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反思与启示

反思与启示

今年10月3日在斯德哥尔摩宣布生理学或医学诺贝尔奖得主是发现幽门螺杆菌为胃与十二指肠溃疡和慢性胃炎的致病菌的两位澳大利亚医生。消息传来,我国医学界为之震动,中医界同仁亦受到颇多启发。

溃疡病和慢性胃炎属于中医学的“胃脘痛”、“痞满”、“吞酸”、“嘈杂”等范畴,中医对其诊治堪称历史悠久,经验丰富。首先,对于上述两种疾病的发病原因,中医早就认识到与感受病邪有关,如东汉张仲景《伤寒论》即将“心下痞”列入外感病的范畴,指出其发病原因及机理是太阳病误下,热邪内陷于胃而成,显然已将热邪作为致病的重要原因。此后,李东垣、朱震亨、张璐等在著作中对此均有论述。现代中医对溃疡病和慢性胃炎的发病机理亦不忽视湿热等病邪的致病作用,如有报道认为慢性胃炎活动期其病机为“湿热蕴结中焦,气机枢转失畅”。尽管湿热有外源性和内源性之分,但同属“邪气”当无疑义。由是观之,热邪和湿热之邪在溃疡病和慢性胃炎发病学上有着重要地位。

在溃疡病和慢性胃炎的治疗上,《伤寒论》对“心下痞”立大黄黄连泻心汤、半夏泻心汤、甘草泻心汤诸方,因其主药有大黄、黄连、黄芩,其作用重点在于“清热泄痞”。朱丹溪治疗“吞酸”、“嘈杂”的主方左金丸,虽意在调和肝胃,但方中黄连与吴萸剂量比例为6:1,其清热解毒作用自不待言,又如治疗“痞满”,朱氏亦喜用黄连、黄芩等药。对于溃疡病和慢性胃炎引起的“呕血”、“便血”,中医运用大黄黄连泻心汤或单味大黄止血,亦由来已久。

毋庸讳言,由于中医传统的发病观偏重于内因,更受西医原有病因学说的影响,所以既往对溃疡病和慢性胃炎,中医多将其归入内伤杂病的范畴,在治疗上更多地注重机体内环境的调节,诸如广泛采用疏肝和胃,健脾益胃等法,而对病邪感染的治疗,则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从今天来看,是很值得认真反思的。

中医科研理应按照中医自身的发展规律,并积极运用现代科学的知识和技术进行研究。如前所述,中医早已认识到病邪感染在溃疡病和慢性胃炎发病学上的重要意义,那么中医所说的“病邪”,尤其是湿热之邪,究属何物?是病毒,是细菌,还是其他什么致病因子?这就需要以中医的观点为依据,借助现代医学如微生物学、病理学等予以深入研究验证,以揭示其实质。可惜在这个关键问题上,以前我们没有花大力气去做,以致真正致病的罪魁祸首未能被我们发现,纵然近年国内有报道发现溃疡病和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蕴结与幽门螺杆菌阳性呈正相关,但为时已晚,错失了良机,这无疑也是值得我们深刻反思的。

本年度生理学或医学诺贝尔奖项,有学者认为更贴近临床,更切合实用,这与往年高、精、尖的基础研究成果有所不同。也有学者巧妙地以“基础+应用=诺奖”这样的公式来说明诺奖越来越重视实用性。众所周知,中医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她既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笔者认为,在中医学理论中,有不少观点是超前的,就拿当今人们津津乐道的“生物-心理-社会”新的医学模式来说,中医学理论中,早已有着丰富的相关内容,而且比较完整和成熟,只不过未能将其提升到“模式”高度来认识而已。其他如藏象学说、经络学说、气的学说、体质学说、心理学和气象医学等等,其中蕴藏着不少科学性的精华,有些理论极富前瞻性,亟待研究发扬。中医治疗方法亦有许多独到之处,如根据“肺主通调水道下输膀胱”理论而提出的“宣肺利尿”法,以及清除致病因子强调因势利导,放邪出路的治则等等,与西医治法大有不同,特色鲜明。举凡这些,如能深入加以研究,阐明其机理和实质,也许能出举世瞩目的突破性成果。这不能不说是本年度医学诺奖对我们的极大启示。

猜你喜欢

  • 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究竟哪个更重要?

    但是在临床上,我们经常会发现这样的病人,这个病人空腹血糖控制得很好,但是餐后血糖,他根本就没有监测,因为早上起来比较容易能想起来,早上起来没吃饭的时候,刚起来在床上的时候就可以给自己测一个血糖,然后吃完饭需要到两个小时的时候再测。这个情况就

  • 血糖高怎么降血糖?

    大家好,这个糖尿病,我们中医把它叫做消渴,本质上来讲,它是以阴虚为主的一系列并发症。那么有肺阴虚,胃阴虚,肾阴虚等等,那么总的来说是以气阴两虚为主的这么一系列的症状表现,那有些病人服用了很多降糖药,或者已经开始扎胰岛素了,但是这个血糖始终降

  • 如何判断阴虚?阴虚有什么症状表现?

    咱们这个人体,就好像大树一样,阴是什么?阴指的是阴液,就是我们体内的水液,气属阳,水属阴,那阴虚就是说我们的体内的水少了,就像大树一样,如果雨水少了,首先会表现出什么呀?就会表现出枝叶干枯,叶黄了,枝干变脆了,树叶上的水分变少了,表现到人体

  • 嗓子总有痰怎么办

    大家好,中医讲的痰,通常痰湿并称,首先是有湿,湿聚成痰,那么湿和痰是如何形成的呢?它主要是跟肺,脾,肾三脏有关,我们常说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肾为生痰之根。痰湿的形成跟这三个脏腑的功能异常有很大的关系。我们最常见的,就是肺部生痰,肺部

  • 秋凉伤人,三个部位需要保护好

    大家好,到了秋天了,秋天当令的邪气,是以凉,燥为主,那么从阴阳五行的角度来说,木火土金水,肝心脾肺肾,那肺属金通秋凉,秋燥,所以这个秋的凉气和这个燥性,特别容易侵袭肺部,那最近我也发现周围的一些亲朋好友啊,还有这个病人,这一波儿感冒的病人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