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桑叶的毒副作用和用药禁忌

桑叶的毒副作用和用药禁忌

桑叶用药禁忌

1、不良反应机制:桑椹中含有胰蛋白酶抑制物,致使肠道内的消化酶不能破坏C型产生荚膜杆菌B毒素,而引起出血性肠炎。桑椹含脂肪酸,过量食用对消化道可产生刺激症状。

2、不良反应:过量服用中毒后,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腹胀、大便呈果酱样,皮疹、风团、喉咽肿胀,胸闷不适,伴有烦躁不安、精神倦怠、面色青灰、口唇干燥、四肢发凉,严重时因出血性肠炎导致血压下降、脱水、休克而死。

桑叶 - 药(毒)理学

10%桑叶注射液小鼠(体重量20g)1次腹腔注射的安全用量相当于人用量的250倍。以相当于人用量的60倍连续给小鼠腹腔注射21天,对肝、肾、肺等无损害。若给予更大剂量,则使上述脏器发生变性和出血。

桑叶的应用

(1)用于风热感冒,头痛咳嗽。本品甘寒质轻,轻清疏散,长于凉散风热,又能清肺止咳,故常用于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温邪犯肺,发热,头痛,咳嗽等症,常配菊花、连翘、杏仁等同用,如桑杏汤。

(2)用于肺热燥咳。本品苦寒清泄肺热,甘寒益阴,凉润肺燥,故可用于燥热伤肺、干咳少痰,轻者可配杏仁、沙参、贝母等同用,如桑杏汤;重者可配生石膏、麦冬、阿胶等同用,如清燥救肺汤。

(3) 用于肝阳眩晕,目赤昏花。本品苦寒,兼入肝经,有平降肝阳之效,故可用于治疗肝阳上亢,头痛眩晕,常配菊花、石决明、白芍等同用;本品技能疏散风热,又能清泻肝火,益阴,凉血明目,故配菊花、夏枯草、车前子等清肝明目支配,可用治疗肝经风热,肝火上攻所致目赤、涩痛、流泪等实证;配合滋补精血之黑芝麻,即桑麻丸,又可用于肝阴不足,眼目昏花之虚证。

(4)用于血热妄行之吐血、衄血等症。本品甘寒,尚有凉血止血之功效。可单用,或配伍其他止血药同用。

猜你喜欢

  • 月经不调针灸治疗技术

    月经不调是以月经周期异常为主症的月经病,临床有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几种情况。月经周期缩短,经行提前7天以上,甚至10余日一行者,称月经先期。月经周期延长,经行错后7天以上,甚至3~5个月一行者,称月经后期。月经周期延长或缩短,

  • 肝为血室之说不妥——与范铁兵同志商榷

    王强 山东省淄博市中心医院2011年8月25日《中国中医药报》载范铁兵“论肝为血室”一文,重提柯琴等“血室者,肝也,肝为藏血之脏,故称血室”、“血室男女皆有”等旧论。笔者认为此说并不妥当。肝脏虽然与血室密切相关,但是如果就说“肝为血室”或将

  • 药对证,虽剧但服

    孙国印 孙君山 湖北省十堰市郑家沟社区卫生服务站《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五脾脏方热痢第七曰:“凡服止痢药,初服皆剧,愚人不解,即止其药不服,此特不可,但使药与病源的相主对,虽剧但服,不过再三服,渐渐自知。惟非其主对者,本勿服也。”笔者在临证中常

  • 丁萸散敷脐治婴幼儿泄泻

    王业龙 安徽省岳西县王业龙中医诊所组成和用法公丁香、吴茱萸、厚朴、枳壳、羌活各等分,入小型粉碎机碾成极细粉末,每用2~3克填入脐中,外用活血止痛膏贴住,勿让药末外漏。每日换药1次,至痊愈为度。方解泄泻的发生,主要是脾胃功能失调,故治疗原则以

  • 从脾论治儿科疾病——李家民学术思想浅述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李家民主任从事中医儿科工作已近40年,秉承享誉津门的“小儿王”任宝成老中医的思想,注重“脾胃学说”,结合任老的验案及其自身多年的临床经验,继承和发扬“脾胃论”的学说,逐渐形成了有自身特色的学术思想——以“脾胃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