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镇静安神针法治失眠

镇静安神针法治失眠

李磊 长春中医药大学

以长春中医药大学王富春教授为首的项目组,长期致力于针灸疗法治疗失眠的科研和临床研究,所创立的镇静安神针法技术自上世纪90年代即已应用于临床。该法以中医理论为基础,对针灸治疗失眠的组穴处方、施术操作和疗效评价等各环节进行严格界定、筛选和总结,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针灸特色技术和方法。

三部五体,理论创新

项目组在继承中医传统理论和发掘整理历代针灸古籍的基础上,结合王富春教授多年的临床经验进行了理论创新。祖国医学将头和四肢统称为五体,而调养精、气、神的三穴分别位于人体的上、中、下三部,镇静安神针法将三部与五体相结合,丰富和发展了针灸治疗失眠的理论体系。

中医认为失眠主要病机是“阳不入阴”,失眠患者由于各种原因,阳气不能归于体内,神浮游于外,因此辗转难眠。镇静安神针法围绕阴阳理论,结合人体的三部五体,认为:脑为元神之府,诸阳之会,四神聪在头应天主气,具有调理元神元阳之功;心为君主之官,神明藏焉,神门为心经原穴,在中应人主神,可宁心安神;三阴交为肝、脾、肾三经之会,在足应地主精,育阴潜阳,诸穴相配,可调理阴阳、镇静安神。此外,该法将经穴与奇穴相结合,即以十二正经腧穴三阴交、神门与经外奇穴四神聪配伍应用,组方配伍严谨,理论依据充分,从而确保了临床疗效。

技法精准,择时顺势

项目组在近20年的临床实践中,不断开展技术创新,将头针与体针的操作技术相结合,同时根据人体阴阳消长规律提出了“择时治疗”的针刺治疗方案。

该法操作注重针刺的深度、角度、方向、频率和力度。主穴四神聪应用头针操作技术,采取平刺进针,讲求稳、准、轻、快,行针手法以小幅度、快频率捻转为主,捻转频率为150~200次/分钟,要求获得沉、重的得气感觉,以达抑阳重镇之效;配穴神门、三阴交则采用体针操作,以平补平泻为主,采用均匀柔和的提插捻转手法,得气为度,以达育阴潜阳、镇静安神之功。

镇静安神针法治疗失眠讲求“择时顺势”,结合子午流注理论和人体阴阳消长学说,创新性地提出在申时(15时~17时)行针为宜。此时人体正值阴气渐涨、阳气渐消之时,在这个时辰针刺可“抑阳扶阴”,使得神守其舍,阳静神安以入睡。

该法已被列入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精编教材《针灸治疗学》中,作为特色技术加以推广。

猜你喜欢

  • 疱疹性口炎中医诊疗技术

    疱疹性口炎是以口腔内出现单个或成簇小疱疹为主要临床特征的口腔炎症。多见于1~3岁小儿,尤其在得上呼吸道感染或其他传染病后易感染该病,在卫生条件差的家庭和托儿所中易传播,无明显的季节性。本病中医学称之为“口疮”。病损仅在口唇两侧者,称“燕口疮

  • 经方治虚寒便秘

    项仁海 黑龙江省绥滨县人民医院便秘是临床常见病,时医常以泻下剂治疗,其中不乏无效者。笔者侍诊冯世纶教授,见用大黄剂甚少,而用柴胡桂枝干姜汤与当归芍药散合方甚多,临床疗效显著。崔某,女,49岁。2011年5月19日初诊。便秘25年余,前医用大

  • 扶阳燠土治腹泻

    苏辉  安徽省亳州市观堂镇苏氏中医诊所陈某,女,34岁。2011年7月8日初诊。慢性肠炎病史1年余。曾用西药止泻剂、柳氮磺胺等药,泻止,但停药后3天症状如前。刻诊:肠鸣辘辘,泻如骛溏,日7~8次,便时腹部隐痛不休,食冷物或外受寒冷加重,伴纳

  • 补阳还五汤合八珍汤加减治中风后遗症

    张红光 张微微 河南省汤阴县伏道乡西水磨湾村张国兴诊所“脑血管疾病”在中医上属“中风病”范畴,其本病发生的病因主要以内因为主,内虚为本,加以七情、饮食、劳倦等因素,以致肝风、肝火內动,或痰湿、瘀血内阻而发病。对于症见“半身不遂,言语不利,口

  • 新生儿败血症诊疗技术

    新生儿败血症是指病原体侵入婴儿血液循环,并在其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造成全身感染性疾病,本病病死率高,合并症多,是严重危害新生儿健康的疾病。早产儿、男孩、胎膜早破>24小时、母产时发热、羊水有腐败恶臭味的婴儿发病率高。病因病机内因多与新生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