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运动可减少血栓事件发生

运动可减少血栓事件发生

近日,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心内科专家经研究证实,运动康复训练有助于改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液的高凝状态,并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栓事件的发生和发展。该研究为对心力衰竭患者施行运动康复训练提供了理论依据。

伴随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血栓形成或血栓栓塞是造成心力衰竭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液呈高凝状态,其血浆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WF)、P-选择素、D-二聚体水平均高。传统的心力衰竭治疗强调让患者长期卧床休息,但卧床休息可减少循环血容量,而低血容量又可增加血液黏度,易导致患者发生血栓栓塞。

在本项研究中,该科研究人员将57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分为运动组(28例)和对照组(29例):对运动组患者施以7~8周的运动康复治疗,对对照组患者不施行运动康复治疗。研究者对上述患者加入试验前、后的临床表现、血vWF、P-选择素和D-二聚体水平变化进行观察,结果显示:加入试验前,两组患者的血浆vWF、P-选择素和D-二聚体水平无显著差异;加入试验后,运动组患者血浆vWF(138.96±33.84%)、P-选择素(19.02±3.97g/L)和D-二聚体(0.60±0.14mg/L)水平均较加入试验前(分别为176.88±34.87%、24.46±4.32g/L、0.78±0.13mg/L)下降(t=4.12~4.98,P<0.05);对照组患者加入试验后血浆vWF、P-选择素和D-二聚体水平也较加入试验前下降(t=2.08~2.38,P<0.05);加入试验后运动组患者血浆vWF、P-选择素和D-二聚体水平较对照组患者下降明显(t=2.12~2.41,P<0.05)。

据研究者介绍,运动组患者上述优于对照组患者的表现,与其接受运动康复治疗有关。运动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内皮功能,进而阻断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栓形成;运动使血流加快、外周血管阻力降低、血液瘀滞减轻、凝血酶生成减少,使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液高凝状态得到改善;运动降低了血小板的活性,减少了血小板的黏附与集聚,同样改善了血液高凝状态,从而减少了患者血栓事件的发生。

猜你喜欢

  • 急性胆囊炎中医诊疗技术

    急性胆囊炎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胆囊急性化脓性感染,80%~95%的急性胆囊炎由于胆囊结石引起;另有10%左右的患者并无胆囊结石,而是因细菌感染、创伤、化学刺激所致,称为非结石性急性胆囊炎。本病是急腹症的常见病因之一,其发病率仅次于急性阑尾炎。

  • 小儿脾胃病常用方药

    王金亮 山西平遥中医院笔者从事临床30余年,发现儿科以脾胃病为多,消化不良、厌食、腹泻等症最为常见,笔者常用以下方药治疗。厌食 小儿厌食当以调和脾胃为先,笔者常用理脾汤治疗:苍术3克,陈皮3克,厚朴3克,神曲6克,焦山楂6克,炒麦芽6克,鸡

  • 风湿性关节炎案——阎艳丽运用经方治验(5)

    王兵 中国中医科学院刘某某,女,43岁。2007年12月9日初诊。患者自述素有风湿性关节炎,每逢阴雨天气,全身关节活动受限,僵硬不舒,沉重无力。口黏,口干喜饮,二便正常。舌有齿痕,苔偏黄,脉弦细。辨证为寒湿之邪,瘀痹关节,治以散寒祛湿,活血

  • 仲景五泻心汤异同辨

    伏新顺 青海省中医院五泻心汤出自仲景《伤寒论·太阳篇》,用以治疗太阳病误下变证的五种痞证。痞证是指患者胃脘部有痞闷不舒或有堵塞感的一种自觉症状,不仅可见于伤寒误下邪陷,亦可见于内科杂病、温热病等。仲景五泻心汤,首创辛开苦降、寒温并用的治疗大

  • 甲亢危象中医诊疗技术

    甲状腺功能亢进危象是指甲亢表现有急剧的致命性加重。这是甲亢少见的并发症,病情危重,病死率很高。甲亢危象常在未诊断或治疗不彻底的久病甲亢患者中发生,女性多见,各年龄均可发病,儿童少见。特征为发热,与体温不成比例的心动过速,以及循环系统、中枢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