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风湿病

风湿病

【概述】

风湿病是一种反复发作的全身胶原组织疾病,初发与再发都与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密切相关,主要影响关节、心脏、皮肤、浆膜及血管等组织器官。临床表现为发热,多数患儿伴有关节炎、心脏炎,较少出现环形红斑、皮下结节和舞蹈病等。发病年龄以5~15岁多见。本病好发于冬春两季,寒冷潮湿地区较多见。本病属中医“痹证”、“热痹”、“心痹”等范畴。

【病因病理】

小儿素体虚亏,阳气不足,腠理空疏,卫外不固,风寒湿之邪可乘虚侵袭,流走脉络,气血运行不畅,发为本病。风寒湿三气侵袭各有偏胜,风邪偏胜为行痹,寒邪偏胜为痛痹,湿邪偏胜为着痹。若脏腑经络先有蓄热,而复感风寒湿之邪,热为寒郁,气不得通,久之寒亦化热,则发为热痹。若热毒攻心,心脉瘀阻,则可导致心痹。

【诊断要点】

1.发热 多数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热型呈不规则。发病前l~4周常有咽峡炎、猩红热等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史。

2.关节炎 临床最多见,典型的呈游走性多发性关节炎,常累及膝、肘等大关节,局部呈红、肿、热、痛等。轻微的炎症,仅限于关节附近和肌腱组织。

3.心脏炎 包括心肌炎、心内膜炎和心包炎,症状轻重不一。少数病可无心脏症状。

(1)心肌炎:心前区不适或疼痛,心悸、心律增快与体温不成比例,重者可有心脏扩大,呈奔马律。

心尖区第一心音减弱,可闻及收缩期杂音。

(2)心包炎:心动过速,呼吸困难及心前区疼痛。心浊音界扩大,可闻及心包摩擦音。

(3)心内膜炎:可听到收缩期或舒张期杂音,当风湿活动停止后消失。若杂音粗糙且长期不消失,则示有慢性风湿性心瓣膜病。

(4)心电图改变:P―R间期延长,T波异常,左右心室扩大。

4.其他 躯干或四肢近端可见环形红斑。关节伸面有黄豆大小皮下结节。有些患儿出现不自主、不协调肌肉运动,常见于女童,称舞蹈病。

5.实验室检查 抗链球菌溶血素“O”>500单位;血沉增快;血清粘蛋白增高;血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有轻度增高。

【辩证分型】

1.邪郁化热(热痹)症状:壮热,汗出不解,口渴欲饮,关节红肿疼痛,游走不定,得凉则舒,烦闷不安,大便秘结,尿少而赤,舌质红,苔黄燥,脉滑数。

证候分析:素体虚亏,腠理空疏,内有蓄热,复感风寒湿之邪,热为寒郁,寒郁化热,故壮热汗出不解,口渴欲饮,便秘尿赤等。风寒湿之邪流走脉络,化热留注关节,则发为红肿疼痛,风胜则游走不定。

2.外邪入给(风寒湿痹)症状:发热,微恶寒,头痛汗出,口干不欲饮,肢体关节疼痛,可游走不定,得热痛减,遇寒痛增,或有关节肿胀,肌肤麻木不仁,舌苦自,脉弦紧。

证候分析:体虚阳气不足,卫外不固,风寒湿之邪乘虚侵袭,流走脉络,发为肢体关节疼痛。正邪交争,则发热微恶寒,头痛汗出。若风胜则疼痛游走不定;寒盛则遇寒痛增,得热痛减;湿重则关节肿胀,肌肤麻木不仁。

3.心脉痹阻(心痹)症状:发热汗出,胸闷心烦,胸痛气促,心悸不安,舌质暗或微青紫,脉细或结代。

证候分析:热毒内传攻心,心脉痹阻,故心悸不安,胸闷心烦,胸痛气促。正邪分争,则发热汗出。气滞血瘀,心脉受损,故舌质暗紫,脉细或结代。

【分型治疗】

1.邪郁化热(热痹)治则:清热通络,祛风除痹。

主方:白虎加桂枝汤加减。

加减:瘀热入血,皮下发斑者,加生地10克、赤芍10克、丹皮10克;热毒化火,壮热痛剧者,加水牛角30克(先煎)、黄芩10克、生大黄10克(后下)、海风藤10克。

主方分析:本方由白虎汤加桂枝组成,有清热泻火,祛风通络的功效。方中生石膏清热泻火,知母清热养阴,粳米、甘草养胃和中,桂枝温经通络。

处方举例:

生石膏30克(先煎)知母10克 桂枝10克赤芍10克 水牛角30克(先煎)生地10克丹皮10克 海风藤10克 银花藤15克 西河柳10克 桑枝10克 生甘草6克

2.外邪入络(风寒湿痹)治则:祛风散寒,温经通络。

主方:蠲痹汤加减。

加减:遇寒痛增,加制川乌10克(先煎)、麻黄6克;关节肿胀,肌肤麻木,加苍术10克、生苡仁15克;有低热,加知母10克、虎杖10克;头痛者,加防风10克、??本10克。

主方分析:本方为祛风止痛,散寒除湿之要方。

方中羌活、独活、桂心、秦艽、海风藤、桑枝祛风胜湿,散寒止痛。当归、川芎、乳香、木香活血养血,理气止痛;甘草调和诸药。

处方举例:

羌活10克 独活10克 桂枝10克 秦艽10克 海风藤15克 桑枝10克 当归10克 川芎10克 乳香6克 虎杖10克 制川乌10克(先煎)炙甘草6克

3.心脉痹阻(心痹)治则:活血化瘀,疏通心脉。

主方:桃红四物汤加减。

加减:热重,加山桅10克、黄芩10克、柴胡6克;胸中疼痛,加乳香6克、没药6克、全瓜萎10克;

气急咳嗽,加桑白皮10克、苏子10克(包煎)、葶苈子10克;尿少浮肿,加泽泻10克、木通10克;心阳虚衰,加红花10克(另煎)、熟附子10克(先煎)、龙骨30克(先煎)、牡蛎30克(先煎)。

主方分析:本方为四物汤加桃仁、红花组成,有补血调血,活血化瘀功效。方中桃仁、红花活血化瘀,熟地滋阴养血,当归补血和血,白芍和营养血,川芎行气活血。

处方举例:

桃仁10克 红花6克 川芎10克 当归10克 赤芍10克 丹参10克 桂枝10克 熟地10克 益母草10克 郁金10克 太子参15克 甘草6克

【中成药】

1.安络解痛片 每日3次,每次1~3片口服。

适用于外邪入络。

2.冂桐丸 每日3次,每次3克口服。适用于外邪人络。

3.复方丹参片 每日3次,每次2~3片口服。

适用于心脉痹阻。

【简便方】

l.冂莶草、白毛藤、虎杖根各15克,水煎服。适用于外邪人络。

2.西河柳、筋骨草各15~30克,水煎服。适用于邪郁化热。

3.黄芪15克,白术10克,茯苓15克,玉竹10克,防己10克,水煎内服。适用于心脉痹阻,进入慢性期。

【其它疗法】

【注意事项】

1.加强体格锻炼,增强抗病能力。避免长期坐卧寒湿之地。

2.积极治疗链球菌感染,如扁桃体炎、咽峡炎、龋齿、中耳炎等。

3.已累及心脏,应卧床休息,减少活动量。

猜你喜欢

  • 人体的这四大虚证,快来看看你是哪一种!

    中医是需要辨别一下,虚主要是气血阴阳。气虚呢?简单跟大家说就是气力不足,气属于功能,你在某些方面的功能不足,任何一方面中医都叫做气虚。血虚呢,跟气血而言呢,就是是由于血虚导致的功能不足,或者说功能还可以,但是血液的营养不足,会导致你容易功能

  • 暴饮暴食的这两大危害,你现在知道还不晚!

    大家在网上今天可能看到一个,有一个说的是大胃王,为了吸引人眼球啊,就表演这样的节目,国家出这个政策了,禁止再表演这样的节目了是吧?一个是作秀还是浪费粮食,那么今天我就从医学这个角度啊,跟大家说这个暴饮暴食对我们人体的危害是非常大的,中医认为

  • 肝气郁滞总是反反复复,出现这些症状要小心

    然后这个患者肝气郁滞呢,她也看了很多次,经常吃一些药,有时有点儿效果,但是总是反反复复不太好,这个是为什么呢?咱们来看一下这个肝气郁滞的一些特点啊,第一个就是病情变化多样,症状今天是这样明天是那样,今天是胃疼,明天是头疼,发脾气,吃不下饭,

  • 湿热寒湿,中医四招教你自查

    中医认为这个湿邪是最难以祛除的,湿邪粘滞,这它的特点不容易祛除。我们在祛湿之前呢,一般都分辨是湿热还是寒湿,目前在临床上看是湿热居多,寒湿特别少,因为你寒湿的治疗虽然有湿,但是因为用温阳化湿的治疗还是比较单纯一点,湿热的治疗呢,既要清热又要

  • 嗓子总感觉有异物,吐不出咽不下,当心是它在作怪!

    前段时间在门诊接诊的一个患者,是一个60多岁的一个女性,体态稍微偏胖一点,她自己说,平时啊就有清嗓子的习惯啊,总是感觉咽部有痰啊,咳嗽几声能咳出少量的痰,嗓子阻塞这个异物感呢,这个症状是非常明显的。有时候吃完饭以后会更明显,更严重一些。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