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警惕老年心衰“变脸”

警惕老年心衰“变脸”

21世纪,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阶段。老年群体的健康越来越需要社会的关注。心衰是各种心血管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也成为了老年人的致命“杀手”。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心内科专家向老年群体发出预警:老年人心衰症状多不典型,临床表现变化多端,就像川剧中的“变脸”一样,令人捉摸不定。

今年55岁的张大爷,近一段时间来,每次晨练后,总感觉走路吃力、心慌,时不时还出现下肢水肿等症状。家人担忧老人身体,于是陪伴老人前往西南医院就诊。结果医生诊断为心脏轻微衰竭,需住院治疗。

据该医院心内科舒茂琴教授介绍,心脏是一个很奇妙的器官,它像一个水泵,每分钟泵出约5—6升的血液,运输含有氧和营养物质的血液到全身各个器官以满足机体活动的需要。当心脏功能受损时,心脏就像一个弹性减退的皮球,收缩能力和舒张能力变弱,泵血作用降低,如果泵出的血液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我们就称这种状态为心功能不全(即心力衰竭)。现在生活质量提高了,“三高”(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所谓的“富贵病”患者日趋增多,是导致心衰的主要病因;尤其是患有心肌梗塞的老年朋友最容易得心衰。先天性心脏病人如果不及时治疗也会出现心衰的症状。而由先心病、半膜病、心肌病所谓的“穷病”导致心衰的情况越来越少。

心衰症状会以不同的方式出现:咳嗽、气喘貌似气管炎、哮喘病,如果心衰以呼吸道症状为突出表现时,常被误诊为支气管炎或哮喘发作;腹胀、腹泻貌似胃肠炎,患者出现食欲不振、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如果不详细询问病史及查体,很容易被误诊为慢性胃肠炎等消化道疾病;尿少、浮肿貌似肾脏疾病,心衰病人由于心排血量降低,体循环瘀血,有效循环血量减少,肾血流不足,而导致24小时总尿量减少,夜尿相对增多,貌似肾脏疾病;情绪或精神异常貌似老年性精神病或脑病,有些老年朋友经常出现头晕、失眠、烦躁不安、幻觉、谵妄、意识不清甚至昏迷等。心衰时由于心输出量下降,脑缺血症状进一步加重,如不注意鉴别,很容易被误诊为老年性精神病、脑卒中、脑肿瘤等。

据了解,65岁以上的心衰患者约占心脏疾病的50%以上。从心衰发展到死亡大概需要8—10年的时间,这段时间内心功能逐渐减弱,生命缩短,而有约一半的患者会在一年的时间内死亡。

专家强调,预防心衰应从小做起,多作身体检查、及时治疗;而患有心衰的患者应到正规医院救诊。治疗心衰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仅是改善其症状便可,以往治疗心衰的方法只能达到降低其症状,而要解决其根本,需要利用药剂来延长患者的寿命。而目前用来延长寿命的药剂如:ACEI、ARB等,这些药剂需要在专家的指导下终生服用。延长寿命的药剂量大、疗程越长,效果就越好。而某些特殊的患者还需要采用特殊的仪器如:心室同步化(心脏起搏器)、ICD等仪器来延长其寿命。

猜你喜欢

  • 对中医治糖尿病并发症研究的思考

    梁晓春 北京协和医院中医学对糖尿病(消渴病)的认识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消渴”病名及病因病机的理论首见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消渴病的准确定义出自《古今录验方》;辨证论治形成于《金匮要略》;证候分类始于《诸病源候论》;三消分治始于唐宋

  • 乌梅丸治久痢

    王廷治 胥燕 四川省剑阁县中医院龚某,男,43岁,2008年2月25日初诊。自述其近半月来节日加餐,杯盘满桌,鸡鸭鱼肉,毫无口福,时常晨起腹痛腹泻,或溏或如水样,泻后稍舒,每日3~5次,病情时轻时重。服用柳氮磺吡啶或黄连素片、庆大霉素片等药

  • 感染性休克中医诊疗技术

    根据病因不同,休克分为感染性休克、低血容量休克、心源性休克、过敏性休克,神经源性休克等。各种病原微生物导致的感染达到一定程度造成微循环障碍时,可导致感染性休克。休克多属中医“脱证”范畴。病因病机(1)亡血失津:突然内外出血,如吐血、咯血、便

  • 金匮肾气丸治肺心病心衰

    魏文浩 魏斋 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县中医医院张某,男,72岁。1987年12月13日初诊。患者有咳喘病史40余年,近8年来咳嗽加重,动则喘甚,畏寒肢冷,面部及下肢浮肿,下肢浮肿为甚,按之没指,兼有心悸发憋。刻诊:气息短促,呼多吸少,面色晦黯,唇

  • 宣达渗利止吐泻

    王金亮 侯红霞 山西省平遥县中医院王某,男,13岁。2007年8月29日初诊,自入秋以来即感胃脘不适,时有吐泻,继之病情加重,现水浆入口即吐,米粒难进。口渴而喜饮,但愈饮愈渴,昼夜嗜睡,脉沉濡,舌红,苔白。此乃暑湿内蕴,胃阳不振,脾气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