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痛风

痛风

痛风是一

种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疾病。临床特点为:高尿酸血症、急性或慢性关节炎并反复发作、关节畸形、肾脏病变和尿酸结石、痛风结石形成等。本病好发年龄在中年以上,男性约占95%。

临床表现分为:(1)无症状期。病人仅有血尿酸持续增高或波动性增高,而无临床表现。从血尿酸增高至出现症状的时间可长达数年,十多年,有些甚至终生不出现症状。(2)急性关节炎期。病人常在半夜突然起病,因关节疼痛而惊醒。初为单侧关节炎,偶有双侧或先后发作,以第一拇趾关节为多见,其次为踝、手、腕、膝、肘及足部其他关节,病情反复,可发展为多关节炎,出现红、肿、热、痛和活动受限,大关节腔亦可有渗出,显有发热、疲倦、厌食、头痛、白血球增高,血沉加快,经1-2周后症状缓解。间歇期数月或数年,亦有不再发作,多数在一年内复发。受寒、劳累、感染、关节创伤、手术、饮酒、食物过敏或进食嘌呤含量高的食物、精神刺激等为诱发因素。(3)慢性关节炎期。表现为多关节受累,发作较频,缓解缩短,疼痛加剧,可出现痛风石、关节畸形或活动受限。(4)肾结石。大约有10-20%原发性痛风的病人合并肾结石。可有肾绞痛、血尿。(5)肾痛变。出现肾间质性炎症和肾血管损害导致肾功能不全。可有高血压间歇蛋白尿,尿比重降低,血尿素氮及肌酸升高等。

本病根据血尿酸增高的不同原因可分为原发性痛风及继发性痛风两类。原发性痛风原因,过去认为与进食高嘌呤类食物有关,现认为进食高嘌呤类食物只能在有痛风素质的人才会引起本病,故一般认为原发性痛风系由于先天性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继发性痛风常继发于肾脏、血液、心血管等疾病所引起的血尿酸生成过多或排泄减少,导致高尿酸血症所致。

本病诊断依据血尿酸大于5毫克,急性期有痛风性关节炎,关节红、肿、热、痛,慢性期有关节畸形、痛风石、肾功能损害等。

本病目前尚无彻底治疗办法,对症处理控制症状,可使病情缓解,延长生命。

本病在中医学中属“风湿痹病”范畴。由于人体的肌表,经络遭受风、寒、湿、热之邪侵袭,使气、血、经络被病邪闭阻而引起关节红、肿、热、痛、畸形等症。急性期有风、寒、湿、热、寒热错杂等型;慢性期有痰、瘀、气血两虚,肝肾两亏等型。

[临床疗效]采用纯中药治疗65例,发病最短10天,最长20年,治愈(症状消失,实验室检查正常,随访2年以上未复发者)59例,好转(关节肿胀消减,疼痛缓解,实验室检查有改善者)5例,无效1例。

猜你喜欢

  • 急性肾衰中医诊疗技术

    急性肾衰竭是一组由多种病因引起的肾功能急骤(数小时或数天)、进行性减退,导致氮质血症、水钠潴留、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等临床综合征。本病属中医学“癃闭”、“关格”范畴。其病因病机包括疫毒犯肾、毒物伤肾、瘀石内阻、湿浊内蕴等。辨证分型热毒炽盛:

  • 精选药 适口感 提高膏方疗效八步走(3)

    庞国明 河南省开封市中医院在辨证施膏,正确确立主方之后,要合理选用药材。膏方旨在调养防复、缓图起效,与治病救危、务求速效有别,且需较长时间服用。因此,口感必须宜人,否则难以推广久服。选药组方时必须注意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用膏方不要和“治病救危

  • 中医防治慢阻肺三法

    高峰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呈缓慢起病、反复发作、逐渐进展的过程,最终导致死亡,其气道病变的不可逆性和治疗手段的局限性造成了本病不可避免的高病死率。因此预防COPD的发生和进展是控

  • 急性胰腺炎中医诊疗技术

    急性胰腺炎是消化系统常见急症之一。按临床表现分为轻型急性胰腺炎与重型急性胰腺炎两种。前者多见,临床上占急性胰腺炎的90%,预后良好;后者少见,但病情危重,并发症多,病死率高。临床上,大多数患者的病程呈自限性;20%~30%患者临床病情凶险。

  • 养血祛风治斑秃

    王金亮 山西省平遥县中医院张某,女32岁,2008年10月17日初诊。患者于3月前晨起发现头枕部斑秃一块,后来逐渐发展而成全秃,经多方医治罔效,头部光亮,羞于见人,夜寐多梦,大便干,月经先期,量多色红,口干舌红,少苔,脉细数,辨证为心血亏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