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冯世纶教授六经辨证治疗皮肤病

冯世纶教授六经辨证治疗皮肤病

马家驹 李晓丽 河南省平顶山市中医医院

冯世纶教授为当代经方大家,是中日友好医院知名中医专家。冯世纶教授临床采用六经辨证治疗皮肤病,疗效显著。临床强调先辨六经,再辨方证。其认为虽然皮肤病在皮表,但绝不可因皮肤病在体表而认为其病位在表。依六经来分,病位分为表、里和半表半里,同时每个病位上又存在寒热、虚实的病性,判断病位及病性是根据四诊合参确定的,因此,皮肤病的病位同样可以在半表半里或在里。笔者跟师冯世伦教授,现将其六经病辨证治疗皮肤病验案撷取三则。

案一:张某,女,21岁,口周反复疱疹三年余,近来加重。口干,晨起口苦,手脚汗出不凉,偶有腹泻,大便二日一行,月经量少,苔白腻,脉细。

炙甘草12g,黄芩10g,黄连3g,党参10g 清半夏15g,干姜6g,生薏仁18g,败酱草18g,赤小豆15g,当归10g,桔梗10g,大枣4枚,生姜10g,七服水煎服。

服七服药后再诊,面部疱疹即明显消退,嘱饮食调理。

解析:冯世纶教授强调临床先辨六经再辨方证。该患者口干、口苦为半表半里热,大便不调、苔白腻为半表半里虚寒,故属于半表半里寒热错杂之证,当属于六经的厥阴病。厥阴病属于半表半里,因为邪无出路,故不能采用汗吐下法,治以和解之法,《伤寒论》三泻心汤寒热之药错杂并用,清上温下并行不悖。该患者腹泻、大便不调,里虚寒较明显,故辨为厥阴病甘草泻心汤证,同时合用薏苡败酱散、赤小豆当归散以清热利湿祛瘀,收到良好效果。

案二:艾某,女,23岁。面部痤疮,口中和,易汗出,苔白腻,脉细。

生薏仁30g,败酱草30g,川附子5g,桔梗10g,桃仁10g,赤小豆15g,当归10g,白蒺藜15g,甘草6g,七服水煎服。

解析:面属阳明,痤疮病机当为阳明郁热,治法不出清法,但人体是个整体,局部有热,不见得整体就是热证,通过临床观察可以发现很多患有痤疮的青年女性为寒热错杂,或者是上热下寒,或者是局部热、整体寒的证。该患者面部痤疮,但无口干口苦,表明其热象不显,同时易汗出、苔白腻、脉细,提示里虚。六经辨为厥阴病,薏苡附子败酱散合当归赤小豆散,加桔梗、白蒺藜、桃仁,增大清热祛瘀功效,收到满意疗效。

案三:丁某,男,9岁,发疹三天,色淡红,身痒,晨起口干,身不冷,脉浮,舌苔白。

桂枝10g,白芍10g,炙甘草6g,大枣4枚,荆芥6g,防风6g,生苡仁18g,败酱草18g,赤小豆12g,当归6g,鲜芦根30g,桔梗6g,草河车10g,生姜10g,蛇蜕6g,七服水煎服。

解析:此患者身发疹子,身痒,虽然无恶风、汗出等症状,但是根据《伤寒论》“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结合脉浮,可知表证仍在。其人口干,身起疹子为里有蕴热,瘀热郁于机表故发疹。辨为太阳阳明合病,表证未解,里有蕴热。因口干,津液已伤,故用桂枝汤加荆芥、防风替代桂枝二麻黄一汤,以发散表邪,调和营卫,用薏苡附子败酱散去附子合当归赤小豆散清利里湿蕴热。桔梗、鲜芦根养阴透疹。草河车、蛇蜕治标。配伍精当,方证合拍,故七服后疹消病愈。

总结:

冯世伦教授认为痤疮、痘疹的病机多为阳明郁热,治法以清利湿热、凉血化瘀为主,但临床绝不可泥于病机而杂投清热凉血之品。从上面三个病案可以看出,临床不应拘泥于痘疹的清利湿热、凉血化瘀的治疗大法,应该四诊合参,辨明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即临床先辨六经再辨方证,方证合拍,才能收到良效。

猜你喜欢

  • 肝为血室之说不妥——与范铁兵同志商榷

    王强 山东省淄博市中心医院2011年8月25日《中国中医药报》载范铁兵“论肝为血室”一文,重提柯琴等“血室者,肝也,肝为藏血之脏,故称血室”、“血室男女皆有”等旧论。笔者认为此说并不妥当。肝脏虽然与血室密切相关,但是如果就说“肝为血室”或将

  • 药对证,虽剧但服

    孙国印 孙君山 湖北省十堰市郑家沟社区卫生服务站《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五脾脏方热痢第七曰:“凡服止痢药,初服皆剧,愚人不解,即止其药不服,此特不可,但使药与病源的相主对,虽剧但服,不过再三服,渐渐自知。惟非其主对者,本勿服也。”笔者在临证中常

  • 丁萸散敷脐治婴幼儿泄泻

    王业龙 安徽省岳西县王业龙中医诊所组成和用法公丁香、吴茱萸、厚朴、枳壳、羌活各等分,入小型粉碎机碾成极细粉末,每用2~3克填入脐中,外用活血止痛膏贴住,勿让药末外漏。每日换药1次,至痊愈为度。方解泄泻的发生,主要是脾胃功能失调,故治疗原则以

  • 从脾论治儿科疾病——李家民学术思想浅述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李家民主任从事中医儿科工作已近40年,秉承享誉津门的“小儿王”任宝成老中医的思想,注重“脾胃学说”,结合任老的验案及其自身多年的临床经验,继承和发扬“脾胃论”的学说,逐渐形成了有自身特色的学术思想——以“脾胃为中心

  • 治肛周脓肿验案

    胡本先 陕西岚皋县中医医院刘某,男性,44岁,因肛门块物肿痛反复发作两个月来院就诊。自诉两个月前突发肛门左侧有一鸽蛋大小包块,肿胀疼痛,经抗生素静滴治疗,疼痛稍减,肿块未消,每因劳累则肿痛又起,无恶寒发热,无里急后重及黏液脓血便,无便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