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第五章第八节壮医预防方法

第五章第八节壮医预防方法

壮族地居亚热带地区,气候炎热潮湿,且多高山丘陵,树木茂密,故岚岳瘴疟、瘟痧疫疠均多发生。壮医对这些疾病所具有的传染性早已有所认识,如《镇安府志》载:"天保县,山深箐密,气候多戾……居此者,多中虚,四时均易感冒,或晴雨偶行,即疾疫流染。"因此壮民十分注重未病先防,并在长期的医疗实践及生活经验中,根据居住的自然地理环境、文化风俗习性等,总结出-'些颇具特色且行之有效的预防疾病的方法。

一、对瘴气的预防

(一)佩挂药驱瘴法

每年炎热的雨季来临之际(多在端午节),壮民各家各户均将自采的草药或上年采集的草根香药扎成药把挂于门旁,或置放房中,以避秽驱瘴。常用的药有:菖蒲叶、佩兰叶、艾叶、青蒿叶等。家中若有未成年的孩童,则令其佩挂各种香药制成的药囊,意在扶正驱瘴。常用的药有:檀香、苍术、木香等。在瘴疠流行季节,村寨无论男女老幼,都佩带药囊,以避邪防瘴,预防或减少瘴疫的发生。这些防瘴习俗一直沿用至今。

(二)服药防瘴法

常吃黄瓜、辣椒、蚺蛇、盐麸子、山柰、姜黄、蒟酱叶等,可以预防瘴气的发生。嚼槟榔也可预防瘴气。如《三江县志》载:"瘴气,遭之急伏地,或嚼槟

榔,或含土,庶几可免,否则立病如咳疟……"

(三)隔离更衣防瘴法

为了防止瘴气的传染、扩散,自古以来壮族就有隔离更衣的传统。壮族聚居点于瘴疫流行时,邻村之间暂不交往,各户谢绝串门,寓群体隔离之意。若有人从远处归来,常止于村舍外,待家人提篮装衣迎之,嘱其换下衣物,并将换下的衣物蒸煮,以祛疫疠恶气,防止瘴气流染。

二、瘟痧疫疠的预防

正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曰:"南方生热。"以"发热"为主症的瘟痧之证在壮族地区是常见之病,有时"瘟疫大行","有红头青蝇千百为群,凡入人家,必有患瘟而死之者。"(《温疫汇编》)因此,预防瘟痧,除了服药、隔离更衣外,壮民还意识到要大力灭蚊蝇,并疏通沟渠,毋使污积,杜绝蚊蝇滋生之源,防止瘟疫发生。

三、赶药市预防法

壮族地区境内山多林密,百草丛生,药材资源十分丰富。每年农历五月初五这天,壮乡各村寨的乡民都去赶药市,将自采的各种药材运到圩镇药市出售,或去买药、看药、、闻药。壮乡民俗认为,五月初五的草药根肥叶茂,药力宏大,疗效最好,这天去药市,饱吸百药之气,就可以预防疾病的发生,一年之中能少生病或不生病。久而久之,赶药市成了壮乡民俗,每到五月初五这天,即使无药出售的壮民,都扶老携幼地赶往药市去吸百药之气,这种群防群治的良好风俗,至今仍被壮乡保留。

四、健身防病

根据宁明花山崖壁画及壮乡铜鼓上的舞蹈造型、气功图谱及沿袭至今的在农闲、节日开展的一些传统健身活动,如抛绣球、龙舟竞赛、赛高跷、板凳龙、舞狮、拾天灯等,可以得知壮乡人民喜爱体育运动,喜欢歌舞,这与壮民十分强调"未病先防"的预防保健观念是分不开的。同时也说明壮民早已意识到锻炼身体可以增强体质、预防疾病。

五、"干栏"建筑的防病意识

壮族聚居区地处潮湿,易患风湿之证;山林密茂,气温较高,易得痧瘴;野兽出没,易受袭击饬害。为了预防疾病,避免野兽伤害,原始社会晚期壮民们就发明"干栏"建筑,这种房屋分上、下两层,上层住人,下层贮放农具等器物及圈养牛、猪等,居住面距地面若干米。这种建筑不仅通风、采光、照明功能良好,而且还可有效地防避瘴气,抵御野兽蛇虫袭击,减少风湿病的发生,在岭南地区极具适用性,因此这种建筑一直沿用至今。这是壮族先民预防疾病的创举。

猜你喜欢

  • 芍药汤加减治痤疮

    李军 四川省巴中市中医院痤疮,俗称青春痘、粉刺、暗疮,是青春期常见的皮肤病,痤疮是一种发生于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皮肤病。中医学称之为“粉刺”、“面粉渣”、“酒刺”、“风刺”等,并认为素体阳热偏盛是痤疮发病的根本;饮食不节,外邪侵袭是致病的条件;

  • 宣肺通腑法治疗咳喘验案

    刘某,女,53岁,2010年10月24日就诊。患者既往有支气管哮喘病史30余年,两日前因接触油漆,出现气紧喘息,自行吸入布地奈德和沙丁胺醇后,未见明显缓解,遂到门诊就诊。刻诊见患者气促,呼吸困难,面色发绀,喉间痰鸣,诉夜间喘息不得平卧,咯白

  • 高氏揉捏法治小儿伤食泻

    孙亚威 江苏省新沂市中医院乔某,女,1岁,2011年8月15日初诊。患儿腹泻5天,一日4~5次,大便酸臭如败卵。夹有奶瓣,含少量黏液,神疲,伴呕吐,食欲不振,哺乳后即泻。笔者采用“高氏揉捏法”治疗一次泻止,巩固3次而愈。具体操作如下:揉腹:

  • 月经不调针灸治疗技术

    月经不调是以月经周期异常为主症的月经病,临床有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几种情况。月经周期缩短,经行提前7天以上,甚至10余日一行者,称月经先期。月经周期延长,经行错后7天以上,甚至3~5个月一行者,称月经后期。月经周期延长或缩短,

  • 肝为血室之说不妥——与范铁兵同志商榷

    王强 山东省淄博市中心医院2011年8月25日《中国中医药报》载范铁兵“论肝为血室”一文,重提柯琴等“血室者,肝也,肝为藏血之脏,故称血室”、“血室男女皆有”等旧论。笔者认为此说并不妥当。肝脏虽然与血室密切相关,但是如果就说“肝为血室”或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