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老年人暑病的中医食疗

老年人暑病的中医食疗

暑病系指夏天感受暑热所发生的多种热性病,一般多指中暑、暑温等病症。中暑的常见症状为突然晕倒,昏不知人,身热烦躁,气喘不语,大汗或无汗,或四肢抽搐。治宜急将患者移至凉爽通风之处,给服清暑、解热、开窍之剂。暑温主要表现身热口温,心烦面赤,汗多气粗,头痛头晕,或背微恶寒。治疗上若热盛者,以清泄邪热;伤津气者,以益气生津。

食疗方:

1.消暑扁豆粥。扁豆15克,赤小豆30克,怀山药15克,木棉花15克,薏苡仁30克,鲜荷叶半张,灯心少许。将以上诸味慢火熬粥,以豆熟透为度。此方有清暑祛湿功效。可用做夏季常用之清暑饮料。

2.绿豆甘草粥。绿豆100克,生甘草10克。将绿豆与甘草加水慢火煮熟,任意食用。此方能清暑利湿解毒。可解暑热及各种药物中毒。

3.绿豆粥。绿豆50克,慢火煮绿豆作粥,任意食用。有清暑、解毒、利湿功效。适用于中暑烦渴、食物中毒。

4.扁豆薏米粥。扁豆60克,薏米60克,加水煮成粥,每日2次服食。此方有健脾、清暑、利湿功效。可用作预防中暑。

5.竹叶粥。竹叶15克,栀子10克,粳米100克。先煎竹叶、栀子,去渣取汁,入米煮成粥,下盐。任意食用。可清心解暑。治夏季秋季中暑口渴。

6.麦冬竹叶粥。麦冬30克,炙甘草10克,竹叶15克,粳米100克,大枣6枚。先将麦冬、炙甘草、竹叶水煎,去渣取汁,入粳米同煮作粥,随意食用。此方能益气和胃,清热解暑。适用于暑热口渴、气短乏力、不思饮食等症。

7.四色粥。绿豆、赤小豆、麦片、黑芝麻各等分,白糖或冰糖适量。先将四味加水共煮粥,候熟,将白糖调入,空腹温服。此方具有清热生津、利尿解暑功效。用于热病伤津,或暑热烦渴。夏日常服,有清热止渴、益胃养阴之效。

8.荷叶冬瓜汤。嫩荷叶1张剪碎,鲜冬瓜500克切片,加水1000毫升煮汤,汤成去荷叶,加食盐少许。每日服2次。

此方对夏季低热、口渴心烦有较好疗效。

9.五味枸杞饮。五味子、枸杞子各50克。将五味子装在净纱布袋内,与枸杞子同煎,加水1000毫升,煮取800毫升,加冰糖50克,代茶饮用。此方具有较好的养阴生津作用。

适用于夏季天热而食欲不振、体倦乏力者。

10.腐浆粥。豆腐浆若干毫升,粳米50克,同煮作粥,随意食用。此方有润肺胃、消胀满、下浊气、利小便作用,为暑天常用饮料,有清暑利湿功效。

11.银花粥。银花、北粳米各30克。用银花煎取浓汁去渣,再放北粳米加水300毫升,煮为稀薄粥。每日早晚温服,夏令尤为适宜。此方有较好的清热解毒功效,可用于夏令预防中暑,亦适用于各种热毒疮疡、咽喉肿痛、风热感冒等症。

猜你喜欢

  • 感染性休克中医诊疗技术

    根据病因不同,休克分为感染性休克、低血容量休克、心源性休克、过敏性休克,神经源性休克等。各种病原微生物导致的感染达到一定程度造成微循环障碍时,可导致感染性休克。休克多属中医“脱证”范畴。病因病机(1)亡血失津:突然内外出血,如吐血、咯血、便

  • 金匮肾气丸治肺心病心衰

    魏文浩 魏斋 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县中医医院张某,男,72岁。1987年12月13日初诊。患者有咳喘病史40余年,近8年来咳嗽加重,动则喘甚,畏寒肢冷,面部及下肢浮肿,下肢浮肿为甚,按之没指,兼有心悸发憋。刻诊:气息短促,呼多吸少,面色晦黯,唇

  • 宣达渗利止吐泻

    王金亮 侯红霞 山西省平遥县中医院王某,男,13岁。2007年8月29日初诊,自入秋以来即感胃脘不适,时有吐泻,继之病情加重,现水浆入口即吐,米粒难进。口渴而喜饮,但愈饮愈渴,昼夜嗜睡,脉沉濡,舌红,苔白。此乃暑湿内蕴,胃阳不振,脾气也伤,

  • 避瘟用温初探

    张英栋 山西省晋中市第三人民医院唐代大医孙思邈继承了历代医家对温疫的预防经验和诊治思想,提出了“瘴疠”、“温风”、”毒气”等病因,肯定了“毒”是传染病的主要病原,治疗上突出清热解毒。但提到避瘟时却倡用温药。避瘟为防病,“凡能依时摄生者,可居

  • 健脾清肠汤治习惯性便秘

    何钱 贵州省江口县人民医院方药组成:生白术60克,麦冬30克,生地黄18克,炒枳实30克,柴胡30克,元参18克,厚朴30克,熟大黄6克。水煎服,每日一剂,分3次服。此方为贵州名医石恩骏教授治疗习惯性便秘之专用经验方。石氏认为人体气机升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