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癫痫针灸诊疗技术

癫痫针灸诊疗技术

癫痫是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导致短暂性突发性大脑功能失常而引起的疾病。根据放电神经元的部位及扩散范围不同,临床上可表现为运动、感觉、意识、行为及自主神经等单独或组合出现的功能障碍。出现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口吐涎沫、两目上视、肢体抽搐等症状。这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症状。

中医学称本病也为癫痫,又称痫证、癫疾,俗称“羊痫风”。

辨证分型

实证:多见癫痫初期,发作时猝然昏倒,不省人事,牙关紧闭,口吐白沫,角弓反张,抽搐劲急,或有吼叫声。发作后肢体酸痛疲乏,略加休息即可平复如常人。

1.痰火扰神:猝然仆倒,不省人事,四肢强痉拘挛,口中有声,口吐白沫,烦躁不安,气高息粗,痰鸣辘辘,口臭便干;舌质红或暗红,苔黄腻,脉弦滑。

2.风痰闭窍:发则猝然昏仆,目睛上视,口吐白沫,手足抽搐,喉中痰鸣;舌质淡红、苔白腻,脉滑。

3.瘀阻脑络:发则猝然昏仆,抽搐,或单以口角、眼角、肢体抽搐,颜面口唇青紫;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脉弦或涩。

虚证:多见癫痫后期,发作次数频繁,抽搐强度减弱,苏醒后精神萎靡,表情痴呆,智力减退。

1.血虚风动:或猝然仆倒,或面部烘热,或两目瞪视,或局限性抽搐,或四肢抽搐无力、手足蠕动,二便自遗;舌质淡,少苔,脉细弱。

2.心脾两虚:久发不愈,猝然昏仆,或仅头部下垂,四肢无力,伴面色苍白,口吐白沫,四肢抽搐无力,口噤目闭,二便自遗;舌淡,苔白,脉弱。

3.肝肾阴虚:发则猝然昏仆,或失神发作,或语謇,四肢逆冷,手足蠕动,健忘失眠,腰膝酸软;舌质红绛,少苔或无苔,脉弦细数。

基本治疗

[治则]镇痉息风、醒脑开窍为主,间歇期根据不同证型,补益心肾,健脾化痰。

[处方]水沟、长强、鸠尾、筋缩、丰隆、阳陵泉。

[加减]痰火扰神加行间、合谷;风痰闭窍加本神、风池、太冲;瘀阻脑络加百会、太阳、膈俞;血虚风动加血海、三阴交;心脾两虚加心俞、脾俞;肝肾阴虚加肝俞、肾俞、太溪;病在夜间发作加照海,白昼发作加申脉;眩晕加合谷、百会。

[操作]水沟向鼻中隔深刺、强刺;长强可点刺出血;针刺鸠尾应掌握正确的针刺方向、角度和深度,以防伤及肝、脾等腹腔脏器;其他腧穴常规针刺。每天或隔天治疗一次,若一日数发者可一日针数次,控制发作后逐渐减少至每周1~2次,连续治疗3~6个月。

其他疗法

1.灸法

[取穴]大椎、肾俞、足三里、丰隆、间使、腰奇。

[操作]每次选用1~2穴,采用化脓灸法,隔30天灸治一次,4次为一疗程。

2.电针

[取穴]神庭~内关,太阳~足三里;风池~仆参。

[操作]3组穴位可交替使用。选用密波,通电20~30分钟,适用于间歇期。

3.耳针

[取穴]心、肝、肾、脾、胃、神门、枕、脑干、皮质下。

[操作]每次选用2~3穴,毫针用强刺激,间歇行针,留针20~30分钟,每天或隔天治疗一次。也可用埋针埋丸法。

4.埋线

[取穴]大椎、腰奇、鸠尾、神门、足三里、长强。

[操作]每次选用1~2穴,在无菌操作下,局麻后埋入医用羊肠线,隔20天治疗一次。

5.头针

[取穴]顶中线、顶颞前斜线、顶颞后斜线。

[操作]按头针操作法强刺激,留针30~60分钟,间歇行针或加用电针。

注意事项

1.针灸治疗癫痫有一定的疗效,但应做脑电图等检查以明确诊断。有条件者应做CT、磁共振检查,应与中风、厥证、癔病等相鉴别。对继发性癫病,更应重视原发病的诊断、治疗。

2.对癫痫间歇期也应坚持辨证治疗,以治其本。

3.对癫痫持续发作伴有高热、昏迷等危重病例必须采取综合疗法。

4.应避免精神刺激,过度劳累,注意饮食起居,以防复发。(摘自《农村实用针灸技术》)

猜你喜欢

  • 小儿脾胃病常用方药

    王金亮 山西平遥中医院笔者从事临床30余年,发现儿科以脾胃病为多,消化不良、厌食、腹泻等症最为常见,笔者常用以下方药治疗。厌食 小儿厌食当以调和脾胃为先,笔者常用理脾汤治疗:苍术3克,陈皮3克,厚朴3克,神曲6克,焦山楂6克,炒麦芽6克,鸡

  • 风湿性关节炎案——阎艳丽运用经方治验(5)

    王兵 中国中医科学院刘某某,女,43岁。2007年12月9日初诊。患者自述素有风湿性关节炎,每逢阴雨天气,全身关节活动受限,僵硬不舒,沉重无力。口黏,口干喜饮,二便正常。舌有齿痕,苔偏黄,脉弦细。辨证为寒湿之邪,瘀痹关节,治以散寒祛湿,活血

  • 仲景五泻心汤异同辨

    伏新顺 青海省中医院五泻心汤出自仲景《伤寒论·太阳篇》,用以治疗太阳病误下变证的五种痞证。痞证是指患者胃脘部有痞闷不舒或有堵塞感的一种自觉症状,不仅可见于伤寒误下邪陷,亦可见于内科杂病、温热病等。仲景五泻心汤,首创辛开苦降、寒温并用的治疗大

  • 甲亢危象中医诊疗技术

    甲状腺功能亢进危象是指甲亢表现有急剧的致命性加重。这是甲亢少见的并发症,病情危重,病死率很高。甲亢危象常在未诊断或治疗不彻底的久病甲亢患者中发生,女性多见,各年龄均可发病,儿童少见。特征为发热,与体温不成比例的心动过速,以及循环系统、中枢神

  • 久咳案——阎艳丽运用经方治验(3)

    王兵 中国中医科学院杨某某,男,24岁。2007年10月28日初诊。患者经常咳嗽10余年,自觉腹中有寒气上涌而咳,痰少,痰质稀白,时有发灰,稍饮凉水便可引发咳嗽。纳可,喜热饮,腹部怕凉,大便不爽,曾服三仁汤无效。舌质红,苔微黄腻,脉弦数。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