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胃痛的辨证治疗

胃痛的辨证治疗

胃痛是指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发生疼痛的病证,亦是胃炎、胃溃疡、胃痉挛的主要症状。西医主要采取解痉、制酸、消炎(幽门螺感染者)等治疗措施,而中医诊治此病则另有特色。祖国医学认为胃为水谷之海,凡饮食不节,冷热不适皆可影响胃的受纳腐熟功能。胃痛发生的常见病因有寒邪客胃、饮食伤胃、肝气犯胃、脾胃虚弱等几个方面,临床可分为以下症型辨证施治:

寒邪客胃:系外感寒邪,内客于胃致使胃气不和而痛。症见胃痛暴作,恶寒喜暖,得温痛减,口不渴,喜热饮,苔薄白,脉弦紧。治则为散寒止痛,可选用高良姜、香附、吴茱萸、陈皮等药,成药可用胃气止痛丸治疗。

饮食停滞:系饮食不节,胃失和降而致。症见胃脘胀痛,嗳腐吞酸或呕吐不消化食物,吐后痛减,或大便不爽,苔厚腻,脉滑。治当消食导滞,可选用莱菔子、神曲、山楂、半夏、连翘、陈皮、茯苓等药。成药可用保和丸、加味保和丸等。

肝气犯胃:系气郁伤肝,横逆犯胃而发生疼痛。其症可见胃脘胀闷,攻撑作痛且脘痛连胁,嗳气频繁,大便不畅,每因情志因素而痛作,苔薄白,脉沉弦。治以疏肝理气为主,选用柴胡、枳壳、芍药、甘草、香附、川芎、川楝子、延胡索等药。成药可用舒肝止痛丸、气滞胃痛冲剂、胃苏冲剂等。

肝胃郁热:系肝郁化热犯胃所致,症见胃脘灼痛,烦躁易怒,泛酸嘈杂,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或数。治以疏肝泄热和胃为原则,可选用丹皮、山栀、青皮、陈皮、芍药、黄连、黄芩、大黄等药,亦可用左金丸。

胃阴亏虚:系郁热伤阴,胃失濡养而致。症见胃痛隐隐,口噪咽干,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脉细数。可选用沙参、麦冬、当归、生地、川楝子、枸杞子、芍药、甘草等药以养阴益胃。成药可选用养胃舒等。

脾胃虚寒:表现为胃痛隐隐,喜温喜按,空腹痛甚,得食痛减,泛吐清水,纳差,神疲乏力,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虚弱或迟缓。可用黄芪、白芍、桂枝、炙甘草、生姜、大枣、饴糖、吴茱萸等药温中健脾,和胃止痛。成药酌选附子理中丸、温胃舒等。

除常见症型外,患者胃若痛如针刺,拒按或出现黑便、舌紫暗应以活血化瘀为治则,如遇虚实互见,寒热错杂,则宜邪正兼顾,寒热平调。有胃病史者日常更当禁酒忌辣注意调摄、顾护脾胃。

猜你喜欢

  • 上热下寒还是寒热错杂?中医帮你辨证调理!

    首先说一下这个寒热错杂症啊,这是中医一个症型名词,这个大家比较容易理解,就是身上既有寒症,又有热症,有哪几种情形呢?其实在临床我们常见的类型,一种就是湿热证,这个湿热证呢,我们说中医体内有湿热之邪,患者就问,我湿热为什么我还怕冷,这个就是取

  • 脾虚这四大症型

    脾虚呢,大家在临床都比较熟悉了,患者去看病的时候,大夫都会说脾虚,脾虚包括气血不足,包括脾气虚,包括胃阴虚,包括脾气虚是不是夹有湿盛,这个呢,在临床上大家要多了解一些,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脾虚就补脾,就补气血,平常日吃点黄芪,是不是气血就会

  • 肝郁脾虚这七大症状表现,看看你中招了没?

    这个患者呢,是一个42岁的男性,他来找我的时候主要表现就是这个,怕冷,乏力,腹部胸部一个胀闷,还有呢就是平时工作的时候容易生气,心烦,晚上睡觉呢也是特别容易做噩梦。我看了一下他的脉象呢,是弦滑脉,苔是白腻,有齿痕。从上面这些表现呢,中医就给

  • 常见五大类型结肠炎,看看你属于哪一种?

    它分三种吧,一种是溃疡性结肠炎,一种是克罗恩病,还有一种呢,肠镜经常打出这样的报告的,慢性结肠炎,结肠炎症改变,结肠表面不光滑啦,有充血,水肿啊,甚至有一点点渗血了,重的呢可能会有糜烂,这个就是结肠炎在肠镜下的表现。对于患者来讲呢,一般患者

  • 腹泻反反复复,中医帮你调理!

    就是这个湿啊,主要是从我们脾胃来的啊,因为中医讲究脾胃是来运化水湿的,脾胃的功能减弱啊,也就是脾胃气虚了,运化水湿的功能下降,就会导致这个水湿之气在人体内积聚,积聚以后成为这个湿邪,我们一般就叫做寒湿。湿邪呢分为寒湿,也分为这个湿热,就这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