕,其实桑叶也是一种中药材,那么到底僵蚕桑叶的功效分别是什么呢?大家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