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怀妊得温病兼痰喘

怀妊得温病兼痰喘

【病人基本资料】

天津董姓妇,年三十四岁,怀妊,感受温病兼有痰作喘。

【病因】

受妊已逾八月,心中常常发热。时当季春,喜在院中乘凉,为风袭遂成此证。

【证候】

喘息有声,呼吸迫促异常,昼夜不能少卧,心中烦躁。舌苔白浓欲黄。左右寸脉皆洪实异常,两尺则按之不实,其数八至。大便干燥,小便赤涩。

【诊断】

此证前因医者欲治其喘,屡次用麻黄发之。致其元气将脱,又兼外感之热已入阳明。其实热与外感之气相并上冲,是以其脉上盛下虚,喘逆若斯迫促,脉七至即为绝脉,今竟八至恐难挽回。欲辞不治而病家再三恳求,遂勉为拟方。以清其热,止其喘,挽救其气化之将脱。

【处方】

净萸肉(一两)生怀地黄(一两)生龙骨(一两捣碎)生牡蛎(一两捣碎)将四味煎汤,送服生石膏细末三钱,迟五点钟若热犹不退。煎渣再服,仍送服生石膏细末三钱。

【复诊】

服药头煎次煎后,喘愈强半,遂能卧眠,迨至黎明胎忽滑下,且系死胎。再诊其脉较前更数,一息九至,然不若从前之滑实,而尺脉则按之即无。其喘似又稍剧,其心中烦躁依旧,且觉怔忡,不能支持。此乃肝肾阴分大亏,不能维系阳分而气化欲涣散也。当峻补肝肾之阴兼清外感未尽之余热。

【处方】

生怀山药(六两)玄参(两半)熟鸡子黄(六个捻碎)真西洋参(二钱捣为粗末)先将山药煎十余沸,再入玄参、鸡子黄煎汤一大碗,分多次徐徐温饮下。每饮一次,送服洋参末少许,饮完再煎渣取汤接续饮之,洋参末亦分多次送服,勿令余剩。

【三诊】

翌日又为诊视,其脉已减去三至为六至,尺脉按之有根,知其病已回生。问其心中已不怔忡,惟其心中犹觉发热,此非外感之热,乃真阴未复之热也。当纯用大滋真阴之品以复其阴。

【处方】

玄参(三两)生怀山药(两半)当归(四钱)真西洋参(二钱捣为粗末)将前三味共煎汤一大碗,分多次温饮下。每饮一次送服洋参末少许。

【四诊】

前方服一剂,心中已不觉热,惟腹中作疼,问其恶露所下甚少,当系瘀血作疼。治以化瘀血之品,其疼当自愈。

【处方】

生怀山药(一两)当归(五钱)怀牛膝(五钱)生鸡内金(二钱黄色的捣)桃仁(二钱)红花(钱半)真西洋参(二钱捣为粗末)将前六味共煎汤一大盅,送服洋参末一半,至煎渣服时再送服余一半。

【效果】

前方日服一剂,服两日病遂全愈。

【或问】

他方用石膏皆与诸药同煎,此证何以独将石膏为末送服?答曰︰石膏原为石质重坠之品,此证之喘息迫促,呼吸惟在喉间,分毫不能下达,几有将脱之势。石膏为末服之,欲借其重坠之力以引气下达也。且石膏末服,其退热之力一钱可抵半两,此乃屡经自服以试验之。而确能知其如斯,此证一日服石膏末至六钱,大热始退。若用生石膏三两,同诸药煎汤,病家将不敢服,此为救人计,不得不委曲以行其术也。

【或问】

产后忌用寒凉,第三方用于流产之后,方中玄参重用三两,独不虑其过于苦寒乎?答曰︰玄参细嚼之其味甘而微苦,原甘凉滋阴之品,实非苦寒之药。是以《神农本草经》谓其微寒,善治产乳余疾,故产后忌用凉药而玄参则毫无所忌也。且后世本草谓大便滑泻者忌之,因误认其为苦寒也。而此证服过三两玄参之后,大便仍然干燥,则玄参之性可知矣。

【或问】

此证之胎已逾八月,即系流产,其胎应活,何以产下竟为死胎?答曰︰胎在腹中,原有脐呼吸,实借母之呼吸以为呼吸,是以凡受妊者其吸入之气,可由任脉以达于胎儿脐中。此证因吸入之气分毫不能下达,则胎失所荫,所以不能资生也。为其不能资生,所以下降,此非因服药而下降也。

猜你喜欢

  • 颈肩酸痛该怎么治疗?

    由于我们长期低头或者伏案工作,造成的这个颈部肌肉劳损就会引起颈肩酸痛的症状,在排除了其他疾病之后,确诊是颈部肌肉劳损而造成的颈肩酸痛,治疗起来也非常的简单,这个大家在自己家里就可以完成。首先准备个热水袋,热水袋也充满热水之后啊,裹上毛巾,我

  • 前列腺钙化严重不严重,需不需要治疗?

    前列腺钙化呢,是前列腺炎性分泌物以及上皮细胞等凝结聚集于线管,长期以后形成了一种微小的钙化病灶,通过B超检查能够发现,那么这种病很常见,它是一种良性的病变,很多时候并不伴有症状,所以说也不需要专门的治疗。生活当中尽量的去饮食清淡,减少食盐肉

  • 便秘吃什么好通便

    因为便秘不仅仅有实秘,还有虚秘,特别是慢性顽固性的便秘,很多是气虚阴虚导致的,气虚会出现肠道动力缺乏,气机不畅,而无力将糟粕邪实排除,因为阴虚会出现津液不足,肠道失去濡润,所以说便秘反复难愈,那么气阴两虚是他的根本,泻下药只是暂时缓解了表面

  • 鼻炎的症状,怎么治疗有效?

    首先过敏性鼻炎,中医病名为鼻鼽,以流清水样鼻涕,打喷嚏,鼻痒和鼻塞为主要症状。中成药可以使用(鼻渊通窍颗粒),是由苍耳子,辛夷,麻黄,白芷,薄荷还有黄芩,野菊花等这些药物组成,那么不同于抗生素和激素,那么中成药不容易产生耐药性和激素依赖,那

  • 去湿气的小妙招

    中医认为百病生于气,而人体的五脏中,脾性湿为太阴,阴气最盛则脾气充盛,体内湿气也会正常的运行,不会出现湿气停滞在体内的情况。一旦出现脾气亏虚,湿气无法运化停滞体内便会形成内湿,聚为湿病。长此以往呢,患者体内的湿血开始泛滥,又因为脾虚无法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