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清代膏药专家吴师机

清代膏药专家吴师机

膏药疗法,又称“薄贴法”,是中医传统的外治疗法。我国清代的吴师机是一位专擅膏药疗法且卓有成就的医生。

吴师机(1806~1886年),浙江钱塘人,早年中举人,考授内阁中书,后来弃儒业而从医。1853年,太平天国战乱间,吴奉母避迁江苏泰州乡下行医。当时他不仅亲眼目睹了战争造成大量人员伤亡,而且亲历了因药材匮缺和经济困难使老百姓有病失于救治的悲惨现实。行医过程中,吴发现传统的外治疗法有简便、效捷和经济的优点,特别是“膏药多验于穷苦人家”,于是他开始大力在百姓中推行外治去。由于膏药疗法不分老幼男女,不论“肌肤之疾”,还是“心腹之患”,不用饮服汤药,仅一张膏药贴敷就能取得很好的效果,而且不影响劳作,花钱又少,所以深得广大劳苦百姓的喜欢,应诊者络绎不绝。吴师机之胞弟曾叙及吴氏诊病的情景,说:“凡远近来者,日或一二百人、或三四百人。有舁有负,有扶掖有提携,或呼或叫、或呻或吟、或泣或啼,拥塞于庭,待膏药之救,迫甚水火,斯时在旁观者,莫不慨息,以为流民之图,开赈饥之局”。这说明吴氏的膏药疗法深得普通老百姓的喜爱。

吴氏擅长膏药疗法,不仅医技精湛,而且医德高尚,为人乐善好施。他乡居八年,活人无数,经常“合药施送,以救目前穷苦之疾”。比如,在同治八年(1865年),他在扬州开设“存济药局”,专门以自制膏药赠送病家,广受当地群众的褒奖。他曾自叙:“每日自辰至戍,来诊者不以时限,随到随给(膏药),人咸乐其便……”并在不到一个月时间,就诊治病人二万余人,他自己还因操劳过度而患了“心疾”被迫停诊数月。这种不辞个人辛劳,又不计金钱的高尚德操,在当时当地就赢得了众口一词的好口碑。

吴氏对医学的一大贡献还在于他将自己毕生的经验加以总结,写成了对后世颇有影响的外治法专著《理瀹骈文》。该书最大的特色是打破了以往医生偏于药饵而轻外治的惯例,吴氏大力推崇外治疗法,其中又突出膏药疗药。他在古法基础上,总结出了十几种外治法,如敷、熨、浸、缚、瀹等。对于膏药,他敢于创新,不仅总结了膏药的诸多调制法,如:有以松香、石膏收膏者,有以牛胶、白蜡摊膏者,还有用鸡蛋、猪油、糯米、枣、梅、葱涎等调和膏者……在治法上,他尤其显得“别致”,如:喉症贴两腮,冲脉病贴脐下,带脉病贴腰间,鼻衄贴塞耳,耳衄塞双鼻,以及上病下贴,下病上贴,左病右贴,右病左贴,其中有一病一膏单用,也有两膏同用等。治疗既有内科热病,又有妇、儿、外、五官等各科疾患。中医常用的汗、吐、下法他也用外治取代内服药。吴氏对外治法的广泛应用,无疑大大开拓了治病的途径,对中医药的发展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理瀹骈文》堪称吴氏一生研求外治疗法的心血结晶,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吴说:“是书之成,历二十年,一句一字,皆具苦心,十数易稿,三锓其版。”所以该书一问世,就因其实用性和可靠性,大受同行好评,当时在上海、山东、安徽等地的医生都纷纷仿效他的医技,不少药铺还专门编印他书中的医方和制药方法。时至今日,在人们热衷于各类自然疗法、内病外法的研究时,仍不时能从中受到一些有益的启发。

猜你喜欢

  • 如何避免清晨高血压?

    高血压病人除了日常规律服用降压药之外,早晨最不应该做的就是这三件事儿,第一就是起床过猛,或者这个早晨起来还没有服药的情况下,就开始锻炼身体,剧烈运动。这样,对血压会有一个很大的影响,会使血压迅速升高,严重的,会导致严重的心血管事件。因为我们

  • 如何判断脾虚还是脾湿?该怎样调理?

    咱们首先说脾虚,脾虚它主要的症状是乏力、气短,中医讲,脾主气,脾主要运化气血,脾虚的时候,当然了气不足,气不足就会乏力、气短,没有劲、胸闷。脾虚,脾胃是相等的,那脾虚的时候食欲不振,没有胃口,不想吃饭,吃完了之后,也觉得不消化,然后,会有大

  • 经常腰痛与这3个原因有关,教你有效缓解

    现在网上有很多这种很火的视频,教你如何锻炼核心肌群,我们所说的腰托,实际上并不是骨质本身的问题。是因为核心肌群在这个竖脊肌,还有这个相关的肌群,是没有办法,没有能力固定住你的这个脊柱,所以造成了脊柱,前后或者左右的移动,造成了关节的错位,或

  • 血管堵塞4个自查小妙招

    但是如果没有严格的服药和饮食起居这些注意的话,那么支架里边还会发生再狭窄,一样会导致再次堵塞。一般,患者自己评估自己血管堵塞的情况,一般是用症状来判断的,那么典型的冠心病心绞痛,就会是以阵发性的胸闷胸痛为主,比如这个患者稍微活动一点儿,或者

  • 饭量越小越健康,吃得少寿命长是真的吗?

    咱们现在,营养比较过剩,人摄入热量比较高,所以现在不管是冠心病,高血压,还有糖尿病,发病的年龄,都日趋前移了,所以很多人就说应该吃得少,甚至以前我们这个古代的一些传统的观念,也提出过,叫过午不食,因为这样是最健康的。今天,我给大家讲一讲。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