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辨治干燥综合征心得

辨治干燥综合征心得

陆燕 江苏省中医院风湿免疫科

干燥综合征(Sjogren’s syndrome,SS)是一种主要累及全身外分泌腺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口干、眼干、关节痛、反复腮腺肿大、乏力为主要临床表现,严重者可累及内脏。SS在我国的患病率为0.3%~0.7%,在老年人群中患病率为3%~4%,女性多见。本病病因不清,目前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

SS在中医学文献中无相似的病名记载,现大多医家认为可归属为“燥证”范畴。全国中医痹病专业委员会所著《痹病论治学》,把合并关节疼痛者归属为“燥痹”,有脏腑损害者可称之为“脏腑痹”,临床多治以滋阴之品。笔者认为,在辨治本病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滋阴之品多重浊黏腻,多用、久用,会有滋腻碍胃之虞。要结合患者情况,佐以疏风通络、活血化瘀、健脾和胃、祛风化痰等药物,时时顾护胃气,才会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发病机理

干燥综合征,类属中医的“燥证”范畴,本病的病机关键在于“阴虚”,轻则肺胃阴伤,重则肝肾阴亏。多因素体阴虚或感染邪毒而致津液生化不足,阴血亏虚,津液枯涸,致使清窍、关节、经络失于濡养。本病主要与肺、胃、肝、肾阴虚有关,病程日久,五脏皆可发病。

辨证要点

本病的辨证要点,是燥邪伤阴或津伤化燥,致多系统、多脏器受损,日久可由燥致痹。痹者,闭也,不通之意。故本病有脏腑气机失调,经气失其畅达,气血运行涩滞的病理改变。临床可见津亏失濡、阴虚发热、燥瘀相搏或燥痰互结的特点。

辨表里虚实 本病早期燥邪犯肺者,起病急、病程短,多属表属实;而先天禀赋不足或失治误治、久病及里者,起病慢、病程较长,耗伤气血津液、脏器受损,属里属虚;久病里虚者若内生痰浊瘀血,或复感外邪,则多属虚实夹杂。

辨气血津液 本病早期燥邪侵袭机体,多以肺卫表证为主,可损及津液,日久病及阴血,“津血同源”,出现血虚津亏的表现。后期出现气血亏虚,又因气虚无以行血可致气滞血瘀之证。若气虚运化水湿不利、痰浊内生,复与瘀血搏结于皮下可见瘿核;痹阻于经络血脉可致麻木疼痛。

辨脏腑亏虚 肺开窍于鼻,主皮毛,主宣降气机津液,肺阴受累则见干咳、鼻干、皮肤干涩或咽干不适;脾开窍于口,主四肢肌肉,为胃行其津液,故脾病则四肢不用,津不上承而致口干,胃阴不足虚火上攻则口干更甚,口舌生疮易溃,肠道失润则大便秘结;舌为心之苗,心阴受损可见口舌干燥,甚则灼痛,若心神失养则有心悸、失眠等证;肝开窍于目,主筋,主疏泄,肝阴虚则清窍筋脉失养而见眼干少泪,视物模糊,肢体麻木,若疏泄失常,气机不畅又可见气滞血瘀的表现;肾藏精主骨,若肾阴不足则可见消瘦,腰膝酸软,烦热盗汗等证。

分型证治

燥邪犯肺 临床表现为口鼻干燥,眼干少泪,牙龈肿痛,干咳无痰或痰少黏稠,难以咯出,常伴发热,周身酸楚,溲赤便结。舌干红,苔薄黄,脉细数。本证多见于干燥综合征早期。治以清燥润肺止咳,方用清燥救肺汤加减。咳而口干渴甚者,加玉竹、白芍、旋覆花(布包煎);口干咽燥而疼痛者,加牛蒡子、玄参等;烦渴甚者,加玉竹、乌梅、石斛等;口苦而燥者,方中加沙参、枇杷叶;阴津过耗,口干甚者,加石斛、玉竹、沙参。

肺胃津伤 临床表现为口干少津,唇舌破溃,易患感冒或咽干口燥,干咳少痰,可伴发热、便秘,舌红苔薄质干,脉细数。治以清肺益胃,滋阴生津,方用沙参麦冬汤合竹叶石膏汤。胃热燥盛者,加生石膏(先煎)、知母;中脘痞满胁痛者,加枳实、半夏、陈皮、延胡索;恶心欲吐者,加苏梗(后下)、竹茹、旋覆花(布包煎);大便燥结难下者,加瓜蒌、炒枳实、火麻仁。

心脾两虚 临床表现为面黄少华,头昏目涩,口干鼻干,疲乏无力,焦虑烦躁,失眠多梦,肌肤毛发枯燥,舌嫩红少津,苔少,脉细。治以滋阴润燥,养血安神,方用地梅四物汤合黄连阿胶汤。心中惊悸不安者,加生龙齿(先煎)、琥珀粉(分冲);心悸胸闷胸痛者,加丹参、瓜蒌、醋延胡索;心悸气短者,加太子参、莲子肉。

肝肾阴虚 临床表现为眩晕耳鸣,口干目涩,视物模糊,腰膝酸软,形体瘦削,烦热盗汗,少寐多梦,舌红苔少或无苔,脉细数。本证多见于50岁以上女性或干燥综合征病情较重者。治以滋补肝肾,养阴生津,方用明目地黄丸合大补阴丸。

气血瘀阻 临床表现为口干咽燥,眼干目涩,皮肤枯糙,肌肤甲错,可见结节红斑、皮疹,腮腺肿大,四肢关节疼痛或活动不利,舌质暗,少津或有瘀点,脉细涩。本证多见于病情较重者。治以益气活血,化痰祛瘀,方用大黄虫丸加减。周身酸楚疼痛者,加忍冬藤、伸筋草、地龙;肩臂疼痛者,加威灵仙、片姜黄、赤白芍;肌肉酸楚疼痛者,加炒桑枝、地龙、络石藤、丹参等;筋脉 动者,加赤芍、炙龟板(先煎)、生牡蛎(先煎)。

阴虚燥热 临床表现为眼干目涩,口咽干燥,面部炙热,唇红口干,易于破溃,舌干无津、无苔,舌质殷红,脉细小而数。治以清热凉血,养阴润燥,方用犀角地黄汤加减。

用药注意事项

1.治疗要重视本病的双重性与复杂性,在生津增液、滋阴润燥的同时,要结合患者的客观情况,佐以疏风通络、活血化瘀、健脾和胃、祛风化痰等药物,时时顾护胃气。因滋阴之品,多重浊黏腻,多用、久用,不无滋腻碍脾之虞。

2.滋阴药当属改善病情的首要药物。但中医素有津液不得濡润,因虚生燥,因燥生滞、生瘀之说,故滋阴生津的同时,亦应注重化滞、散瘀、祛除标实的一面。可使瘀去血活,气机调畅,津液畅达。

3.活血化瘀之味,亦当用甘寒或苦微寒、辛苦温之丹参、莪术、赤芍、丹皮、丝瓜络等。若用温热之当归、川芎、红花、鸡血藤等之类,其用量宜小,以免阴液未复而再损伤。大苦大寒之品,如非实热,宜慎用、少用,以苦能化燥之故。

燥证,最重补血通络活血,以通为补,是针对腺体闭塞而设立。此种闭塞基本病理病变为炎症增生,治以解毒化瘀。常重用白花蛇舌草、肿节风、忍冬藤、鸡血藤;瘀久必有热毒,应用些苦寒清瘀毒之药如黄连、栀子、黄柏、知母、板蓝根。

4.风药宜用甘辛平、甘辛寒或辛苦平、辛苦微温之品,此为风药中之润剂,既无伤阴之弊,又符合“辛以润之”的经旨。如丝瓜络、忍冬藤、络石藤、豨莶草、桑枝、海桐皮、防风、青风藤、海风藤、天仙藤、伸筋草等,均有疏经活络、宣痹止痛之功。

5.本病到了后期,多阴损及阳,形成气阴两虚、阴阳两虚、正气不足之证。当此之时,治宜益气养阴,阴阳并调,大补气血,扶正祛邪。若筋脉失荣,精亏髓空,骨、关节变形者,则养血荣筋,填精益髓,温阳壮督,甚至虫蚁搜剔等法均可用之。总之,治疗方法要灵活达变,不可拘泥。

6.在治疗过程中,食物疗法的效果不容忽视。可嘱患者常服百合、莲子、银耳、枸杞子,百合粥、鲜藕罗卜汤、菊花茶、决明子代茶等。

猜你喜欢

  • 身体没病,就是浑身没劲,是这三大原因导致

    今天跟大家说一说,那么从中医角度来说,主要就有三大原因,主要就是虚实,我们所说的虚呢,就是气血不足,或者是肝肾不足,那么每个人的体质是不一样的,有些人呢天生可能就是虚弱一些,有些人是因为后天因素,包括房劳过度啊,或者是工作上过于劳累啊,操心

  • 气血不足补好这三点,让我们元气满满

    那么中医来说呢,气和血是人体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看一个人呢,有没有精气神啊,主要是看这个气血是否充足,换句话说,如果我们的气血不足啊,就会导致许多疾病,就会产生许多临床不适的表现,那么我们一般大家都知道的就是这个补气血的枸杞啊,大枣啊。

  • 左归丸,右归丸到底补什么?千万别用错了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跟大家讲一讲出自于《景岳全书》的左归丸和右归丸的异同。那么首先我们来看左归丸这首方子主要解决的是真阴亏虚之证,那这首方子是张景岳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化裁而来的,那么因为此时的患者是一个真阴亏虚,六味地黄丸只是解决了肾阴不足之

  • 丢三落四,健忘四种病机导致,中医对症治疗

    那么健忘与生性迟钝,天资不足还是有不同的。历代医家认为健忘与心,脾,肾三脏密切相关,那么形成健忘的病机有哪些呢?今天我们就跟大家一块儿分享一下健忘常见的几种病机。首先就是我们这儿说的心脾不足了。心脾不足我们常见的就是失眠,健忘,心悸,怔仲,

  • 下肢水肿,水液代谢失常,一方辨证消肿

    首先是肺,我们都知道肺有通调水道,宣发肃降之力,如果肺的通调水道宣发肃降之力降低,就会导致水液代谢功能失常,出现水肿的临床表现,第二个就是我们说的脾,脾有运化水液功能,如果脾的运化功能降低,水湿内停,停于肠中,就会出现腹泻,在这种情况,水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