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中医学习之门径

中医学习之门径

自从农尝百草,轩歧言病机,惜其方尚稀,降后方药渐兴,惟苦其不传,如伊尹,如和如缓、如跗,皆以医名,而未有方传世。越人受长桑君禁方,仓公受公乘阳庆之禁方,皆不见诸典籍,虽有莨菪子汤、苦参汤、火齐汤、下气汤、阳剂刚石,阴剂柔石,皆未悉其所以为方也。

迨汉建安纪时仲景出,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着座病论以治伤寒,立方以百十三首,着《金匮要略》以治杂病,实为药方鼻祖也。世人每疑中医无系统,不知系统即在仲景书中,仲景体会前贤之精萃,如内、难二经,而着《伤寒论》,以六气为体,以三阴三阳为用;又着《金匮要略方论》,以虚实为体,而以“调以甘药?四字为用,两书融会贯通则外因内因之病,条理井然,此即中医之系统,亦即医法之定律。若舍此定律而言医,虽有一得之长,亦为杂家,非正统之可贵也。

风寒暑湿燥火,天之六气为病,外因也;喜怒忧思悲恐惊,人之七情为病,内因也。仲景《金匮》一书,治内因各症,其原旨无非阐明内经“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二语,以为辨证之准绳,其立法亦不脱“调以甘药”四字,而以“实脾”冠之。须知“天气半月而一更”,人身之气,与之相仿,三更不愈,即为顽症,此入杂病范围。

若夫六气感人,变化无极,仲师分六经治之,先为伤寒立法,详为辨论,俾学者得知内而脏腑,外而形骸,以及“气血之生始,经俞之会通,神机之出入,阴阳之变易,六气之循环,五运之生制,上下之交合,水火之相济,寒热虚实,温情补泻,无不悉备”。且疾病千端,治法万变,统于六经之中,然后治他气之病,隅反而旁通之,自可效如桴鼓矣!

六经之标本中气不明,不可以治六气之病。六经之为病,各有提纲,如太阳之为病,以“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九字为提纲,阳明之为病,以“胃家实”三字为提纲,……凡病以提纲为主,参以兼见之症,必无遁情矣!

《伤寒论》一书,为治病之模范,亦学中医者之基本功,必须熟读而探索之。

摘自 医药空间网

猜你喜欢

  • 药对证,虽剧但服

    孙国印 孙君山 湖北省十堰市郑家沟社区卫生服务站《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五脾脏方热痢第七曰:“凡服止痢药,初服皆剧,愚人不解,即止其药不服,此特不可,但使药与病源的相主对,虽剧但服,不过再三服,渐渐自知。惟非其主对者,本勿服也。”笔者在临证中常

  • 丁萸散敷脐治婴幼儿泄泻

    王业龙 安徽省岳西县王业龙中医诊所组成和用法公丁香、吴茱萸、厚朴、枳壳、羌活各等分,入小型粉碎机碾成极细粉末,每用2~3克填入脐中,外用活血止痛膏贴住,勿让药末外漏。每日换药1次,至痊愈为度。方解泄泻的发生,主要是脾胃功能失调,故治疗原则以

  • 从脾论治儿科疾病——李家民学术思想浅述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李家民主任从事中医儿科工作已近40年,秉承享誉津门的“小儿王”任宝成老中医的思想,注重“脾胃学说”,结合任老的验案及其自身多年的临床经验,继承和发扬“脾胃论”的学说,逐渐形成了有自身特色的学术思想——以“脾胃为中心

  • 治肛周脓肿验案

    胡本先 陕西岚皋县中医医院刘某,男性,44岁,因肛门块物肿痛反复发作两个月来院就诊。自诉两个月前突发肛门左侧有一鸽蛋大小包块,肿胀疼痛,经抗生素静滴治疗,疼痛稍减,肿块未消,每因劳累则肿痛又起,无恶寒发热,无里急后重及黏液脓血便,无便血,大

  • 一贯煎治疗痤疮体会

    熊兴江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心内科痤疮病机多属血热、湿热、热毒、血瘀,一般多将本病分为肺热证、血热证、胃肠实热证、热毒证、湿毒血瘀证等,治疗上分别选用泻白散合枇杷清肺饮、桃红四物汤、清胃散、五味消毒饮和除湿解毒汤等。但我们发现,临床辨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