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全方位列表婴儿致畸药

全方位列表婴儿致畸药

由于健康知识的普及,人们已经知道很多药物可以通过胎盘而影响胎儿的发育,甚至可能引起畸形或造成死胎。哪些药物可能致畸呢?这里做一详细介绍。

已经临床肯定能致畸的药物有:

1.抗癌药如氨基喋呤、6-巯基嘌呤、5-氟脲嘧啶等;

2.性激素:会使男胎女性化或女胎男性化,或使女婴到青春期时发生宫颈癌和阴道癌。

可能致畸的药物有:

1.抗癫痫药:扑痫酮、三甲双酮会引起头面畸形、心脏畸形、早产、身体和智力发育迟缓。大仑丁除了引起上述畸形外,还会引起外生殖器异常。上抗癫痫药与苯巴比妥合用时致畸作用加强;如与叶酸合用时致畸作用减弱。因此实在必要时,可在妊娠2个月后用药,剂量不大,而且与叶酸同用可减低致畸作用。苯妥英钠会导致唇裂、腭裂、鞍鼻及指萎缩等畸形。与叶酸同用可减低致畸作用。

2.丙基乙酸:会导致神经管畸形、致畸作用较肯定,孕期应禁止使用。

3.镇静药:安定导致唇裂和腭裂。利眠宁会引起死胎、四肢畸形及发育迟缓。氯丙嗪引起视网膜病变和新生儿抑制。妊娠期间如果睡眠欠安也尽量不要用镇静安眠药。

4.降血糖药:甲磺丁脲(D860)、氯磺丙脲、优降糖,在妊娠期间会导致流产、死胎、多发性畸形如先天性心脏病、兔唇、腭裂、骨畸形及血小板下降。妊娠期可用胰岛素而避免用降糖药物。

5.抗甲状腺药:丙硫氧嘧啶、他巴唑、甲亢平,会引起先天性甲状腺肿大、甲状腺功能不全、呆小病和死胎。用放射性碘剂也会使胎儿甲状腺功能低下。

6.抗疟药:奎宁。可使胎儿流产、胚胎耳聋、视力缺陷、肾损伤、脑积水、心脏及四肢畸形。

7.维生素:服用过量时会致畸,如维生素A每日服用5万单位(相当于浓缩A)丸剂2丸、或浓缩鱼肝油滴剂30滴,连续3个月,会使胎儿骨骼畸形、并趾、腭裂、眼与脑畸形、肾及中枢神经损害。

维生素K用量过大会使新生儿患高胆红素血症甚至核黄疸,而使智力迟钝。但是新生儿缺乏维生素K会发生自然出血,叫新生儿黑便症。所以常在新生儿出生后由医生根据情况给新生儿注射适量以防止发生自然出血。虽然维生素是人们熟悉的营养品,但是它的用量要十分慎重,应用时间也应注意,以防止对胎儿造成伤害。

潜在致畸或对胎儿有害的药物:

1.抗生素:链霉素、卡那霉素及新霉素在妊娠全期都不宜应用,以免使胎儿患先天性聋或内耳前庭损伤而致维持身体平衡发生障碍。磺胺类药物在妊娠早期会致畸,妊娠后期会使新生儿患溶血型贫血、高胆红素血症和引起核黄疸而惊厥死亡或智力低下。氯霉素和合霉素在妊娠期会使肝损伤,血小板减少。新生儿期使婴儿患灰色综合征。

四环素族包括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强力霉素在妊娠早期会使胎儿患先天性白内障、手指畸形、脑假性肿瘤及死胎。妊娠4个月后会使骨发育不良,牙齿黄染、溶血型黄疸和急性脂肪肝。新生霉素在近产期应用易致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黄疸加重甚至成为核黄疸。

喹诺酮类如氟派酸、氟嗪酸在妊娠期间应用会使胎儿发生关节病变。

2.糖皮质激素如可的松、强的松、强的松龙等在妊娠早期应用会引起死胎、早产、唇裂和腭裂。

3.阿斯匹林和水杨酸钠在妊娠早期会引起脑及肾畸形、易出血。妊娠晚期会引起肝损伤、黄疸及容易出血。

4.利尿剂如双氢克尿噻、环戊甲噻嗪、氯唑酮在妊娠晚期会引起血小板减少及内出血。

还有一些药物虽然不会致畸,但作用过于猛烈,可能造成流产或早产,其中包括一些中药就不一一列举了。因此当你准备怀孕前2个月就尽量少用、药,怀孕后如患感冒或其它病,要主动告诉医生妊娠的月份,以便医生掌握用药。千万不要自己随便服药。

猜你喜欢

  •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适宜技术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的一种严重急性并发症。当糖代谢紊乱发展至脂肪分解加速,血浆酮体浓度超过正常时形成酮症,当酮体积聚而发生代谢性酸中毒时临床上称为酮症酸中毒。以严重脱水、呼气有烂苹果味、酮症、血糖明显增高、后期昏迷为特点。多见于2型糖尿

  • 经方治呕案

    蒋玉清 安徽省亳州市华佗中医院闫敏,女,35岁,2011年8月6日初诊。恶心呕吐8月余,饭后即吐,饮水也即吐,夜间从鼻中流水,量多。经中西医治疗无效。刻诊:饭后饮水即恶心呕吐,打嗝即吐,夜间鼻中流清水,消瘦,纳差,大便头干,日4~5次,尿频

  • 治百病皆以固护胃气为要

    牛群 甘肃省庄浪县杨河乡卫生院 孙芳芳 甘肃省庄浪县赵墩乡卫生院胃为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主受纳腐熟水谷,为水谷之仓、气血之海,与脾合称为“后天之本”。胃之受纳腐熟功能正常,表现为食欲如常,舌苔淡白,面色荣润,脉象不浮不沉、从容和缓、节律一致

  • 眩晕案——阎艳丽运用经方治验(1)

    王兵 中国中医科学院编者按:阎艳丽为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教授,河北省第二批中医药学术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出身中医世家,从事中医教学、临床、科研40余年,临床善以经方化裁治疗百病,其学生总结其运用经方治验五则,本版今起陆续介绍。陈某某,女,成年

  • 高热危象中医诊疗技术

    各种原因使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称为发热。中医学认为,凡六淫邪毒、疫疠之气入侵肌腠,正邪相争,或内伤七情,饮食劳倦而致人体脏腑功能紊乱,阴阳失调,表现以发热为主要症状,体温升高在39℃以上者,称为高热。临床可分为外感高热与内伤高热,以外感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