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胰岛素治疗25年体会

胰岛素治疗25年体会

刘女士75岁了,在一次胰岛素治疗心得交流会上,我听了她的发言,有经验、有体会、有见解,真称得上是久病成医,很受启发。现将与刘女士的问答交流整理如下,供糖尿病病友们学习参考。

您在什么情况下用上了胰岛素?

1971年我患了糖尿病,当时只有饮食控制和D860治疗。1976年才用上了优降糖,疗效很好,可是6年后优降糖失效了,空腹血糖经常在10毫摩尔/升以上。而且高血压、冠心病也有了,在医生多次耐心说服下,我非常不情愿地于1981年用上了胰岛素,至今已经25年了。

请您谈一谈对胰岛素治疗的看法?

我在杂志上看到,世界上第一位用胰岛素的女患者艾丽波丝,从1922年15岁时开始用胰岛素,活了74岁,用胰岛素59年,还生了3个孩子。美国运动员霍尔患1型糖尿病,每天测血糖10多次,注射胰岛素6次,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获两项奥运冠军。他们这种勇于向疾病斗争的乐观精神,正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医生说口服降糖药对脏器是有损害的,唯有胰岛素例外,只要掌握好剂量,是很安全的。

请您谈一下胰岛素治疗的好处?

我用胰岛素的25年里,大部分时间血糖能保持在良好水平。25年间我只住院4次,也就120余天左右。血糖监测、胰岛素注射都是自己在家完成的,自己不学习、光靠医生是不行的。现在提倡早用胰岛素好,对胰岛功能有保护。有的糖尿病患者刚确诊就用上了胰岛素,血糖很快就正常了,不用吃药血糖也能控制得很好。现在提出,胰岛素与口服药联合使用比单用胰岛素好;轻患者用长效胰岛素比短效好,总之新知识很多。我劝那些不愿用胰岛素的病友,还是尽快接受胰岛素治疗好。

您认为胰岛素注射哪些部位好?

我是按照书本上说的办法,把腹部分为左上、右上、左下、右下4个象限,每个象限再分为60个注射点,每点相距1厘米,1个象限用1个月。4个月可轮换1次。腹部注射吸收快,疼痛轻,注射方便,最适合冬季和外出工作时注射。25年我都在腹部皮下注射,未发生过任何副作用。

您是怎样调节胰岛素用量的?

我是按照空腹血糖达到了毫摩尔/升、餐后血糖达到10毫摩尔/升为标准来调节的。若空腹血糖在3.0~5.0毫摩尔/升时,胰岛素应减少1~2单位或改在餐后注射。空腹血糖>7.0毫摩尔/升,血糖每增高1.4毫摩尔/升加胰岛素1单位。餐后2小时血糖高于10.0毫摩尔/升后,每增高2.0毫摩尔/升加胰岛素1单位。遇到感冒发烧时加胰岛素20%。有时参加朋友宴会需加胰岛素1单位。餐后参加体力活动需减胰岛素1单位。

您是怎样掌握胰岛素注射时间的?

为了使胰岛素与血糖高峰同步,一般要餐前注射。我在住院期间,医生要求严格,空腹血糖3.9~6.7毫摩尔/升,在餐前15分钟注射,可适当多进食;血糖6.7~10毫摩尔/升,餐前30分钟注射,按常规进食;血糖>10毫摩尔/升,餐前45分钟注射,应减少进食。平时我是按照餐前血糖7毫摩尔/升,餐前15分钟注射;10毫摩尔/升,餐前30分钟注射;>10毫摩尔/升,餐前40分钟注射。

35年来您最大的体会是什么?

与糖尿病抗争35年,我认为治病不能光靠医生,自我保健非常重要。经过长期与病魔斗争,我悟出了一个道理,患病在“天”,治病在人。人生一世有很多磨难,有的困难靠别人的帮助是能够克服的,唯有健康是任何人也帮不了的,只能靠自己。病后我学会了测尿糖、血糖、血压及胰岛素注射。我信奉“有病早知治,自己少受罪,家人少受累,节约医药费,健康为社会”的健康理念。只要面对现实,保持乐观情绪,按照综合治疗原则,认真去做,糖尿病患者也是可以长寿的。我自己编了个顺口溜:“高兴每一秒,幸福每一天,天天心情好,活到百年”,是自勉也是对糖尿病病友们的激励。

猜你喜欢

  • 气机不调这四种表现,看看你中招了吗!

    百病生于气,这四种气机失调,中医帮你改善。老百姓有一句话叫人活一口气,这最近呢,我对这个中医的气啊,也有不少体会啊,从自身也好,从患者的角度来讲,中医的气,其实首先跟大家说的,要讲究一个平衡,什么平衡呢?叫升降出入,简单说就得有出气,有进气

  • 脾胃虚弱远离这五点,让你的脾胃恢复

    第一点就是运动,缺少运动的人会脾虚,这一类病人呢,我跟大家说的是什么特点呢?比方说你吃得非常好,三餐规律,但是我就是不运动,为什么会脾虚呢?这个就是中医讲的气血是需要运行的,也就是气不是死气血要活血,你这个运动呢,会改善这个气血,如果你不运

  • 萎缩性胃炎在临床频发,中医这样调理

    今天跟大家再聊一聊这个慢性萎缩性胃炎,这个我在临床上是经常见到的啊,这个疾病啊,它的病因和病机啊,用中医来说呢,可能会更好一些,目前西医在这方面萎缩性胃炎的治疗啊,有一些黏膜保护剂,还有一些微量元素啊,对治疗可能有一定的作用,但是也不是效果

  • 上热下寒还是寒热错杂?中医帮你辨证调理!

    首先说一下这个寒热错杂症啊,这是中医一个症型名词,这个大家比较容易理解,就是身上既有寒症,又有热症,有哪几种情形呢?其实在临床我们常见的类型,一种就是湿热证,这个湿热证呢,我们说中医体内有湿热之邪,患者就问,我湿热为什么我还怕冷,这个就是取

  • 脾虚这四大症型

    脾虚呢,大家在临床都比较熟悉了,患者去看病的时候,大夫都会说脾虚,脾虚包括气血不足,包括脾气虚,包括胃阴虚,包括脾气虚是不是夹有湿盛,这个呢,在临床上大家要多了解一些,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脾虚就补脾,就补气血,平常日吃点黄芪,是不是气血就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