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博士论坛:发展转基因药用植物有前景

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博士论坛:发展转基因药用植物有前景

植物转基因技术是将人工分离或修饰过的外源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经培养诱导分化出完整的植株,外源基因在这些植株或其后代中表达,引起植物体的性状发生可遗传的改变。目前转基因技术已在农作物上得到了广泛而深入地研究与实践,我国在这一领域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跻身于世界的先进水平。近年来,我国的抗虫棉花、耐储藏番茄、改变花色的矮牵牛、抗病毒甜椒和辣椒、抗病毒番茄等6种转基因植物已通过了商品化生产许可,并有20余种转基因植物进入环境释放阶段。这些成果表明,转基因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正在领导一场新的农业科技革命。转基因作物在我国的种植已经产生了很大的社会经济效益。据中科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的调研分析,在1999~2001年的3年中,我国种植抗虫棉面积约270万公顷,共少用农药123万吨,增产棉花9.6%,每公顷效益近2000元。

药用植物转基因技术的发展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发展潜力巨大,主要涉及的方向包括三方面研究:

抗病、抗虫药用植物的研究

由于历史形成的原因,使某些药材有特定的被认为是最佳的生产地区。在这些地区生产的某种药材就是所谓“地道药材”。如东北人参、云南三七、宁夏枸杞、河南地黄、浙江杭菊、四川的川芎、甘肃当归等。由于这些地道药材长期生长在特定的地区,病原菌逐年积累,致使病害严重,难以控制。如东北人参锈腐病十分严重,致使老参地不能再利用,只有毁林栽参,已成一大难题。另一方面,中草药的药用部位,很多是根、块根和鳞茎等地下部分。这些地下部分很易受土传病原真菌、细菌或线虫为害,发生多种根部病害。如人参锈腐病、白术根腐病、附子白绢病、地黄线虫病、浙贝软腐病等,这类病害发生严重且难控制。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可以提高这些易发生病害、虫害药材的抗性,减少经济损失。

抗逆性药用植物研究

干旱、水涝、高温等不良环境会导致中药材植株干枯死苗,特别是以根入药的植物如板蓝根、桔梗、紫胡、黄芩等品种,然而在我国尤其是北方地区,药材的主产区主要是位于那些环境较为恶劣的地区,利用转基因技术可以提高药材的抗逆性,将对提高药材产量、降低管理成本、增加农民收入等,发挥重要作用。

高品质药用植物的研究

品质对于药材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利用转基因技术可以提高药材的品质,比如说金银花以花蕾的品质为最佳,在实际生产中对开花的时间是很难控制的,但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可以抑制金银花的开花,最大程度地获得高品质的药材。又比如说,丹参中的脂溶性成分被认为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有效成分,但药材中这一类成分的含量较低,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可以定向提高脂溶性成分的含量,提供高品质的药材。

谈到转基因植物,必然会联系到其安全性的问题。目前,转基因植物安全性评价主要遵循的原则是实质等同原则和个案原则,主要涉及两个方面即环境安全性和食品安全性。其中食品安全性问题是指其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涉及食品的营养学、毒理学、致病性、致敏性等诸多方面。

与之相比,转基因药用植物的药材安全性评价具有其独特的特点。药用植物的有效成分是治疗疾病的物质基础,一种药用植物往往含有千百个化学成分,而一个化学成分又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这些因素合起来的作用机制十分复杂。因此,对于一种转基因药用植物来讲,首先考虑的是其治病的有效性,主要是通过与非转基因药用植物进行比较,分析转基因药用植物中的有效成分及其药理药效。

其次,药用植物不同于农作物或其他食品,大多数按一定的时间和周期服用,因此在迫切需要治疗时,对有效性的考虑要大于对其副作用的考虑。因此在进行药材安全性评价时,除了考虑其有效性之外,也要对短期服用所带来的毒性和副作用进行重点评价。

综上所述,发展转基因药用植物对药材的持续增产,解决我国药材生产中的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其社会经济需求是存在的。药用植物转基因技术的研究虽然大多处于实验室阶段,但是,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会逐渐像农作物一样进入商业化阶段。目前,应加大研究和投入力度发展转基因药用植物,与此同时,根据转基因药用植物的特点,建立完善健全的安全性评价体系,以保证转基因药用植物研究的发展。

发展转基因药用植物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对其还要进行安全性评价,但发展转基因药用植物及其安全性评价,对解决我国药材资源危机、环境污染等问题,保障中药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农民的脱贫致富均能起到其他技术所无法替代的作用。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袁媛 黄璐琦)

猜你喜欢

  • 急性心力衰竭中医诊疗技术

    急性心力衰竭是指急性心脏病变引起心肌收缩力明显降低和(或)心脏负荷明显增加,导致心排血量显著、急剧地降低,组织灌注不足和急性瘀血的综合征。临床上以急性左心衰竭较常见,急性右心衰竭较少见,常见病因有风心病、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肌病、肺心

  • 攻补兼施治疗尿毒症

    钟志明 江西省宜春市中医院张某,男性,65岁。2011年5月12日由家人护送来诊。患者素有泌尿系结石史,先后在湖南某医院历经3次碎石,但结石未能排出,双肾仍然积水。刻诊:患者脸色青灰,口唇青紫,神疲乏力,少言寡语,表情淡漠,时有恶心呕吐。大

  • 外寒内湿案——王和伯治疗秋燥胜气病医案(2)

    张男。脉象浮紧,重按细滞,舌苔糙白,口干饮多,脘闷不舒,二便均少,寒热头痛,遍体酸疼,是太阳之经,为风寒所束缚,阳明之腑,有湿浊之蕴蓄也,当用表里两解之。川羌活一钱,防风一钱,紫苏一钱,陈枳壳一钱,广皮一钱,赤茯苓四钱,焙黄菊钱半,丝瓜络二

  • 路志正调理脾胃法特点

    郭世岳 河南省滑县中医院侍诊国医大师路志正,总结其调理脾胃法的特点如下。调理脾胃注重升降调畅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以升为主,胃以降为和。脾升胃降,纳运正常,共同完成水谷精微的消化吸收,化生气血,充养机体以为后天之本。脾胃升降失和,化源不足则

  • 病毒性心肌炎病因病机浅探

    郭晓辰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毒性心肌炎通常以心悸,心前区痛,心胸憋闷,面色苍白,气短不足以息,乏力等为主要临床表现,与中医多种疾病相关。在中医古代医籍中虽无专门记载,但有与本病相似症状的描述。如《黄帝内经》中即有“心惕惕如人将捕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