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癫狂失心

癫狂失心

【病人基本资料】

都××,年三旬,得癫狂失心证。

【病因】

心郁生热,因热生痰,遂至癫狂失心。

【证候】

言语错乱,精神昏瞀,时或忿怒,时或狂歌,其心中犹似烦躁,夜不能寐,恒以手自挠其胸,盖自觉发闷也。问之亦不能答,观其身形似颇强壮,六脉滑实,两寸尤甚,一息五至。

【诊断】

人之元神在脑,识神在心,心脑息息相通,其神明自湛然长醒。生理学家谓心有四支血管通脑,此即神明往来于心脑之路也。此证之脉其关前之滑实太过,系有热痰上壅将其心脑相通之路杜塞,遂至神明有所隔碍,失其常性,此癫狂失心之所由来也。治之者当投以开通重坠之剂,引其痰火下行,其四支血管为痰所瘀者,复其流通之旧,则神明之往来自无所隔碍,而复湛然长醒之旧矣。

【处方】

生赭石(两半轧细)川大黄(八钱)清半夏(五钱)芒硝(四钱)药共四味,先将赭石半夏煎十余沸,加入大黄煎两三沸,取汤一大盅,入芒硝融化温服。

【方解】

方中重用赭石者,其重坠之性能引血管中之瘀痰下行也。

【复诊】

三日服药一次(凡降下之药不可连服,须俟其正气稍缓再服),共服三次,每次服药后通下大便两三次,似有痰涎随下,其精神较前稍明了,诊其脉仍有滑实之象,身体未见衰弱,拟再投以较重之剂,盖凡癫狂之甚者,非重剂治之不能愈也。

【处方】

生赭石(二两轧细)川大黄(一两)芒硝(四钱)甘遂(钱半细末)药共四味,先煎赭石十余沸,入大黄煎两三沸,取汤一大盅,入芒硝融化,将服时再调入甘遂末。

【三诊】

将药如法煎服一剂,下大便五六次,带有痰涎若干,中隔两日又服药一次(药中有甘遂,必须三日服一次,不然必作呕吐),又下大便五六次,中多兼痰块挑之不开,此所谓顽痰也。从此精神大见明了,脉象亦不复滑实矣,拟改用平和之剂调治之。

【处方】

生怀山药(一两)生杭芍(六钱)清半夏(四钱)石菖蒲(三钱)生远志(二钱)清竹沥(三钱)镜面砂(三分研细)药共七味,将前五味煎汤一大盅,调入竹沥送服朱砂细末。

【效果】

将药如法煎服数剂,病遂全愈。

猜你喜欢

  • 浅说风为百病之长

    王兵 中国中医科学院“风为百病之长”源自《黄帝内经》,《素问·风论》曰:“风者,百病之长也,至其变化乃生他病也。”王冰注曰:“长,先也,先百病而有也。”《素问·骨空论》亦曰:“风者,百病之始也。”外感六淫,风淫为始,风邪为外感疾病初起的主要

  • 五苓散治秋泄

    何钱 贵州省江口县人民医院五苓散出《伤寒论》,原书将泽泻、猪苓、茯苓、白术、桂枝捣为散,以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如法将息。现代多做散剂吞服,每服3~6克,或作汤剂水煎服。小儿可根据体重、病情等控制剂量,但一般不宜过轻。贵

  • 清上镇下治耳鸣耳聋

    孙国印 孙君山 湖北省十堰市郑家沟社区卫生服务站李某某,男,36岁。2010年5月20日初诊。耳鸣,耳聋2周,伴头晕目糊,口苦咽干,五心烦热,易怒,舌苔黄腻,脉细数。此乃肝肾阴虚,肝胆火盛,热扰清窍所致,治疗宜清少阳郁热,滋阴镇下并用。处方

  • 经方时方合用治愈颈淋巴结结核

    李蒙 湖北中医药大学笔者跟随戴天木教授坐诊,深有感触,现摘录其用经方时方合用成功治愈颈淋巴结结核一例,以飨同道。王某,女,61岁,2010年5月4日初诊。自述右颈至锁骨上肿胀不适一月余。一月前发现右颈至锁骨上有一串珠样肿块,约5cm×3cm

  • 对中医治糖尿病并发症研究的思考

    梁晓春 北京协和医院中医学对糖尿病(消渴病)的认识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消渴”病名及病因病机的理论首见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消渴病的准确定义出自《古今录验方》;辨证论治形成于《金匮要略》;证候分类始于《诸病源候论》;三消分治始于唐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