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天津中医的文化底蕴

天津中医的文化底蕴

张伯礼 天津中医药大学

天津地区中医的形成和发展历史悠久,历代都出现过卓有成就的医家。战国时期,名医扁鹊就游历于燕赵行医采药,解除民间疾苦。唐代的贾耽著有《备急单方》,宋代的刘翰为翰林医官,撰有《经用方书》、《论候》、《今体治世集》,尝被诏详定《唐本草》。宋代仁宗皇帝患病,诸医不能治,祖籍天津的中医许希在其心下用针随手而愈。许希著有《神应针经要诀》。元代窦默,以针术及伤科闻名于世,著有《铜人针经密语》、《标幽赋》、《外科全书》等书。明代蒋仪著有《医镜》、《药镜》等颇有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的医学著作,收入《四库存目》。清初洪天锡立志医学,精于瘟疫一门,著有《补注瘟疫论》。清末民初,张锡纯主张中西汇通,著有《医学衷中参西录》,是一代医学宗师。

新中国成立以后,天津的中西医密切合作,大力开办西学中班,经过有志于中西医结合的专家不断探索和努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如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中西医结合运用小夹板治疗骨折、中西医结合治疗三衰、中西医结合治疗疮疡和皮肤病,在全国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现在中医药的科学化和现代化在全国也走在了前列。

天津的中医药有没有自己的学术特色?天津中医是不是可以称为学派?我们在回顾天津地区中医药学术发展历史的时候,一直在思考这样的问题。在天津中医历史进程中,从明代设卫筑城开始,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中医药学术思想,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广泛的包容性、适时的开放性,充满了创新的活力和持续发展的潜能。因此天津的中医有自己的突出的特色,但是,由于天津过去没有一部自己的中医药学术思想发展的史书,津沽学派的学术思想一直没有得到中医界的全面认识,这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天津中医药优势的继承发扬。

《黄帝内经》有一篇叫做“异法方宜论”,是讲中医各种治疗方法的发明,都是“地势使然也”。中医药学从创立到发展的各个时期,都必然要受到地缘文化的影响。天津市是一个有着丰厚文化底蕴的城市,其所处的沿海地缘优势,使这座城市充满了活力,尤其是她的开放性、包容性更营造了兼收并蓄的人文环境,在这个环境里生长和发展起来的中医、中药事业也独具特色。津沽中医有自己的文化源流,但从不排斥外来文化的融入,从近代张锡纯的中西汇通,到上个世纪70年代的中西医结合“三朵花”,直至现在的中医药现代化研究,无不是在这种文化土壤中成长起来的。从战国时期开始,天津地区就处在中土的边境,战争、移民等因素又使得这个地区成为一个各个民族、各种文化交融的地区。从600年前天津开埠以来,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从南方带来了大量移民,使天津文化融入了南方的元素;元、清两代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也把北方文化带入中原。鸦片战争以后天津沦为侵略者的租借地,外国文化也浸入天津,这样就形成了天津地区各种文化相互包容并蓄的文化特色,她的地缘特性使各种不同的文化元素在这里都能生存与发展。在这种文化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天津中医药,虽然具有非常鲜明的地域特色,却并未受到过多的地域限制。

用传统中医的眼光看,天津的中医颇有“洋中医”的味道,说其“洋”是因为天津的中医药比较容易接受和融入外来的东西发展自己,也许这就是“津沽中医”学派独特的文化底蕴和特色,足以为天津中医药今后的发展奠基。

猜你喜欢

  • 三甲散治肝硬化腹水

    笔者从事中医临床15年来,体会到要学好中医,须多读经典,兼阅中医各家学说,博众家之长,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学古人之法之方很有必要,但师古而不可泥古,古法古方亦可新用。笔者将名医吴又可的“三甲散”用来治疗肝硬化腹水多例,均取得较满意的

  • 膀胱咳验案一则

    冯某,女,43岁,2010年10月13日初诊。患者主诉平素怕冷,遇寒则咳,咳则遗尿,已达五六年之久,秋冬季节加重。数年来,屡次求医,中、西药物服用颇多,然疗效欠佳,因友人介绍,故来就诊。刻诊见舌淡胖,苔白微腻,脉沉迟无力,右尺尤甚。脉症合参

  • 小儿心力衰竭诊疗技术

    充血性心力衰竭或称心功能不全,由于心脏泵功能减退,致静脉瘀血,动脉血液灌注不足,心脏不能充分排出足够的血量满足机体代谢和发育的需要而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多为心肌病变或结构异常使心脏负荷加重而引起,如不及时治疗,往往导致死亡。小儿各年龄期均可发

  • 明辨虚实治寒热

    魏文浩 魏斋 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县中医医院“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热之而寒者取之阳”,载于《素问·至真要大论》。“寒之而热者”,指用苦寒泄热法治热证,病不愈反见热者,是指肾阴(真阴)不足之虚热,而非有余之实热;“取之阴”即治宜滋其肾阴(肾之真水

  • 血府逐瘀汤治夜间烦热

    杜昕 河北省中医院 袁红霞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黄文政教授,从事中医内科临床50年,尤擅长内科杂病。今总结其治疗一夜间烦热案如下。患者于某,年逾花甲。夜间烦热,不能成寐2月余。因丈夫新丧,昼夜悲闷,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