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调方

调方

相传有一病人久患呃逆,服药无效,幸遇一高人,只是在原药方上添了一味秋梧桐叶,果然取后霍然而愈——这种对药方的改动,即为调方。

至于如何调方,应该针对病情变化施行,如原方中某味药是针对某症的,所对应的症状消失了,就可以减去这味药,或减少其用量;反之,若出现了新的症状,又当增添相应的药味。有时也可采用不改变药物,而只改变药物炮制的方法来调方。如用八珍汤治疗气血虚弱,如果出现泄泻,可以将方中当归、白术用土炒,以此制约当归的滑肠作用,增强白术的健脾固肠功能。总之,通过以上各种方法,以适应疾病的变化,满足治疗的需要。

如果你是一位患慢性疾病,长期服中药汤剂的病人,当然希望给你看病的大夫如同那一传说中的高人,对药方作巧妙调改,如同画龙点睛,使疾病霍然而愈。当然传说未必能变成现实,但你至少希望他能按照前面所说的调方方法,认真地或加或减或换,来适应你的病情。于是你紧盯着大夫的笔尖,看他如何改调药方。如果他仍是原方照抄,可能你心中大为不悦,怪他敷衍了事——但是且慢——你的怀疑虽不能排除,然而也可能是另外一种情况。

中医界有一句话:“急性病有方有变,慢性病有方有守。”是言急性病病情变化快,药方要及时随病而变;而慢性病比较顽固,病情相对稳定,药方即使对症,起效也需要一段时间,不可因此而频频改方。效不更方,守方长服才是上策。戏剧界所说的:“别乱改叫座的剧本”,与此是一个道理。

但医疗是项极为细致的工作,作为一个医生,在坚持自己认为正确的治疗方针的同时,又要充分考虑病人的心理。在这方面,有些老中医的方法可谓高妙。名医岳美中在他的医话中谈到,一位老中医为了满足病人改方的要求,就在守方基础上选择功能相近的药物互换,或将白术换成扁豆、薏米,或把陈皮改为橘红,或把砂仁换成蔻仁,隔上几付药再换回来。结果每次病人“欣欣然持新方而去”,医生也守住了原来的治法。

而另有一位老中医更有高招,他根本不找同功能的药来调换,只是将药物不常用的别名来替代原用的药名,如以“儿草根”代替山药,用“山连”取代白术,拿“赛佳香”替换砂仁等。中医药文化丰富博大,许多味药都有几个别名,有的可达几十个,随手调遣,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同样可使病人“欣欣然持新方而去”。

这两位老中医的“调方”,都是表面调而实质未调,可谓不调之调,尽得其妙。

猜你喜欢

  • 高血压的人早上起床牢记三不做

    高血压病人除了日常规律服用降压药之外,早晨最不应该做的就是这三件事儿,第一就是起床过猛,或者这个早晨起来还没有服药的情况下。就开始锻炼身体,剧烈运动,这样,对血压会有一个很大的影响,会使血压迅速升高,严重的,会导致严重的心血管事件。因为我们

  • 如何判断脾虚还是脾湿?该怎样调理?

    咱们首先说脾虚,脾虚它主要的症状是乏力,气短,中医讲,脾主气,脾主要运化气血,脾虚的时候,当然了气不足,气不足就会乏力,气短,没有劲,胸闷。脾虚,脾胃是相等的,那脾虚的时候食欲不振,没有胃口,不想吃饭,吃完了之后,也觉得不消化,然后,会有大

  • 经常腰痛与这3个原因有关,教你有效缓解。

    第一个,就是劳累过度,主要是指重体力劳动者,还有久站久立久坐的这些人,通常重体力劳动者,要搬重物,那么这个腰就要吃力,长此以往,就会对这个腰椎,还有周围的肌肉造成损伤,那平时工作的时候,需要带上相应的护具,来保护这个腰部,久坐久立的人应该适

  • 血管堵塞4个自查小妙招

    大家都在关心自己的血管堵没堵,总会想很多办法去验证它,我们现在讲的常见的冠心病应该是冠脉堵塞50%以上才能确诊,那么一般出现症状,在75%以上,这个时候才考虑下支架,那下支架要造影,毕竟,还是有一些创伤和风险的,这个下完支架之后,暂时的血管

  • 饭量越小越健康,吃得少寿命长是真的吗?

    咱们现在,营养比较过剩,人摄入热量比较高,所以现在不管是冠心病,高血压,还有糖尿病,发病的年龄,都日趋前移了,所以很多人就说应该吃得少,甚至以前我们这个古代的一些传统的观念,也提出过,叫过午不食,因为这样是最健康的。今天,我给大家讲一讲。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