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古人怎样吃饭与喝粥?

古人怎样吃饭与喝粥?

我国自进入农业社会后,饭和粥一直是人们的主食。

唐代的青精饭是按照道家食疗营养古方用南烛树叶浸米蒸者而成的饭食。南烛树又称乌饭树,人食其树叶汁能强筋益颜。

唐代还有一种团油饭,用鱼、虾、鹅肉、牛羊肉、粉糍(糯米粉)、姜桂、豉、盐等料合制,是一种美味的什锦饭。

宋代的家

隐士讲究饭食的清雅,他们用各种花卉、果实和大米同煮,如蟠桃饭、荷叶饭等。

清代浙江湖州一带人们爱吃蒸谷饭和焰谷饭,是一种熏蒸过后的大米所煮成的饭,这种米饭人体易于消化吸收,其上等的可作贡米。

粥古称糜。厚粥叫糜,稀的才叫粥。人们喜爱食粥,粥品名目繁多,不但有粳米、糯米、小米、玉米所煮的粥,还有杂合各种果蔬、肉料煮成的粥,各有不同的养生保健功用。

古人提倡寒冬早晨吃芋头粥、红枣粥、狗肉粥、鸡肉粥,食后浑身暖和,精力充沛。盛夏傍晚吃绿豆粥、莲子粥、山楂粥、藉粥,有清凉滋润、补充养分的作用。古代粥品尚有蜂蜜粥、百合粥、枸杞粥等等,最宜年老体弱者食用。

猜你喜欢

  • 浅说风为百病之长

    王兵 中国中医科学院“风为百病之长”源自《黄帝内经》,《素问·风论》曰:“风者,百病之长也,至其变化乃生他病也。”王冰注曰:“长,先也,先百病而有也。”《素问·骨空论》亦曰:“风者,百病之始也。”外感六淫,风淫为始,风邪为外感疾病初起的主要

  • 五苓散治秋泄

    何钱 贵州省江口县人民医院五苓散出《伤寒论》,原书将泽泻、猪苓、茯苓、白术、桂枝捣为散,以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如法将息。现代多做散剂吞服,每服3~6克,或作汤剂水煎服。小儿可根据体重、病情等控制剂量,但一般不宜过轻。贵

  • 清上镇下治耳鸣耳聋

    孙国印 孙君山 湖北省十堰市郑家沟社区卫生服务站李某某,男,36岁。2010年5月20日初诊。耳鸣,耳聋2周,伴头晕目糊,口苦咽干,五心烦热,易怒,舌苔黄腻,脉细数。此乃肝肾阴虚,肝胆火盛,热扰清窍所致,治疗宜清少阳郁热,滋阴镇下并用。处方

  • 经方时方合用治愈颈淋巴结结核

    李蒙 湖北中医药大学笔者跟随戴天木教授坐诊,深有感触,现摘录其用经方时方合用成功治愈颈淋巴结结核一例,以飨同道。王某,女,61岁,2010年5月4日初诊。自述右颈至锁骨上肿胀不适一月余。一月前发现右颈至锁骨上有一串珠样肿块,约5cm×3cm

  • 对中医治糖尿病并发症研究的思考

    梁晓春 北京协和医院中医学对糖尿病(消渴病)的认识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消渴”病名及病因病机的理论首见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消渴病的准确定义出自《古今录验方》;辨证论治形成于《金匮要略》;证候分类始于《诸病源候论》;三消分治始于唐宋