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生物工程技术应用于传统中药获重大突破

生物工程技术应用于传统中药获重大突破

“黄芪活性产物代谢调控的基因工程关键技术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本报讯(记者樊丹)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研究所名誉所长胡之璧教授领衔完成的“黄芪活性产物代谢调控的基因工程关键技术研究”日前获得200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该项目首次将现代生物工程技术成功应用于传统中药,在改良中药材品质、实现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开创了中药基因工程新领域。

该项目以常用重要中药黄芪为模式药材,应用基因工程手段,创建了黄芪代谢相关内源基因的扩增技术,调控黄芪活性成分生物合成,使黄芪中有效成分黄芪甲苷与黄芪多糖的含量分别提高了6~7倍和2倍,生长速度也大大提高;首次成功克隆了膜荚黄芪中两个与有效成分生物合成相关的糖苷转移酶基因,获得了活性产物的高表达;创建了黄芪毛状根30升大规模培养体系,为工业化规模生产提供了技术指导和示范;首次发现黄芪甲苷具有抗心肌纤维化作用以及毛蕊异黄酮及其糖苷具有抗心肌缺血作用;发现了5个新的黄酮类化合物和2种新的杂多糖,并分别确定了化学结构。该研究共发表论文51篇,SCI收录10篇。申请专利5项,其中3项已授权,2项已公开。项目建立的基因克隆、载体构建、表达、毛状根培养等技术方法具有普适性,对提高我国现代中药研究水平具有积极的意义。

已在中药研究领域辛勤耕耘了40多个春秋的胡之璧院士,早期从事中药的组织形态、化学成分的研究,后来主要从事中药生物工程研究。先后对垂盆草、石吊兰、丹参、穿心莲、使君子、石蒜、王不留行和百解藤等等近百种中药进行组织形态、化学成分的研究,确定它们的组织形态、化学成分的鉴定标准。应用现代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技术,培育出国际上转化率最高的洋地黄细胞株,即著名的“胡氏细胞株”。创建中国第一个中药生物工程研究室,组织开展洋地黄植物与培养细胞之间的羟化能力的关系研究、洋地黄细胞培养与强心苷生物转化研究,揭示植物细胞能够产生比天然植物的产量更高、种类更多的有效成分。早期与同事共同研究的“抗菌消炎药博落回的研究”、“抗结核药石吊兰的研究”分获1978年全国重大科技成果奖和上海市重大科技成果奖;她带领的团队从事的“药用植物洋地黄细胞培养与强心苷的生物转化研究”获199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66种常用中药材质量标准及其对照品的研究”获2001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黄芪毛状根培养体系与转基因技术平台的关键技术研究”获2006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此外,她本人先后于2001年和2007年分别获得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中医药现代化杰出科技成就集体奖”与何梁何利基金会“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等。

猜你喜欢

  • 体虚则痛,阴虚阳虚,看看你是哪一种!

    阴虚和阳虚都属于这个叫虚症,常常是并同存在的,也就是说阴虚到了一定程度一定会有阳虚,那么阳虚到了一定程度也会伴有阴虚,治疗的时候有轻重之分,但不能顾此知彼,那么阴虚的症状很多,包括阴虚盗汗,阴虚五心烦热,但是阴虚热痛是一个特别的一个症状,首

  • 脾肾阳虚从哪调理最有效?

    大家好,在我临床看病,这个脾肾阳虚这个正行,我在临床上还是比较容易见到的,无论年轻的患者也好,还是年老的患者,有许多它就是有脾肾阳虚这个表现,关于这个脾肾阳虚,那是先补肾呢,还是先补脾,中医往往讲的是阳虚则寒,那么这一类患者,一般都有怕冷的

  • 肾虚能不能自然恢复

    大家好,今天再跟大家讲一讲这个肾虚,说到肾虚,肯定会有人问,这个肾虚到底能不能自己恢复啊?针对这个问题,我来跟大家分析一下,建议大家点赞,收藏,转发给你身边有同样症状的人。那么我要跟大家说的是呢,肾虚是有可能自我恢复的。那么首先要看我们这个

  • 患者感觉每天昏昏沉沉,伴有胃寒消化不良

    今天我继续跟大家分享一个病例。男性患者, 29岁,偏瘦一点,它的主要症状呢,头脑就是不清亮,反映问题呢就比较迟钝,然后他有头晕,特别困倦,然后有失眠,还有耳鸣。手脚呢,特别怕凉,在心脏科也看过,说他的心率,只有40次到50次,但是心脏科建议

  • 脾胃虚弱五大症状,看看你有没有类似情况!

    大家好,今天我继续跟大家聊一聊脾胃虚弱,脾胃虚弱在我们脾胃病科临床上是非常常见的一个类型啊,那么往往有这个脾胃虚弱夹杂着许多的原因啊,每个人情形都不一样,那么就是从脾胃虚弱来讲,在临床上我们常见的有哪些症型呢?今天我跟大家一起来总结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