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宝宝咳嗽可食疗

宝宝咳嗽可食疗

宋丽华 山东莱阳中心医院

1.风寒咳嗽:起病较急,表现为咳嗽、痰白清稀、鼻塞流清涕、打喷嚏、头痛身痛、怕冷、身微热。可选用下列食疗:

紫苏粥 紫苏叶10克,粳米50克,生姜3片,大枣3枚。先用粳米煮粥,粥将熟时加入苏叶、生姜、大枣,趁热服用。

葱白粥 大米50克,生姜5片,连须葱白5段,米醋5毫升,加水适量煮粥,趁热饮用。

杏仁萝卜煎 杏仁10克,生姜3片,白萝卜100克,水煎服,每日1剂。

此外,宜多食辛味温热性的食品,如生姜、白葱、豆豉等,忌食生冷寒凉。

2.风热咳嗽:表现为流黄浊涕、咳嗽吐黄色稠黏痰,伴有发热汗出、咽干痛痒、口渴喜饮。可选用下列食疗:

二汁饮 鲜藕汁、梨汁各等份,生服。

萝卜冰糖汁 白萝卜取汁100~200毫升,加冰糖适量隔水炖化,睡前1次饮完,连用3~5次。

葱白梨汁 葱白连须7根,梨1个,冰糖适量,水煎服。

此外,宜食辛凉清淡食品,以疏散风邪、清热解毒止咳,如菊花、茶叶、白菜、白萝卜、甜梨、甜橙等。忌食酸、涩、辛辣之品及肥甘厚味。

3.痰热蕴肺:表现为咳嗽痰多,痰黄稠黏难以咳出,甚至喘促气急,喉中痰鸣,鼻扇发青或痰中带血,并伴有发热、面赤唇红、口渴烦躁、大便干燥、小便色黄,且舌苔黄,舌质红,脉数。可选用下列食疗:

秋梨白藕汁 秋梨去皮、核、白藕去节,各等量,切碎,取汁,频服。

芦根粥 鲜芦根150克,竹茹15克,生姜3克,粳米50克。先煎前二味药取汁,入米煮粥,待熟时加生姜,稍煮即可。

此外,宜食辛凉或甘寒、苦寒之食物,如竹笋、西瓜、荸荠、甘蔗等。忌食厚味油腻,尤忌辛辣食品。

4.阴虚咳嗽:主要表现为干咳少痰,咳久不愈,常伴形体消瘦、口干咽燥、手足心热等。可选用下列食疗:

银耳粥 银耳25克,粳米100克。冰糖适量。银耳加水煮至六成熟,入米共煮成粥,服前加冰糖。

百合粳米粥 百合50克,粳米100克,红枣5~10枚,红小豆30克,白糖适量,先将红小豆煮至半熟,入粳米、百合、红枣同煮为粥,粥成后加入白糖。

川贝冰糖梨 川贝粉3克,大梨1个,冰糖6克。将梨去皮,挖去梨心,填入川贝粉、冰糖,蒸熟食之。

蜂蜜蒸梨 梨1个,挖空心,将蜂蜜30克装入,蒸熟食用,每日2次。

芝麻核桃饮 黑芝麻60克,核桃仁60克,冰糖50克,共捣烂,开水冲服,每次10~15克,早晚空腹服。尤其适用于伴阴虚肠燥便秘者。

此外,宜食甘淡,多吃一些水分多的蔬菜及微酸甘之瓜果,如雪梨、百合、蜜汁藕等。忌食燥热上火之食,如辛温热性的蔬菜及鱼肉助火之品。

5.气虚咳嗽:表现为咳嗽无力、痰液清稀、喘促气短、面白多汗,且舌苔薄白,舌质淡,脉缓无力或沉。可选用下列食疗:

豆腐煲 豆腐250克,红糖50克,生姜5片,慢火煲1小时,每晚睡前食用,连服1周。

黄芪粥 黄芪20克,粳米50克。黄芪加水500毫升,煮至200毫升,去滓。加入粳米,加水煮至粥成,温热顿服。

花生红枣汤 花生米、大枣、蜂蜜各30克,水煎,食花生、枣,喝汤,日2次。

此外,宜食补肺补脾之气的食品,如山药、薏苡仁、牛肉等。忌食辛散、寒凉、硬固食品。

猜你喜欢

  • 气机不调这四种表现,看看你中招了吗!

    百病生于气,这四种气机失调,中医帮你改善。老百姓有一句话叫人活一口气,这最近呢,我对这个中医的气啊,也有不少体会啊,从自身也好,从患者的角度来讲,中医的气,其实首先跟大家说的,要讲究一个平衡,什么平衡呢?叫升降出入,简单说就得有出气,有进气

  • 脾胃虚弱远离这五点,让你的脾胃恢复

    第一点就是运动,缺少运动的人会脾虚,这一类病人呢,我跟大家说的是什么特点呢?比方说你吃得非常好,三餐规律,但是我就是不运动,为什么会脾虚呢?这个就是中医讲的气血是需要运行的,也就是气不是死气血要活血,你这个运动呢,会改善这个气血,如果你不运

  • 萎缩性胃炎在临床频发,中医这样调理

    今天跟大家再聊一聊这个慢性萎缩性胃炎,这个我在临床上是经常见到的啊,这个疾病啊,它的病因和病机啊,用中医来说呢,可能会更好一些,目前西医在这方面萎缩性胃炎的治疗啊,有一些黏膜保护剂,还有一些微量元素啊,对治疗可能有一定的作用,但是也不是效果

  • 上热下寒还是寒热错杂?中医帮你辨证调理!

    首先说一下这个寒热错杂症啊,这是中医一个症型名词,这个大家比较容易理解,就是身上既有寒症,又有热症,有哪几种情形呢?其实在临床我们常见的类型,一种就是湿热证,这个湿热证呢,我们说中医体内有湿热之邪,患者就问,我湿热为什么我还怕冷,这个就是取

  • 脾虚这四大症型

    脾虚呢,大家在临床都比较熟悉了,患者去看病的时候,大夫都会说脾虚,脾虚包括气血不足,包括脾气虚,包括胃阴虚,包括脾气虚是不是夹有湿盛,这个呢,在临床上大家要多了解一些,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脾虚就补脾,就补气血,平常日吃点黄芪,是不是气血就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