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肾病中医新辩证

肾病中医新辩证

中医肾病“五证”、“五侯”归类

近年来,某医院肾内科的医生通过临床大量的病理观察,发现西医所谓的肾小球疾病在中医临床始终有肝瘀脾湿、瘀血内阻,湿热下注,三焦不通,升降失调肾失封藏之症,贯穿于肾病之中。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必须掌握好“肾”的病位与病机,才能有利于早期的正确治疗。在多年的临床治疗中,经反复总结将临床中的肾病的表现归类划分为“五证”、“五侯”。

五证:

无症状性的肾失封藏症:

临床表现为在尿定性检查中,始终有尿蛋白或隐血及镜检时有红细胞,临床无明显的自感症状。

肾虚性肾失封藏症:

除符合以上条件外,还应具备以下三条以上者是也。①腰酸乏力,或下垂不适;②胫酸膝软;③耳鸣,听力下降;④面目浮肿,或肢体水肿;⑤尿液清长或夜尿反多;⑥牙齿松动或有稀疏,脱发;⑦阳痿早泄等性功能障碍,或月经不调。

肝肾阳虚性肾失封藏症:

应具备肾虚性的条件而兼有口干,或目眩,目涩,视物模糊,舌红苔少。三印呈阳性或二印为阳性。

脾肾阳虚性肾失封藏症:

临床具有肾阳虚的辩证条件而兼有畏寒、肢冷、水肿明显、或纳呆、大便溏;面色苍白少华,舌胖边有齿痕。三阴呈阳性。或二阴为阴性者是也。

肝郁脾湿性肾失封藏症:

具有无症状性肾失封藏的临床检查症状并兼有以下三条症状者;①胸肋胀满,肋下痛;②小腹胀,食后不舒,大便溏稀;③疲倦乏力,精神差;④气逆,嗳气,苔厚白或腻,爪无力,三印呈阳性或二印呈阳性。

五侯:

风寒侯:发热恶寒,咳嗽、水肿、苔薄或白,临床表现多为急性发作期。

风热侯:发热不恶寒,咽喉肿痛,水肿轻微,舌红苔黄,脉数而细,临床多为急发期。

湿热侯:发热,口苦,面肢浮肿,腕腹闷胀,皮肤疮疡湿疹,有尿频,尿急之感,苔薄黄或腻。

瘀阻侯:皮肤甲错,面色黑暗,腰痛不移,舌下脉络青紫或舌有瘀点,血液粘度高,微循环等检测有凝血状态。

溺毒侯:尿少或尿频,夜间尤甚,呕吐恶心,纳呆,水肿有尿臭味,动则气喘,皮肤瘙痒,头痛或头晕睡眠差,贫血,血压高,血肌酐及尿素氮增高。

肾病是临床中的常见病,但治疗相当辣手,西医多以激素类药物治疗,临床有相当的副作用,出现很大程度的反复。中医多用古典式治疗,而疗效并不理想。某中医院肾内科依据上述“五证”、“五侯”辩证归类,进行目标优化治疗确立了“弥膜清障、保真清浊、活血化瘀、疏风胜湿”为法临床治疗思路。通过临床反复总结,认为肾病的临床治疗不光要考虑临床疗效,更重要的是多考虑预后效果。在临床中很大一部分病人已为慢性期或肾功能不全期的肾衰及尿毒症期。查问病史时得知绝大部分患者以前均有肾病史,曾反复发作为慢性期或肾功能衰竭及尿毒症。这些病人前期基本上服用西药治疗,所以在每次复发治疗必须考虑如何服用西医治疗,所以在每次复发治疗中我们的用药原则是,尿检有蛋白时不用固涩药,有血尿及红血球时不用止血药,肾功能损伤导致血肌酐、尿素氮升高时不采用泻下解毒法。遵循中医标本兼治、治病求因的特点,在整体观念的基础上,调节升降,改善肾脏的微循环,恢复肾脏微循环毛细血管壁的弹性及肾脏微循环结构中的电荷作用。以达治病治本的目的。使肾病患者愈后不易复发。

猜你喜欢

  • 甘补脾胃当首分阴阳

    王金亮 侯红霞 山西省平遥县中医院喻嘉言云:“脾胃者土也,土虽喜燥,然太燥则草木枯槁,土虽喜润,然太湿则草木湿烂,以补滋润之剂,使燥湿相宜,随证加减耳。”补脾胃者,当使燥湿相宜,医者选方用药,当以甘味为主。《内经》指出:“五味入胃,甘先入脾

  • 健脾祛湿解毒治脓疱性细菌疹

    马建国 山东曲阜第二人民医院蒋某,女,51岁。2010年12月3日初诊。述其2010年3月以来,在无明显诱因情况下,双手掌指、足底开始起粟粒至高梁粒大小水疱,密集或散在分布,不久即变成黄绿色脓疱,有痒热感,反复而发9个月。其间曾去几家医院检

  • 浅说风为百病之长

    王兵 中国中医科学院“风为百病之长”源自《黄帝内经》,《素问·风论》曰:“风者,百病之长也,至其变化乃生他病也。”王冰注曰:“长,先也,先百病而有也。”《素问·骨空论》亦曰:“风者,百病之始也。”外感六淫,风淫为始,风邪为外感疾病初起的主要

  • 五苓散治秋泄

    何钱 贵州省江口县人民医院五苓散出《伤寒论》,原书将泽泻、猪苓、茯苓、白术、桂枝捣为散,以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如法将息。现代多做散剂吞服,每服3~6克,或作汤剂水煎服。小儿可根据体重、病情等控制剂量,但一般不宜过轻。贵

  • 清上镇下治耳鸣耳聋

    孙国印 孙君山 湖北省十堰市郑家沟社区卫生服务站李某某,男,36岁。2010年5月20日初诊。耳鸣,耳聋2周,伴头晕目糊,口苦咽干,五心烦热,易怒,舌苔黄腻,脉细数。此乃肝肾阴虚,肝胆火盛,热扰清窍所致,治疗宜清少阳郁热,滋阴镇下并用。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