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夏打盹”,不妨“清补”

“夏打盹”,不妨“清补”

民间有一谚语:"春困秋乏夏打盹",原本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但频繁打瞌睡势必给工作和学习造成困扰,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呢?全国中医防治睡眠障碍科研协作组副秘书长、上海市中医医院中医睡眠疾病研究所副主任医师许良日前建议不妨从"清补"着手。

许主任说,"夏打盹"在医学上也称之为"夏季倦怠症",是由于夏季气温升高后,人们的皮肤血管和毛孔扩张,血管口径随之变大,皮肤的血流量大大增加,供应大脑的血量就会相对减少,大脑就会自动进行保护性调整,减低兴奋性,人们就可因脑组织的自我抑制而产生困感睡意。另一方面,夏天人体的新陈代谢加快,耗氧量加大,大脑一时无法调节对氧的依赖性,结果是人体机能暂时不能适应环境而感到困乏疲倦。

中医认为,夏季容易打瞌睡跟气候特点有关。许主任解释说,中医学认为梅雨时期属长夏,是一个"湿气"当令的时节,而"湿邪"为患,令人脾虚湿阻,头昏乏力,胃口不好,容易疲劳发困。

许主任建议,解决夏季容易打瞌睡的问题,从"清补"着手,具体做法:

1、调补胃口:在长夏或夏季时常打瞌睡是因脾虚湿阻引起的,所以饮食方面,食用米仁绿豆汤、山药米仁粥等,起到健脾化湿开胃的作用;中成药方面有藿香正气胶囊、纯阳正气丸、玉枢丹等;中草药如藿香、佩兰、菖蒲、砂仁、蔻仁、扁豆、荷叶、菊花、决明子、莲子等,可清热化湿。胃口有了,饮食摄入增加,精神倍增,就不容易打瞌睡了。2、补充营养:夏季人体新陈代谢加快,能量消耗增加,加之因胃口不佳而摄入减少,营养就相对不足,所以补充足够的营养物质,使人体兴奋性增加,能够提升精神面貌,对夏季打瞌睡也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尤其是老年人,是体乏的主要人群,容易疲劳,补充营养更是必须。但是夏季的"补",应以清补为宜,饮食清淡,少油腻,多吃瓜果蔬菜,比如冬瓜、西瓜、番茄等。

3、适当补睡:夏天日长夜短,睡眠规律通常都是晚睡早起,睡眠时间相对减少,中午睡个午觉是适当的补充,我们的体会是"午睡一刻钟,夜补一小时"。但是,午睡时间也不宜过长,一般半小时为宜。因为白天睡得时间过长的话,晚上就会睡不着,造成不良循环,影响健康。有些人即使午睡了较长时间,午后仍频频打瞌睡,就要细查原因了,可能是夜间缺乏睡眠或睡眠状况不佳引起的,应先从根本原因着手,解决夜间睡眠的问题后,白天的瞌睡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需要提醒的是,有些老年人及少数中青年晚上睡眠正常,白天还是不停打瞌睡的话,应该到医院仔细检查,是否由器质性疾病引起,以免延误治疗。

猜你喜欢

  • 去湿气的小妙招

    中医认为百病生于气,而人体的五脏中,脾性湿为太阴,阴气最盛则脾气充盛,体内湿气也会正常的运行,不会出现湿气停滞在体内的情况。一旦出现脾气亏虚,湿气无法运化停滞体内便会形成内湿,聚为湿病。长此以往呢,患者体内的湿血开始泛滥,又因为脾虚无法运,

  • 祛湿的食物有哪些?祛湿的中药材有哪些?

    第一种药材:(绵茵陈)它具有清湿退热作用,用于三焦的湿热。第二种药材:(苍竹)这味药材也是祛湿的良药,它还有一定的健脾的作用,脾是运化湿气的,脾的功能强建了,湿气运化的多了,就不会有大量的湿气淤积在身体,适用于湿气比较重引发的舌苔白腻,腹痛

  • 脾虚的四大类型以及调理

    第一:脾气虚症,通常表现为容易腹胀,胃口下降,大便稀溏不成形,少气懒言,面色萎黄,或者是苍白无华,舌质淡,胎白,中医治疗上一般以健脾补气为主。第二:脾阳虚通常表现为腹部容易感到冷,吃不了凉的食物,喜欢温热,四肢不温,小便清长,大便稀溏,中医

  • 陈皮的功效与作用

    陈皮作为一种用途很广的中药材,它主要有理气调中,燥湿化痰的作用,并且它归脾肺经,在治疗脾胃气滞、食滞,咳嗽化痰上有独特的作用,如果您是因为脾虚引起的腹胀,痰多湿重,那就可以用它,但是呢,如果你是脾胃虚比较明显,这个时候就需要配党参,白术这些

  • 舌头上有裂纹怎么办

    这位朋友其实啊就是一个很典型的裂纹舌淡有脾虚的一个现象,裂纹舌大家都知道,最常见的一个原因啊,就是脾虚湿盛所导致。脾最主要的功能就在于运化体内的水谷精微,如果脾虚水谷精微和气血就不能濡养我们的舌体,同时体虚会导致体内形成湿气,这个湿气又上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