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让高血脂远离你

让高血脂远离你

你是否被医生告知血脂过高、胆固醇过高?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质量的提高,高脂饮食机会增多,加上运动的减少,血液中的脂肪由于没法燃烧、消耗而积聚,从而导致高血脂。

什么是高脂血症?

血脂主要是由胆固醇构成,是血液中脂质的总称,包括胆固醇、甘油三酯、游离脂肪酸、脂溶性维生素、固醇类激素等。胆固醇是体内的脂肪之一,正常时是构成细胞的重要成分,可以合成维生素D、激素等,可帮助脂肪的消化吸收。高脂血症是指血液中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脂蛋白(LDL)过高和血清高密脂蛋白(HDL)过低的一种全身脂代谢异常。

血脂增高的危害

高血脂对身体的损害是不明显的、逐渐进行性和全身性的。早期多数人没有症状,这也是很多人不重视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的重要原因。高血脂的直接损害是加速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因为全身的重要器官都要依靠动脉供血、供氧。一旦动脉被粥样斑块堵塞,就会出现器官缺血的严重后果。

冠心病、动脉硬化引起的肾功能衰竭等都与高血脂密切相关。大量研究资料表明,高脂血症是脑中风、冠心病、心肌梗塞的危险因素。此外高脂血症也是造成高血压、糖尿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高脂血症还可导致脂肪肝、胆结石、胰腺炎、眼底出血、高尿酸血症。高脂血症患者患心脏病的几率是正常人的四倍。

如何预防、治疗?

调节饮食结构、改善生活方式、药物治疗是调节血脂的三大法宝。

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心理平衡、戒烟限酒,尽量避免长期服用使血脂升高的药物,是对抗高血脂的有效方法。

运动可使身体的内分泌系统得到锻炼,促进脂肪代谢,消耗能量,使全身的肌肉、骨骼强壮,身体更健康。

在药物治疗方面,除西医常规的降血脂的药物外,中医中药在治疗高血脂方面有它的优势。中医认为:气虚、痰湿、血淤是高脂血症的主要成因。根据中医辨证将高脂血症大致分为5个型:

分别为痰湿内盛(表现为困倦、头晕目眩等)、气虚血淤(表现为疲倦乏力、手足麻木等)、脾虚不运(表现为肥胖臃肿、四肢轻度浮肿、神疲乏力等)、脾肾阳虚(表现为颜面浮肿、气短乏力、夜尿频、下肢浮肿等)、肝肾阴虚(表现为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咽干唇燥等)。

经临床及药效学观察,中药有清胆固醇、降低甘油三酯的作用,对改善和调节脂代谢紊乱有明显的效果,并且中药具有副作用小、降脂后不易反弹的优点。下面介绍一种自制降脂茶:鲜山楂30克、生槐花5克、嫩荷叶15克水煮,将要煮烂时用勺压碎,再煮10分钟,取汁当茶饮,连服3个月。认识高脂血症,懂得如何预防和治疗,就会远离高脂血症。

猜你喜欢

  • 阴囊潮湿治验一则

    吕波 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张某,男,47岁。阴囊潮湿反复数年,春夏较重,秋冬较轻,内裤每日一换,但阴囊潮湿依旧,食纳不佳,体胖腹大,平素喜饮酒,舌体胖大,苔黄白,舌根腻,脉滑。中医辨证:湿热下注。处方:萆薢20克,黄柏15克,苍术15克,石菖

  • 应用经方须注意药量配比

    毛进军 河南省驻马店市第四人民医院中医自古流传一句话:“中医的不传之秘在于药量”,就是说中医治病,在辨证准确的前提下,必须药量轻重适宜,才能取得良好的疗效。笔者认为,这里所说的“药量”,不仅仅是指方剂中药物的剂量,更重要的是指药量间的配伍比

  • 芍药汤加减治痤疮

    李军 四川省巴中市中医院痤疮,俗称青春痘、粉刺、暗疮,是青春期常见的皮肤病,痤疮是一种发生于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皮肤病。中医学称之为“粉刺”、“面粉渣”、“酒刺”、“风刺”等,并认为素体阳热偏盛是痤疮发病的根本;饮食不节,外邪侵袭是致病的条件;

  • 宣肺通腑法治疗咳喘验案

    刘某,女,53岁,2010年10月24日就诊。患者既往有支气管哮喘病史30余年,两日前因接触油漆,出现气紧喘息,自行吸入布地奈德和沙丁胺醇后,未见明显缓解,遂到门诊就诊。刻诊见患者气促,呼吸困难,面色发绀,喉间痰鸣,诉夜间喘息不得平卧,咯白

  • 高氏揉捏法治小儿伤食泻

    孙亚威 江苏省新沂市中医院乔某,女,1岁,2011年8月15日初诊。患儿腹泻5天,一日4~5次,大便酸臭如败卵。夹有奶瓣,含少量黏液,神疲,伴呕吐,食欲不振,哺乳后即泻。笔者采用“高氏揉捏法”治疗一次泻止,巩固3次而愈。具体操作如下:揉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